生产计划管理培训教材
实施产能负荷管理必须先建立标准工时或标准产量; 充分运用产能负荷分析资料,且重视对策的提出及实施与
检讨(余力管理/外包计划); 改善产能,提高生产效率 调整余力需采取适当对策,超负荷时,可以运用加班,假日
上班等方法延长工时 ,负荷不足时,则提前将预定作业投 入生产 平时为了使产能维持平衡,亦需采取适当措施(设备保养/ 备用件/物料安全存量/人员稳定/强化生管/有效管理制 度) 多品种小批量重复性订货式生产工厂积极推行产能负荷管 理方式可以解决产销不平衡问题
生产管理的含义及目的
广义:对生产活动有关的计划与控制所采取的各种手段。 狭义:确立生产计划并控制其生产活动依据计划顺利进行,
以达成生产的目的。 目的:
A.合乎品质水准 B.尽可能降低成本 C.在一定的期限内完工 D.资产的高使用率 E. 满足顾客的要求 F.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生产的本质
机 Machine
生产计划的用途
1、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 2、产能需求计划的依据; 3、其他相关计划的制定依据
。
生产计划的任务
1、要保证交货日期与生产量; 2、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
(负荷)及适当开工率; 3、作为物料采购的基准依据; 4、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
当水平; 5、对长期的增产计划,作人员与机械设备
使用的材料、材质、尺寸/规格、型号等
其他条件
加工批量、生产场所、制程分类、 日程的有限顺序等。
标准工时(ST)
制程别标准作业时间 (含准备及换模时间)
途程计划是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资料,就各项目分别设定
日程计划拟定的原则
(1)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生产 (2)照顾人力和设备的均衡负荷 (3)先安排明确的生产任务,对尚未明确的生产任务按概
外协计划
人员计划 现场作业人员的掌握,须由现场 主管负责,生管只依编制加以计 划安排,但应考虑出勤率。
出货计划 依交期的优先次序编制,是生产 日程安排的目的,生产活动配合 的目标。
用料计划
依生产日程计划安 排,库存情况等而编制。
生产的型态分类
一、预估生产型 为应对一个由不特定顾客所构成的市场需求,对产品的式样 、品质、规格等先做预估,再从事生产的型态。
生产计划管理
苏州隆鑫 葛昌峰
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就是计划调动一切资源,快速、 准确、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生产任务。
生产计划管理是生产部门的工具,又是联系市场销售 和生产制造的桥梁,使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符合销售 计划要求的顺序,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 时,又能向销售部门提供生产和库存信息,提供可供 销售量的信息,作为同客户洽商的依据,起了沟通内 外的作用。MPS把企业规划同日常的生产作业计划关 联起来,为日常作业的管理提供一个“控制把手”,驱 动了一体化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的运作。
当的处理措施; 科学管理:欲使生产活动合乎经济性,必须收集大量相关
数据, 以科学化的数字作精确的整体性分析。
生产管理的功能图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 生产管制
组织功能
控制功能
途程计划 日程计划 工作调派 进度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内容
确定生产产品、数量、交期; 进行生产前产能及负荷分析,并做好工作准备; 安排生产计划及进度; 确实掌握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供应状况; 分派与协调生产工作; 掌握实际生产状况,协调处理问题; 负责有关出货的各项联络工作; 定期召开或参与产销协调会,召开生产会议; 分析、检讨生产绩效,核对与记录报表; 参与其他有关的生产活动、检讨会等;
生产计划、生产管制与现场进度管理的关系
生产管理 计划
生产计划表 生产通知单
管制
产能负荷调整
现场管理 课长
班长
负荷计划
材料计划
月生产计划表 周生产计划表
工作调派 生产确认 生产确认
派工 交期管制
人力准备 治工具材料准备
生产周期报表 生产绩效检讨会
作业日报表 工作检讨会
产销协调方式
客户
⑴
⑹பைடு நூலகம்
⑵
⑸
⑶
⑺
销售部门
订货型生产
订货型生产计划程序
订单 生产计划 物料管制记录
存量记录 途程计划
产能负荷调整 日程计划
途程计划的内容
标准途程(SOP)
1、加工顺序的作业及内容; 2、装配作业的顺序及零配件构成; 3、加工作业所需的人员及技能; 4、加工作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工具、 模具)及其能力。
标准材料表(BOM)
计划部门
⑷
⑻
⑴订单下达 ⑶订单通知 ⑸交期变更通知 ⑺制造命令
⑵交期回复
⑷交货期确认/通知 ⑹交期变更协调/确认 ⑻生产变更通知
采购/ 制造部门
定期产销协调会议制度
资料准备
销售部门
1、销售及业 务状况; 2、出货状况 及客户要求。
生产管理部门
1、生产计划及生产异动状况; 2、产能负荷状况; 3、物料需求及进料状况。
补充的安排。
生产计划的种类
划分种类
大日程 长期生产计划
(长期) 年度生产计划
中日程 3~6月生产计划 (中期) 月份生产计划
小日程 (短期)
周生产计划 日生产计划
对象
产品群 产品群、产品别
产品别 产品别、零件别 产品别、零件别 产品别、零件别
期间
2~3年 1年
季、半年 月 周 日
期别
季 月 周、月 日 日 小时
会议检讨内容
1、上一周产量报告; 2、产量差异原因及分析; 3、下一周生产预定活动状况及协调事项; 4、业务动态情况及协调事宜。 5、其它事项
其他部门
有关人员、设 备、材料…… 等产销事项。
销售与生产运作流程图
订单/销售预测
•产品/工艺图 •材料表 •生产程序单 •机器负荷表 •人力记录
人力需求
检讨避免组织不力造成的紧急订单(如各业务区域由各人分项处 理订单所造成的延误,应以业务代理制加以避免)。
确立“期间内生产计划不变更”之插单原则 预留3%-5%的产能以应付急需 利用半成品、成品修改 利用加班支援等内部协调方式处理 利用外包、调货等外部资源 采用分批交货、产品修改等客户协调方式
订货生产型的特征
1、依照订货进行生产,基本上是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 2、接受订单后才进行设计或生产组织; 3、使用的机械设备多广泛通用的机械; 4、工厂布置大都依机种别或产品固定型来进行; 5、产品的制造周期较长; 6、对员工的作业熟练程度要求高; 7、所需的材料除部分通用品/标准品外,需要每次订购。 8、 物料采购的前置时间较长; 9、 订单量多少不一,工作负荷变动大。
负荷计划
负荷计划又称为工时计划(以工时作为负荷与能力的测定 基准),在生产计划里只是基本的机能。此计划为追求 工作量(负荷)与能力(人、机)的平衡而拟定。为使 生产计划尤其是日程计划切实可行,有一可靠的负荷计 划是必不可少的。
负荷计划的目的和标准
一、目的 1、负荷、能力的实态把握; 2、确保生产量与交期的对策与警报; 3、维持生产的适当作业率。 二、计划标准 1、基准负荷
生产计划的内容
1、生产什么东西—产品名称、零件名称; 2、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 3、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 4、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期间、交期;
生产计划应满足的条件
1、计划应是综合考虑各有关因素的结果; 2、必须是有能力基础的生产计划; 3、计划的粗细必须符合活动的内容; 4、计划的下达必须在必要的时期。
二、订货生产型 每次生产时,都依客户所要求的式样、品质、规格等进行组 织与安排的生产类型。
三、混合生产型 为应对产品多品种化、规格个别化(少批量多品种)要求及 短交期要求,防止高成本而将共同的零配件或半成品、材 料做预估生产。
预估生产型的特征
1、作业度安定、成本较低 2、依销售预测来进行计划生产,且大都为大量生产; 3、产品的设计在一定时间内是定型的; 4、使用的机械设备大都为专机、单能机; 5、工厂布置基本依产品类型来进行; 6、产品的单位制造周期较短; 7、采用流程作业方式,作业细分化,对员工的作业熟 练程度要求不很高; 8、所需的材料,可依生产计划做相当有计划的采购。
1物料:供应情形、物料搬运方式等 2制程:工厂布置、作业方法、瓶颈现象等 3设备:维护工作安排、故障频率等 4品质:不良率、报废率等 5其他:准备时间、工作环境、效率等
产能分析目的
近期: 确定生产能力的现况,作为生产安排及接单交 货期的决定依据;
远期: 预估市场需求,以对长期内产能需求预做安排 ,并对前置期较长的设备及机器事先规划订 购 分析现行生产方法,利用工业工程手法,提高 产能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产能分析要点
1、确认各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总 生产力以及生产某产品的生产能力;
2、为应付业务的需要,生产企业或各生 产部应提供多少产能?其产能的利用率 如何?
3、若产能不足以应付业务需要,应以何 种最经济方式予以补充?
4、各部门的正常剩余能量是多少?是否 可以有效利用?
产能分析与管理的实施
略的计算单位作初步安排,随着合同的落实逐步使进度 计划具体化 (4)小批生产的产品尽可能采取相对集中,轮番生产的方 式,以简化管理工作 (5)为应对产品多品种化、规格个别化(少批量多品种) 要求及短交期要求,防止高成本而将共同的零配件或半 成品、材料做预估生产。
日程计划拟定
1、决定基准日程 按作业的制程别/材料别表示开工及完工时期的基准/先后顺序。 2、决定生产预定 依基准日程、生产能力及出货计划的要求订立详细的月份生产计划。 3、安排日程 按照交期先后安排 按照客户优劣安排 按照制程瓶颈程度大小安排 4、前期作业准备 充分的作业准备(如人员、物料的到位)及生产日程计划的检讨,确
保计划的可行及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