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之魅力引子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在漫长的生活和斗争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其丰富的、独具特色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传统的年画、国画、壁画、面具、织绣、剪纸、玩具、皮影、民族服饰、脸谱、印染、陶瓷、木雕、书法等,而是民族艺术形式。
2、你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吗?几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汉语的书面化工具-汉字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六书之说这种拟物和拟人化行为的思想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的出发点——天人合一。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
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彝器文、吉金文。
和青铜器一起铸,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着名,艺术成就也高。
传说中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峋嵝碑》,但周宣王的岐阳石鼓于公元七世纪被人发现,后代书家共称“古妙”秦代的六处经功刻石,将石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现存绎山、泰山、琅琊、会稽四种,清杨守敬称:“”两汉书法艺术“神品”。
于此同时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
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康有为将其分为八类,认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
可以说,每碑各出一奇,莫“盟书”更具有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他与卫觊分庭抗礼,形成南北两派书风。
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父子争胜,兄弟竞爽”,南朝缣素流传,简牍为多。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乃书家所难,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加以陆(机)、卫(瓘)、索(靖)、王(导)、谢(安)、郗(鉴)、庾(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光炳千秋。
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之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北朝重厚葬,褒扬先世、显露家业、佞佛造像、刻石为多。
余如北碑南贴、北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
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隋唐五代书法艺术新规范。
初唐以欧、虞、褚、丰富了唐楷之法。
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溯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
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宋、辽、金代书法艺术宋朝书法尚意,此乃宋大倡理学所致,晚唐禅风大播,礼乐崩坏,为倡新秩序理学兴起,两者互制平衡,衍而为意。
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
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
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就要求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的话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都取得相当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
他在书法上主张师化自然,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天真烂漫之气。
代表作品有:《天际乌云帖》、《寒食帖》、《赤壁赋》、《杜甫桤木诗帖》等等。
以《寒食帖》(见图2—47)为世人所重。
“苏黄”。
他也具备多方才能,他的书法追求迭宕态势,他的字“中宫敛结,长笔四展”。
特点是中部较紧实缜密,外围较开拓宽博。
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见图2—48)、《幽兰赋》等。
应居宋四家之首,最善临古,据说传世二王墨迹,不少是他摹制的。
代表作品有:《蜀素帖》、《苕溪帖》、《方圆庵记》等;其中《蜀素帖》(参见图2—49)最能代表其风格。
全篇气韵高古,奔放潇洒,结字奇伟,翩翩若飞,用笔凌厉痛快,有人将它奉为“宋代第一行书”并非虚誉。
润之中带有一种妍丽之质。
米芾评他的书法说:“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
”代表作品有:《蔡襄自书诗帖》、《谢郎帖》、《离都帖》等。
辽地处边陲,未得启蒙,几无文化可言。
金人入汴京,得内府收藏,眼界开阔,故也出现了几个像温庭筠这样小有名气的书家。
元代书法艺术篱下的心境,以闲雅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
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己独到之处。
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崛起,书法家也不乏其人,如哈萨克族的康里巙巙,也以自己独到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书坛的表现面貌,增添了新鲜血液。
明代书法艺术明朝统治者指摘元朝统治者重视书法不力,把帖学推至极致。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
于是书坛“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
文徵明娟秀骨清,唐寅风华绝代,王雅宜风流儒雅,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等。
他们的创作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清代书法艺术朱耷、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力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
这一点在新面貌。
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于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伊秉绶、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量,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胃是中国书法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3、什么叫书法这种艺术的造型基础。
”近人由于书法创作繁荣,书法定义也引起了书者和书家的兴趣。
有人说在长期书写过程中,汉字书法也产生了自己一整套艺术规律。
汉字书法也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代表。
为什么书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的多变。
横向看,不同的地域在不同时期创造出了不同的偏旁字体,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及油画笔所无法表现得出的。
墨浓,作品显示出珠光宝气,神采奕奕。
董启昌善用淡墨,荧润空灵古雅飘逸。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的对象和加工的工具在表现上有两个共同特点:体的疏密、正欹;纸张的生和熟也表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
美是对立的和谐,书法的对立如此强烈,所表现出来的和谐和美感就成了艺术的条件之一。
审美观作出比较随意的处理。
就汉字的历史而言,有书写、书法、书道三个层次书法指以毛笔、墨、吸水的宣纸等为工具的一种书写艺术。
在书法高度发展之后,提高作者的人格气质成为重要问题,它对人的精神世界有重大影响,于是升华为书道。
"道"是人生的根本真理,通过书法来悟道,寻求人格的锻炼和提花称之为“花道”;饮茶称之为“茶道”,其他如“柔道”、剑道、棋道等等,其要不在输赢,在于人品之磨砺。
4、历代图片赏析:殷商甲骨文西周大盂鼎铭文西周毛公鼎铭文散氏盘铭文云梦睡虎地秦简西狭颂埔阁颂泰山刻石--李斯快雪时晴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中秋帖-王羲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宣示表-钟繇伯远帖-王洵真草千字文龙藏寺碑僧杰大士塔砖铭曹植庙碑邑志碑董美人墓志张通妻陶贵墓志青州舍利塔下铭启发寺碑苏慈墓志优婆塞经常丑奴墓志宁赞碑董穆墓志高昌任谦墓志李白忆旧游诗卷-黄庭坚赤壁赋 -苏轼花气熏人帖-黄庭坚珊瑚帖-米芾楷书尺牍-蔡襄蒙惠帖-蔡襄论书帖-米芾罗池庙碑-苏轼汲黯传--赵孟俯洛神赋--赵孟俯草书尺牍--康里夔夔临神仙起居帖--鲜于枢自书诗翰--耶律楚材唐诗草书卷--鲜于枢行草七言诗轴 -文征明大行书七言诗轴 -文征明唐寅落花诗-祝允明行书七律诗轴-唐伯虎前、后赤壁赋 -祝允明滕王阁序-王宠唐宋诗卷-宋克王洗烟江叠嶂图跋虞世南摹兰亭序跋临张旭秋深帖春与诗八首急就章七言绝句书怡颜堂书卷后敬馥帖敬齐箴游七星岩诗宋赵恒殿事佚试杂诗千字文李白月下独酌诗某某贤节诗杂诗题公中塔颂橘颂嬴见颂自书诗别后帖浙盘送行诗序夜行诗七言绝句滕王阁序七言绝句学稼草堂记沼雍沙苑牧马图跋自书诗七言绝句致惟隅礼5、鉴赏“天下行书第一”——王羲之的《兰亭序》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
行起来。
《兰亭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其好友谢安等12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祓禊”之会,饮酒赋诗,各抒情怀,汇为《禊帖》。
王羲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6、临摹《兰亭序》——心悟手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唯一的捷径——只有经过—年复一年在每个月翰墨浸泡,才能一睹艺术女神的芳容。
7、盘点今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