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学期学习总结通过一学期对高电压技术的学习,有一下重点难点总结:第一章气体的绝缘强度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⑴带电粒子的产生气体分子或原子产生的三种状态原态(中性)激发态(激励态)从外界获得能量,电子发生轨道跃迁。
电离态(游离态)当获得足够能量时,电子变带电电子,原来变正离子。
电离种类:A:碰撞电离B:光电离C:热电离D:表面电离⑵带电离子的消失A:扩散,会引起浓度差。
B:复和(中和)正负电荷相遇中和,释放能量。
C:附着效应,部分电负性气体分子对负电荷有较强吸附能力,使之变为负离子。
⑶汤逊理论的使用条件和自持放电条件使用条件:均匀电子,低电压s自持放电条件:(e1) 1A:巴申定律的物理意义①p s (s 一定) p 增大, U f增大。
② p s (s 一定) p 减小, U f减小。
③ p s 不变: p 增大,密度增大,无效碰撞增加,提高了电量的强度, U f增大。
P 减小,密度减小,能碰撞的数量减小,能量提高,U f增大。
P s 不变, U f不变。
B:巴申定律的应用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气体的压力来提高气体的绝缘强度。
如:高压直流二极管(增加气体的压力)减小气体的压力用真空断路器。
⑸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及与汤逊理论的关系流柱理论的使用范围:a、放电时间极短b、放电的细分数通道c、与阴极的材料无关d、当ps增大的时候,U f值与实测值差别大。
流柱理论与汤逊理论的关系:a、流柱理论是对汤逊理论的一个补充b、发生碰撞电离c、有光电离,电场⑹极不均匀电场的 2 个放电特点(电晕放电,极性效应)电晕放电的特点:a、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持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是极不均匀电场的特征之一。
b、电晕放电会引起能量消耗。
c、电晕放电的脉冲现象会产生高频电磁波,对无线电通讯造成干扰。
d、电晕放电还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氮氧化物是强氧化剂和腐蚀剂,会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
极性效应的特点:a、棒为正,极为负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高。
间隙击穿电压低。
b、棒为负,极为正特点:电晕放电起始电压低,间隙击穿电压高。
⑺冲击电压、伏秒特性、U50%的概念及应用冲击电压:持续时间极短,非周期性,幅值极高的电压。
冲击击穿电压气隙击穿的冲要条件:a、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幅值b、必须有有效电子存在c、必须有电子放电通道的时间伏秒特性:对于同一间隙,多次施加同一形状但幅值不同的冲击电压作用,其击穿电压幅值与击穿时间关系(曲线)称为伏秒特性。
U50%的概念:对于同一间隙,多次施加同一电压,其击穿的概率为U50%,对应的电压幅值是U50%。
U50%表征绝缘冲击击穿特性。
2、了解影响气体放电的因素a、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b、电压波形对击穿电压的影响c、气体的性质和状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3、提高气隙间隙击穿电压(绝缘强度)的措施⑴改善电场分布a、改善电极的形状及电场分布b、采用极间障⑵消弱电离a、采用压缩气体b、采用真空c、采用电负性气体(SF6)4、沿面放电的概念、污秽沿面放电的过程概念:悬挂在击穿导线(导体),支柱、套管、悬式绝缘子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形成交接面。
污秽绝缘子沿面放电的过程:是脏污表面气体电离,电弧产生,发展,熄灭,重燃的过程。
r增大i增发热烘干R U大烘干区击穿电弧产生i发热烘干区延伸整个表面第二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第一节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1、极化的形式1)电子式位移极化2)离子式位移极化3)偶极子极化4)夹层极化2、了解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少量带电粒子作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
电导表征导电能力。
电导决定电流(泄漏电流)电子的导数叫绝缘电阻。
3、介质损耗tanδ介质损耗分为电导损耗饿极化损耗。
直流:电导损耗交流:电导损耗和极化损耗tan δ:介质损耗角正切。
p= cu 2 tan①损耗与ω、с、 U2成正比。
高频、高压、大容量,损耗p 增大。
②外加条件一定时,介质损耗与tan δ成正比。
同一材料,同一时期 tan δ不一样, tan δ反映不同时期的性能及缺陷。
4、影响tanδ的因素a、 f (频率)的影响f <f 0f tan极化损耗f f 0 , f tan极化损耗b、温度影响0~t 0~t 12t tan吸引力极化容易t热运动极化难,极化损耗降低,tan.\0~t 3t电导损耗为主tanc、电压的影响U U 0 ,U tan几乎不变U U 0 ,U tan第二节液体介质的击穿1、小桥理论液体分子由电子碰撞而发生气泡,或者在电场作用下因其他原因发生气泡,由气泡内气体放电而引起液体介质的热击穿。
2、油的击穿过程a、当油中含有气泡气液电离带电粒子碰撞油分子油分解汽化新的气泡发展至整个油表面形成类似浮桥击穿b、油中有杂质杂质气泡r 大极化强发展至整个油表面损耗热量形成类似使油汽化“ 浮桥”击穿3、影响液体(油)介质击穿的因素①杂质:a、气体,水份,若充分溶解于油中,影响不大。
b、若形成气泡,水清,影响较大。
②温度影响a、干燥油,影响不大。
b、受潮的油: 0~60℃温度增大,有利于充分溶解t>80 ℃以上,温度增大,水分汽化,气泡出现,影响大。
.\③ 电场形式a、均匀电场b、不均匀电场④ 电压作用时间静态电压,时间长,容易形成桥,有影响。
冲击电压,时间短,不易形成桥,无影响。
第三节固体介质的击穿固体击穿的形式,特点。
1、电击穿(依据电子崩理论)特点: a、击穿时间极短b、击穿电压值高2、热击穿(依据固有击穿理论)特点: a、击穿时间较长b、击穿电压不高3、电化学击穿特点: a、击穿时间长b、击穿电压相对较低第三章电气设备绝缘试验1、性能试验(非破坏性试验)在较低电压作用下,测量设备一些电气性能参数,对设备无损伤,判定缺陷。
2、耐压试验(破坏性试验).\对设备电压耐受能力考验,所加的电压为设备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
交流耐压试验:是考核电气设备绝缘裕度的主要方法,能有效地发现较危险的集中性缺陷,这是非破坏性试验不能相比。
直流耐压试验:直流试验耐压电压值的选择是参考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和交直流下击穿场强之间,并主要根据运行经验来确定。
直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图与直流泄露电流相同,只是所加电压更高,可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冲击高压试验:冲击高压是由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的。
第五章雷电及防雷设备1、雷电的参数(了解)a、雷击时计算雷电流的等值电路和雷电流幅值b、雷电流波形c、雷电日与雷电小时d、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2、避雷针、线的作用及保护范围的计算,特别说明避雷线的作用避雷针、线的作用:为使设备建筑物线路免遭直击雷,安全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设置。
避雷线的作用:主要用于保护线路,也可用于保护发、变电所。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单支避雷针)① hx h 2② r x(h h x ) ? p p —高度影响系数③ h x.\h2④r x (1.5h 2h x ) ? p p---高度修正系数H≤30p=130≤h≤120m p 5.5h(双支等高避雷针):等高双支避雷针和不等高双支避雷针。
外侧:按单针计算。
内侧:最低保护高度h最小保护宽度 b x 1.5(h0(不等高针):外侧:按单针计算D h7p h x )内侧:作低针等高水平线,与高针保护线相交于一点,作该点的虚拟避雷针。
按等高双支避雷针计算。
(3针及以上保护范围):△外侧:分别按两针两两计算△内侧:当上述计算在hx 处,所有b x0 ,则在hx处,△ 区域内均能保护。
(四针保护范围):顶点形成方形区域。
外侧:分别按两两针计算。
内侧:分别做成两个△区域,按△计算。
注:要确保对角线bx>0,若 bx<0,则保护存在漏洞。
避雷线保护范围计算:(单线): hx h, r x0.47(h h x ) ? p 2h x h, r x(h 1.53h x ) 2(双线等高)外侧:按单线计算内侧:最低保护高度hDhp43、避雷器的作用,分类,特点(氧化锌避雷器的特点重要)作用:防入侵雷电波(过电压波),它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入侵波来时,避雷器优先动作。
分类:间隙类避雷器又分为:保护间隙(火花间隙)和管型避雷器。
阀型类避雷器又分为:阀型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
①保护间隙特点: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缺点:不能灭弧,断路器跳闸,容易造成停电事故。
存在截波,对绕组类设备极不利(有可能造成绕组绝缘击穿,致命缺点)。
只适用于线路保护。
② 管型避雷器特点优点:能灭弧缺点:存在截波只能用于线路保护。
③阀型避雷器特点a、非线性绕组b、电流小,电阻大c、电流大,电路小④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的特点a、无间隙b、无续流(≤ 1mA)工频续流(≥ 100A)c、使设备过电压降低,通流能力大d、多雷区e、直流防雷保护及SF6设备保护第六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1、防雷的指标,耐雷水平,雷击跳闸率的概念,感应过电压及计算。
防雷的指标: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冲击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率:每 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率。
感应过电压:雷击线路附近地面,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及其计算:①避雷线不接地UgdI c hd 25SUgbI c hb 25S②避雷线接地U gd'U gd (1 k)U gd'U gd③雷击杆塔(无避雷线)时线路的感应过电压Ugd ?h I l? hd 2.6d④有避雷线U gd'U gd (1k)k--- 塔与导线间耦合系数2、掌握雷电线路的三种形式,雷电跳闸率的计算步骤。
三种形式: a、雷击塔顶b、雷击避雷线挡距中央c、绕击与线路计算步骤: n1N ? g ? p1 ?N 0.6h bI llg p188n20n3N ? p ? p3 ?n n1n2n3N ? ( g ? p1p ? p3 )3、现代防雷的措施①架设避雷线②降低杆塔接地电阻③ 架设加强耦合地线④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⑤ 加强线路绝缘⑥ 加强自动重合闸装置⑦ 加装线路用管型避雷器第七章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1、反击雷击避雷针(线),使避雷针(线)与设备之间形成放电或者避雷针(线)接地点与设备接地点之间放电。
2、对入侵雷的防护措施a、加装避雷器b、串电感,并电容c、降低陡度3、阀型避雷器对入侵雷的防护阀型避雷器主要是限制过电压波的幅值。
在任何可能的运行方式下,变电所的变压器和各设备距避雷器的电气距离皆应小于最大允许电气距离L。
避雷器一般安装在母线上,若一组避雷器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增设。
4、进线段保护作用:降低入侵波的幅度及陡度,限制流经避雷器的电流幅值。
第八章电力系统稳态过电压1、过电压的分类外部过电压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分为:稳态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稳态过电压分为:工频电压升高和谐振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分为:空载线路的电容效应、不对称短路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和发电机甩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