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考察报告
浙江博物馆
一楼主要是展出一些陶器,二楼、三楼主要是瓷器,二楼主要是一些越窑瓷、龙泉瓷等,三楼是明清以后或更加晚期一些的瓷器。
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与逶迤连绵的长廊组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格局。
这些古物上的装饰花纹,造型结构都十分美观。
浙江西湖美术馆
它是一座哥特式美术馆,美术馆内部共分三层,包括门厅、画廊、接待室和四个大小不一的陈列厅。
它有两个专题陈列馆:黄宾虹书画馆和吕霞光艺术馆。
美术馆中的竹的画作十分多样,风格迥异,姿态多样。
画中的竹竿柔韧怡然有节,竹叶肥厚清润葱茏,画面中翠竹虚实相辅,既增添画面
层次感,又将竹之生动气韵呈现。
既有阳刚之气,又有南方阴柔之美,竹子虚心有节、柔韧刚直。
关于杭州的logo
河坊街
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
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
街上的“老字号”商铺,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
现在的街道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因为没有时间积累的文化底蕴而显得生硬和单薄,但那些老字号老房子还有保留。
河坊街是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
街道里工艺品店铺里的商品也都带有浓郁的民俗特色,结合当地特有的特色,精美细腻的工艺风格。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
《咸淳临安志》等文献记载,铺设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万多块石板,但此前的考古发掘却只发现过香糕砖。
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松岭和凤凰山脚路交叉口)外,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即今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
中山路上集聚了清末以来的
各种中西建筑。
历史建筑放到
了重要位置,按照“应保尽保”
原则,66处市井坊巷,将重点
突出坊巷特色。
近现代建筑,
采取舍卒保帅方式,实现利益
最大化;新建建筑,则将体现时代风格和大师印记,丰富整个中山路建筑类型。
王国平也提出:“中
山路还应该是博物馆一条街,不但要有专业博物馆,还要利用现有的商店、旅馆、咖啡馆,成为展示民间文化的博物馆。
下图是南宋御街道路下的活字印刷术的石雕。
南宋御街的民俗雕塑
这些雕塑反映着宋时期的民俗风情。
南宋御街老字号特色门店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新校区,庭院、水榭、草坪,流水型的线条、高低错落的段面,互相交融的室内景、室外景。
作为开放式校园,美院不设有围墙,使它成为西湖风景的一部分。
整个校园一改中国校园传统布局,校园内有10个单体建筑构成,全部相连,却又没有重复的段面。
更为新颖的是,一个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收于主楼腹内,设计师巧妙地隐景于园,给人以神圣、壮观之感。
建筑物的一楼采取大面积的架空,室内景与室外景融会贯通,沙龙、水榭与庭园、草坪浑然一体,使整个校园充满灵气。
这组建筑真正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
灰色的砖面,使他在西湖边上一点都不“跳跃”,深色的窗框即不断重复的传统符号。
南山校区是搞史论和造型艺术(国油版雕等)。
象山校区是搞设计艺
术的(平面、工造等)和建筑艺术(环艺、建筑等)。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感受就是震撼。
当亲身在高校时,感受着他们的校园建筑,学术成果,学习氛围才更加深刻体会到差距。
总结:
这次在杭州的考察无论是景区、博物馆、古街区、高校都学习到很多,尤其是在民俗特色这方面。
我想在下面的课程中能将所见所闻运用到专业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