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三:中国近代史上的侵略与反抗
一、专题知识:
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5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9页)
3、甲午中日战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6—18页)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2页)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6—85页)
二、知识结构:
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
(2)1894年9月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为国捐躯,显示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3)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义和团在廊坊狙击,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4)1937—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专题联系内容:
1、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日本全面侵
华战争等史实。
难点是近代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知识拓展:⑴现在中国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与近代中国开辟通商口岸有何不同?
(前者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坚持
平等互利原则,目的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后者是在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被迫进行的,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⑵在复习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联系世界历史“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一段内容,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
把八国联军侵华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相联系。
此外,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俄国侵占中国大量领土、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就与此有关。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为摆脱经济
危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让学生在国际大背景下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复习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战败的根源,要想抵御外辱必须先自强。
4、热点链接:法国拍卖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黑瞎子岛归还中国。
四、例题解析: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泰安市2007年中考试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又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素: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诗歌中“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中的“海狮”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它最初是通过哪一条约割占“香港”的?(1分)
(2)香港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的?(1分)它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1分)
(3)从香港失去到胜利回归说明了什么?(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的出处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还要善于进行历史的纵向对比,分析问题。
参考答案:17.(1)“海狮”:英国(1分) 条约:《南京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1分)
(2)时间:1997.7.1(1分) 构想:一国两制(1分)
(3)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1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1分)(若有其它认识,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
均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本问最高分2分。
)
五、能力提升:
1、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
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应选B项)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的是(应选D
项)
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割香港岛给英国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171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禁毒引发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应选A项)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对右面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
证据是:(应选C项)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5.“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作者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
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的是:(应选C项)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鸦片洋货的泛滥
C.神圣疆土的割让 D.戊戌变法的失败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泰安市2008年中考试题)
材料一: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材料四: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变化示意图(1950 年 10票;1956年 24票;1960年 34票;1965年47票;1970年51票);(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⑴前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出自三个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的名称及其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的影响。
(6分)
材料一条约:《》,影响:
(2分)
材料二条约:《》,影响:
(2分)
材料三条约:《》,影响:
(2分)
⑵根据材料四回答: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1分)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⑶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清政府的外交是软弱可欺的,而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
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⑴材料一:《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材料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趋势:上升;(答增长也可)第26届
⑶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答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可以。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
材料二:2009年2月26日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材料三: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2008年10月,靠近中国的半个黑瞎子岛正式归还中国,这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最东领土。
黑龙江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近代史上被沙俄侵占。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老人60年来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些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 材料二中“两尊兽首被劫掠”发生在什么战争中?什么事件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3)在近代史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被沙俄侵占的?
(4)结合材料指出,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国宝流失、领土被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②《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3) 中俄《瑷珲条约》
(4) ①清政府的腐朽落后;②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③西方列强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