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

2
每落实一项得0.5分。
5
支持部队建设、走访慰问部队、重点优抚对象等双拥工作经费及双拥办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满足双拥工作需要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增加。
1.5
列入财政预算且有经费下拨凭证的得0.5分;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且逐步增加的得1分。
二、




广



(7)
6
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列入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并落实。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
考 评
项 目
序号
考 评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考评
得分
一、








(9)
1
双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军分区(警备区)或人武部党委工作报告有双拥工作内容。
2
每落实一项得0.5分。
2
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党政军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双拥活动。
39
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学雷锋”便民活动。
1
有活动计划的得0.5分;结对关爱残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便民服务等活动开展经常的得0.5分。
40
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驻军部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成绩显著。
1
有协调工作计划和总结的得0.5分;协调工作有力的得0.5分。
六、

2
有扶贫联系点和援建点的得1分;援建计划、项目落实的得1分。
32
开展助学兴教,帮助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开展德育美育体育等特色教育,组织团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学生结对助学。
1.5
援建贫困学校的得0.5分;支持开展特色教育的得0.5分;开展结对助学的得0.5分。
33
开展医疗扶持,团以上单位医院(门诊部)积极为驻地群众开展医疗服务活动。
1
设有优先优惠服务标志的得0.5分;优先优惠服务工作落实的得0.5分。
27
公路、桥梁、隧道、渡口等收费交通站点,免收军车通行费用;各类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有军车免费停放标志。
1
免收军车通行费用的得0.5分;有军车免费停放标志的得0.5分。
28
建立各种社会拥军组织,社会化拥军活动开展经常。
1
建立社会拥军组织的得0.5分;经常开展拥军活动的得0.5分。
19
充分发挥部队装备、设施、场地等的民用效能,支持地方建设发展。
1
利用部队装备、设施、场地等为地方建设提供服务的得1分。
四、








(15)
20
积极支持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科研试验、海洋维权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
3
有计划措施和服务保障机构的得0.5分;及时解决部队执行任务需求的得1.5分;训练演习群众损失得到妥善解决的得1分。







(28)
41
结合本地区和驻军部队实际,出台综合性双拥政策规定。
1
有综合性双拥政策规定的得1分。
42
对在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明确奖励办法。
1
有奖励办法的得0.5分;奖励办法落实的得0.5分。
43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军事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53
退役士兵自主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一次性经济补助、待安排工作期间生活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且列入财政预算。
2
自主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的得1分;补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发放的得1分。
54
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妥善安置公务员和事业编身份随军家属,积极扶持随军家属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未就业随军家属给予适当生活补助。
1
辖区内军事设施保护完好的得0.5分;地方开发建设没有影响军事设施安全或部队正常训练、工作和生活的得0.5分。
44
现役军人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享受优待;残疾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现役军人和残疾退役军人参观游览当地公园、博物馆、风景名胜区享受优待。
1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优待的得0.5分;参观游览享受优待的得0.5分。
3
具有公务员和事业编身份的家属随军一年内安置率达到90%(含)以上的得1.5分,达到70%(含)以上的得1分;其他身份随军家属就业率达到90%(含)以上的得1分,达到70%以(含)上的得0.5分;未就业有生活补助的得0.5分。
55
现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入学入托按政策享受优待。
2
出台地方性优待办法的得1分;政策落实到位的得1分。
2
每落实一项会议制度得0.3分;领导带头参加活动的得0.8分。
3
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设有相对固定的联络员,积极参加和开展双拥活动,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每年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进行工作述职(或书面述职)。
1.5
每落实一项得0.3分。
4
地级以上市双拥办有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县级双拥办有相对固定的地方工作人员和部队人员参与工作;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有人负责双拥工作;双拥办工作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
56
军队离退休干部得到妥善安置,政治、生活、医疗待遇落实;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编制、人员、车辆、工作经费、附属用房设施落实,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5
年度安置任务完成的得0.25分;军休干部待遇落实的得0.5分;军休机构编制、经费、附属用房设施落实的得0.5分;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得0.25分。
45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退役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
1
按要求落实的得1分。
46
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不低于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并按时足额发放。
1
达到规定标准的得1分。
47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落实;省(自治区)辖市、直辖市辖区和县级财政预算有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并逐步增加。
1
组织部队参加平安建设、和谐创建的得0.5分;有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预案的得0.5分。
38
支持驻地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支持小学和初级中学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开放部队军史馆、荣誉室、武器装备陈列馆等场所支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1.5
完成学生军训任务的得0.5分;支持少年军校活动成绩突出的得0.5分;开放军史馆、荣誉室、武器装备陈列馆等场所的得0.5分。
21
深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医疗等拥军,支持部队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2
有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医疗等拥军活动计划并落实的得1分;部队建设土地、资金、优惠政策等需求得到及时解决的得1分。
22
支持重点军事工程建设,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
2
达到标准的得1分;按时足额发放的得1分。
50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落实编制、人员、车辆、维修改造和日常运行经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
编制、人员、车辆、经费落实的得0.5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2次以上的得0.5分。
51
优抚医院、光荣院的编制、人员、车辆、经费按规定落实,功能发挥良好;开展医疗巡诊,承担短期疗养服务;光荣院集中供养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规定标准足额列入财政预算。
25
军供站编制、人员、车辆、经费按规定落实,设施、设备完善,保障能力强,为过往部队提供优质服务。
1
军供站编制、人员、车辆、经费落实的得0.25分;设施、设备完善的得0.25分;过往部队对其所提供服务满意的得0.5分。
26
车站、码头、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设有残疾退役军人、烈属和现役军人等优先优惠服务标志,积极主动提供服务。
1
编制、人员、车辆、经费落实的得0.5分;开展巡诊和短期疗养服务的得0.25分;集中供养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的得0.25分。
52
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及时妥善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服务管理政策得到落实。
4
完成年度安置任务的得 2分;转业干部进公务员岗位比例和团以上转业干部职务安排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得1分;安置随调家属的(含货币化安置)得0.5分;落实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务管理政策的得0.5分。
1.5
为贫困群众义诊,经常送医送药的得1分;帮助驻地医疗单位改善医疗条件的得0.5分。
34
积极参加为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1
为驻地受灾和贫困群众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得0.5分;积极参加军地统一组织的捐赠活动的得0.5分。
35
参加驻地生态文明建设,在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效明显。
1
1
出台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并落实的得0.5分;财政预算有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的得0.5分。
48
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1
已解决的得1分。
49
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达到或高于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实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城乡一体发放的地区,可参照城镇户口义务兵家庭优待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本地区结合实际制定。
1
有宣传教育计划并落实的得1分。
14
结合实际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措施,有条件的设立军民融合发展项目。
1
有规划措施的得0.5分;有融合发展项目的得0.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