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流计数法的应用
各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完全法
模态叠加法
易于使用 允许各种非线性 使用完整矩阵 单一过程计算所有 结果 可以实现在实体上 加载 允许各种非线性 可得到包括瞬态、 稳态的各种响应
速度快 模态分析单元载荷 (压力、温度、加 速度等)可用于瞬 态分析 得到更平滑、精确 的响应曲线 允许考虑模态阻尼
计算费用高
.
8
ANSYS中过盈配合的模拟
• 有限元中过盈配合的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 通过几何模拟,应用温度法模拟,通过接 触设置模拟。
• 温度法通过给零件施加不同的温度,产生 “热胀冷缩”的效应来模拟过盈。
• 这里主要讨论几何模拟和接触模拟两种方 法。
.
9
• 首先应明确有限元模型对几何模型进行了 离散化。这就使几何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产 生了差异。
雨流计数法的算法
• (1)按载荷谱顺序读入数据,直至数据完毕。 • (2)读入下一峰、谷值。若数据完毕,则停
止。 • (3)若数据点数少于3,则返回(2);若数据点
数大于三,则有最后读入的3点计算变程X 和Y。规定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差的绝对值为 Y,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差的绝对值为X。 • (4)比较X和Y的大小。若X<Y则返回(2);若 X≥Y,则进行(5). • (5)将Y记做一个循环,. 删除与Y相应的峰谷 7
• 雨流计数法在程序中的实现方法将分为数 据压缩、重新排序和循环数提取三个步骤 完成。
.
4
数据压缩
• 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将原始的数据进行过滤, 使其只包含波峰波谷值。
• 数据压缩又分为等值数压缩、峰谷值提取 和无效幅值去除三步。
.
5
数据压缩的算法
• 等值数压缩:顺序读入数据,判断i点与i+1 点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储存i点数据;若 相等则读入下一数据。
• 以时间为纵轴、载荷为横轴,重新绘制载荷时间图。雨流依次从每个峰或谷的上侧流
下,直到对面有个比其起点更高的峰值(或更 低的谷值)后停下;另一侧的雨流滴下就停 止(图c)。
• 谷内雨流遇到上层落下的来流时立即停止 (图c)。
• 记录所有全循环(图d).的峰值和均值.
2
.
3
雨流计数法在程序中的具体实施
.
10
• 过盈配合所致的接触分析的难点在于如何 确定初始接触状态。初始接触状态设置得 不对,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或者不准确 的计算结果
.
11
• 因此若想通过几何来模拟过盈配合,应该 尽量细化接触面的网格,但同时也增加了 计算量。
• 另外,在进行接触分析时(尤其是可能存 在间隙的情况)建议设置两个载荷步,先 施加较小的载荷,使接触面真正接触,在 施加完全载荷进行计算。
.
12
• 推荐通过合理设置接触参数的方法来进行 过盈配合的模拟。
• 原理:ANSYS中的初始接触状态包含两个部 分,节点间的几何位置和初始侵入量(由 参数CNOF确定)。若设置求解控制参数 KEYOPT(9)=4,则求解时将不考虑节点的几 何位置的影响。接触设置中另一参数为实 常数Icont,用来设置接触面间过盈或间隙 的误差范围。这样,通过KEYOPT(9)和Icont 的合理设置就可以通.过CNOF来设定过盈量 13
• 峰谷值提取:顺序读入数据,计算i点数据 与i-1点、i+1点和i点数据的差值相乘。若积 小于0,则存储i点数据,否则读入下一点。
• 无效幅值去除:给定判断条件(如指定数 据最大差程的10%),顺序读入数据,计算 计算i点数据与i-1点、i+1点和i点数据的差的 绝对值,如果均大于.等于判定条件,则存 6
恒定时间步长 不能计算非线性, 只能包含简单的点 点接触 不能施加强制非零 位移
.
缩减法 比完全法快
需要扩展得到完整
结果
不能施加单元载荷
所有载荷必须施加
在主自由度上
时间步长恒定
只支持简单的点点
接触
16
完全法求解瞬态动力学的问题
• 阻尼比如何确定 • 时间步长的确定,关心的响应频率如何确
定?是否只关心比激振力频率小的固有频 率就可以了? • 是否要分别对整体模型和单隔板模型分别 进行模态分析来修正单隔板模型的边界条 件。(部分模态会丢失,影响结构的响应)
通过几何模拟过盈量(左图)和通过初始偏移量模拟过盈(右图)的结 果对比
.
14
ANSYS中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 ANSYS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 • 完全法(直接积分法)。采用完整的系统
矩阵计算瞬态响应。它是三种方法中功能 最强的,可以处理各种非线性特性,如塑 性、大变形、大应变等。也是耗费资源最 大的。 • 缩减法。通过主自由度及缩减矩阵压缩问 题规模。在主自由度的位移被计算出来后, 可将解扩展到完整自由度集上。 • 模态叠加法。通过对.模态分析得到的振型 15
雨流计数法
• 循环计数法:将不规则、随机的载荷-时间 历程转化为一系列循环的方法,称为“循 环计数法”。
• 雨流计数法是其中的一种。适合以典型载 荷谱段为基础的重复历程,简单易行,易 于计算机编程,每个波峰、波谷只计数一 次。
.
1
雨流计数法的原理
• 根据原始的时间-载荷谱图(图a)重新安排时 间-载荷谱,以绝对值最大的点为起点(图b)。
.
17
问题和工作
• 问题 • 应用何种方法(完全法、模态叠加法) • 时间步长的确定,哪些是关心频率(Δt=1/20f) • 模型(装配体、整体分析) • 工作 • 简化模型去掉或等效接触 • 减少单元数量 • 设置合适的时间步长 Nhomakorabea.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