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
企业测量设备管理 选用: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测量设备应满足规定的 计量要求 配备测量设备的原则为考虑必须满足本单位客户 的要求 备案:建立计量设备管理台帐 校准:建立测量设备校准计划,并按要求实施定期的 校准管理,校准有效的测量设备必须贴附合格证.并 确保台帐、实物及记录的一致性
职能机构建立
企业品质责任者 计量管理责任者 计量管理 事务局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词头-兆、千、百、十、分、厘、毫、微等20个词头 倍数单位-由SI词头加SI单位前构成 如千米(km) 微米(um) 兆牛(MN)等
国家选定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组合形式单位
时间单位-分(min) 小时(h) 天(d)、旋转速度单位-转每分、长度单位-海里、速度单位-节等
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m/s2)、电能单位-千瓦小时(kW· h)等
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 《计量基准管理办法》 《计量标准考核办法》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标准物质 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等
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法概述<三>
8
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例如:长度、直径、距离、高度和波长多属于 计量法规体系层次 同一种量 . 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构成 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由以下6部分构成 按照《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⑴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⑵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⑶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⑷国家选定的 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⑸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⑹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国际单位制
SI基本单位 7个 SI单位 SI导出单位 21个
廖岳华 2017年6月21日
1
介绍内容
1. 计量概述 2. 计量法概述
3. 计量管理 4. JMSD计量管理
5.计测器的使用与保养
欢迎聆听《计量基础知识》介绍
计量定义
计量概述<一>
2
计量:计量是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活动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活动.
对象
计量对象:几何量、温度、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电离辐射、声学和 化学. 统称为十大计量
内容
计量内容:计量的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 特性的测定;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 ;计量管理. 六个方面的内容
特点
计量特点: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而进行的科技、法制与管理活动. 具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向市质监局计量科 提出申请 审核资料提供 接受现场考核 签发计量标准证书 标准建立
考核流程
否 退回补正 接受申请 资料初审是 否符合要求 受理 审查是否由本局 组织考核
否
是
是
是 日常监督 考核合格 发给证书 考核不合格 退回资料 否 审核是否 发证
委派承担考核单位 或考评组考核 呈报上级局 组织考核 授权下级局 组织考核
检定系统图
国家基准 检定方法 一等标准 检定方法 二等标准 检定方法 名称 计量范围 允许误差 名称 计量范围 允许误差
计 量 基 准
首检与周检定
登录管理
测量设备纳入 校正
精度保证
校准计划书 定期校准 成绩书记录 合格证更新
计 量 标 准
校正成绩书记录 合格证贴附 工 作 计 量 器 具
台帐登录
现场领用 现场使用
档案记录
企业记录管理:
计量器具使用部门责任者
计量业务推进的过程如计测器说明书 作业方法书 设备校正报告必须确保业务的可追溯性,必须保留 相关记录 各类档案记录分类进行文件文本的保存
计测计量委员
计测计量委员
校准和溯源
量值溯源 量值传递逆过程,是通过连续 的比较链,使计量器具测得 的量值能够与国家测量标准 和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 溯源性证明文件: 检定证书
强检实施程序
指定检定机构 明确检定关系 申请检定 安全检定计划 确定检定日期 送交检定 执行检定 检定信息 反馈
强检周期规定
强制检定检定周期的规定: 凡连续两个检定周期合格率低于95%(计量器具主要计量性能指标)或某台计量器具连续两个检定周期主要计量 性能指标不合格的---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适当缩短计量检定周期,但不得低于过程规定的检定周期的50% (连续两个周期检定合格率在97%以上或者连续三个周期检定合格的可恢复执行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 强制检定周期的调整一定要按照调整原则进行,确保强制检定周期调整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3
第三章 计量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
计量管理要素<一>
14
ISO9001:2008(GB/T 19001-2008)指定的计量管理要素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 的控制
归纳起来: ISO9001:2008(GB/T19001-2008)标准7.6条 主要对人员、环境设施、测量设备、校准和溯 源、记录档案等五方面提出要求。
计量管理要素<三>
标准建立
企业计量法执行<一>
9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八条: 规定: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需分别经上级、同级和有关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能使用.
申请建立标准时应递交以下申请资料: ⑴《计量标准考核申请书》原件一式两份 ⑵《计量标准建立技术报告》一份 ⑶《计量标准测试重复性考核 记录》复印件一份 ⑷《计量标准稳定考核记录》复印件一份 ⑸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检定证书一 份 ⑹符合开展检定/校准项目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模拟检定/校准证书复印件两份 审核申请流程
强检规定
企业计量法执行<四>
12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规定的需强制检定的器具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 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 量器具; 共60项117种
名称 计量范围 允许误差
检定规程
企业计量法执行<三>
11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十条: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企业执行内容:检定业务必须按照检定规程规定的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及计量器具控制项(检定条件 检定项目 检定方法 检定结果的处理 检定周期)进行实施. 企业检定规程的获得:依据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目录选定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相对应的计量检定规程. JJG系列 JJF系列 企业可到计量行政部门进行购买.
成立国防工业检定所
国务院国防工委成立国防工业计量检定所: 1961年 ● 至此,国防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部→ 地区→ 企业 三级量值传递体制. 由此逐步开始了计量量值传递
5
第2章
计量法概述
计量法
计量法概述<一>
6
通过:1985年9月6日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 实施:1986年7月1日起 计量法结构:共6章35条 第一章 总则 4条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及计量检定 7条 第三章 计量器具管理 7条 第四章 计量监督 4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10条 第六章 附则 3条 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器具, 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社会性
计量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起着重要的作用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演变
计量概述<三>
4
人类社会计量的形成
当社会存在分配 ( 如每人给多少 ) 和商品交 易 ( 以物易物或金钱购买 ) 时, 逐步形成了 度量器具(如尺子、升、斗、秤)、 ●单位(丈、斤),并实施度量
计量管理
计量概述<二>
3
计量管理:为经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对测量的需求而进行的一项法制、技术和管理方面 有组织的活动 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
计量保证:用于保证计量可靠和适当的测量准确度的全部法规、技术手段及各种运作 计量监督:为核查计量器具是否依照法律、法规正确使用和诚实使用而对计量器具制造、安装及修理或使用进行 控制的程序 管理特征 统一性 国家及全世界的单位量值的统一 法制性 国家对计量单位、计量基准、量 值传递、计量器具方法及手段进 行法律固定 权威性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代表 国家对全国各行各业进行计量监督管 理的 服务性 提倡加强计量法制管理与社会经济服 务相结合 群众性 计量保护用户、消费者免受计量失准 或不诚实的测量做造成的危害 专业计量管理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技术性 准确与否,合格与否、可行与否等都得 以技术数据作为依据,靠数据说话 准确性 任何计量科学技术的研究目的最 终要达到所预期的某种准确性
换证复查
计量检定
企业计量法执行<二>
10
计量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具有法制性.
计量检定的特点:计量检定的对象是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全国量值的统一和量值的溯源.计量检定的依据是计量 检定规程.计量检定必须作出合格的结论,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计量检定属法制计量术语的范畴. 计量检定包括: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周期检定和仲裁检定) 后续检定周期的确定依据:计量器具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计量器具使用的环境条件.计量器具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单位的维护 保养能力.计量器具历年周期检定情况.影响准确度和长期稳定度其他因素. 计量器具经检定后需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检定合格印.检定结果通知书.注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