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址方案比选

场址方案比选

3.3场址方案比选
3.3.1场址方案综述
安庆市体育中心选址曾有5种方案。

在市领导牵头下,会同规划局、体育局等部门领导剔除了其中第2和第4种方案。

因此,目前供比较分析的选址方案共有第1、3、5三个方案。

现将3个方案基本情况综述如下。

方案1:选址位于迎江区秦潭村秦潭湖西侧,菱湖北路北侧,元山东路南侧,对面为已投入使用的安庆市职业技术学院,南邻碧桂园住宅区,西邻潜江路及路西侧的安庆外国语学校。

该区域可供项目用地面积510亩,周边配套可开发面积285亩,为安庆市2008~2020年城市规划中体育中心选址地。

方案3:选址位于迎江区元山路北侧,临路纵深150m,道路对面为规划中且即将开工建设的市政务中心区;迎宾大道延长线南侧,潜江路西侧;场址西侧有一条规划城市次主干道。

该区域可净用地面积575.8亩,周边配套可开发面积2007亩,位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办公及商务中心圈内。

方案5:选址位于宜秀区白泽湖乡,高压线走廊以北,东临S228省道,南邻白泽湖乡政府及永安小学。

该区域现状为村庄和林地,用地面积与周边配套可开发面积尚未纳入城市规划。

为安庆市2009~2030年城市规划中的体育用地。

3.3.2宏观指标分析
(1)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方案1:该区域位于城市发展中心向东部转移的发展方向上,位于规划中城市公共服务中心辐射边缘,以及规划中的东部新城商务中心边缘地带。

方案3:该区域位于城市发展中心向东部转移的发展中心,位于规划中城市公共服务、行政办公中心及东部新城商务中心边缘地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方案5:该区域位于城市北部边缘,紧邻经济开发区,基本上处于城市发展方向上,但刚刚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基础差,发展期较长。

对比分析:方案1位于城市向东部发展方向,与城市总体规划基础吻合;方案3位于城市向东北部发展的中心,是文化娱乐、商业商务中心,与城市总体比较吻合;方案5位于城市向北部区域发展的边缘,远离城市中心,吻合度较低。

(2)拉动城市及区域发展的最大化
方案1:该区域基本上定位于文化教育中心,主要配套各类学校。

本项目建设对该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

方案3:该区域基本上定位于公共服务及行政办公中心,本项目建设对改善该区域投资环境和该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大。

方案5:该区域基本上定位于城市区级行政区和次服务中心,本项目建设对改善该区域投资环境和该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大。

对比分析:方案1对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周边发展不明显;方案3对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周边发展作用显著;方案5对改善投资环境、
拉动周边发展的作用很大。

(3)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度
方案1:该区域土地指标已经基本使用完,体育中心建设对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意义已经不存在。

方案3:该区域周边居住用地基本上尚未开发,体育中心建设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使土地升值空间增大。

方案5:该区域周边居住用地基本上未开发,体育中心建设对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使土地升值空间增大,但该区域规划范围小,开发与发展周期将会较长。

对比分析:从项目建设对提升周边土地使用价值的程度上来说,方案1作用很小,方案3作用很大,方案5作用很大,但该区域规划范围小,开发与发展周期将会较长。

(4)与体育中心功能定位的吻合度
方案1:交通不够便利,不利于体育中心的竞赛、活动等功能的充分利用;远离城市中心,全民健身辐射范围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方案3:该地块位于行政办公中心,周边聚集众多机关事业单位、商贸企业单位,吸引众多市民居住,各交通要点距离近,能够充分发挥体育中心的竞赛功能、文化活动功能、全民健身功能及配套服务功能。

此外,该区域比较便于打造体育商务区及全民健身中心。

方案5:该地块偏离老城区及新城中心,远离城市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商贸不发达,交通不够便利,地块周边人口密度较小,居
住人群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低,不利于充分发挥体育中心的竞赛、文化活动、全民健身、配套服务等功能。

对比分析:方案1基本上满足体育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案3非常不利于体育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案5不利于体育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

(5)对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的影响
方案1:该区域为文化教育中心,周边主要为学校、还建房,常住人口少,低收入人群多,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能力差。

交通不够便利,不利于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看比赛、参加活动、健身锻炼等。

此外,碧桂园小区中规划配置大片体育设施,与项目形成竞争。

地块周边商业、办公、生活等配套不足,远离城市中心,不能形成商务中心,难以聚集人气,促进开发。

总体条件不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方案2:该区域为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及商务中心,人气旺,其全民健身、休闲娱乐、商业商务出租及配套服务设施将会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有利于体育中心在保证公益性的情况下达到以商养体。

此外,该地块还有利于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

总体条件有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方案5:该区域刚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周边人口稀少,配套不完善,人气不旺,交通不便,不利于全民健身及其他对外开放运营,将加重运营负成本,运营收益差。

总体条件不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对比分析:方案1和方案5总体条件不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方案3总体条件非常有利于体育中心后期运营管理。

3.3.2微观指标分析
(1)周边人口
方案1:现有少理村民居住,周边两所院校学生及教职工8000人左右,碧桂园小区及还建房入住人口约4000人左右。

规划中碧桂园及还建点入住人口约1.2万人,周边2km半径范围内无其他居民区,仅布置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常住人口数量有限。

方案3:现状2km范围内基本无开发社区,仅有少量未拆迁村民居住。

规划周边为大片居住用地、行政办公及商业用地,将成为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聚集区。

规划2020年市区人口扩至140万,将主要往城市东、北部新城区发展。

方案5:现状为未开发村庄,散落部分居民。

规划地块周边为医院、区域办公及少量居民区,短时间很难聚集较多人口。

对比分析:从人口发展方面看,方案1和方案5聚集度较少,方案3人口聚集度较大。

(2)交通条件
方案1:距市区约10km,距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偏远。

菱湖北路、天柱山大道及潜江路已投入使用,公共交通有2条公交线路到达。

地块西侧有一条规划中的城市次主干道。

交通方便。

方案3:现状西元山路接天柱山大道、独秀大道、皖江大道等,无公交线路。

规划中多条主干道、次主干道正在修建,拟开通多条公
交线路,距火车站6km,距长途汽车站4km。

交通比较方便。

方案5:现状仅S228省道通过,接连通往市区,有公交车,距市区5km左右,距市中心15km左右。

规划中主干道正在修建,距新政务中心直线距离约3.5km,交通不太方便。

对比分析:从交通条件来看,方案交通方便,方案3交通比较方便,方案5交通不方便。

(3)周边配套
方案1:现状场址南侧为6.7万平方米的碧桂园凤凰五星酒店,周边有2所学校,暂无其他配套。

场址位于规划中的公共服务中心圈外,东北侧规划部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用地;另配套中小学及幼儿园;碧桂园商业广场在建。

方案3:现状除东南邻近外国语学校外,暂无其他配套。

场址位于规划的公共服务中心圈外,西侧配套医院、学校等。

方案5:场址现状邻近白泽湖乡政府、永安中学。

位于规划中的次公共服务中心,配套医院、学校等。

对比分析:三个方案规划的周边配套设施均与体育中心功能定位不发生冲突。

也就是三个方案周边配套条件较好。

(4)用地条件
方案1:地块整齐,面积为510亩,现状为水塘(面积约1万平方米)和部分民房。

方案3:地块整齐,净用地面积575.8亩,现状为农田及50户左右居民房,民房需要拆迁安置。

方案5:地块整齐,现状为农田、林地及少量居民房,可用面积未知。

对比分析:从用地条件来看,方案1基本满足,偏小;方案3满足;方案5未纳入规划。

(5)其他条件
三个方案现状地块无文物古迹等保护建筑,不与其他公共建筑或场所造成干扰。

但是,方案5邻近高压线走廊。

3.3.4场址方案指标分析比较
场址方案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以好(大、高)、较好(较大、较高)、较差(较小、较低)、差(小、低)和不确定判定各因素。

详见下表。

场址方案指标分析表
3.3.5场址初选方案
(1)比选方法
由于三个场址方案分析指标因素多,故采用分级评分法,各因素分级按“好(大、多、高)”为(1)级,“较好(较大、较多、较高)”为(2)级,“较差(较小、较少、较低)”为(3)级,差(小、少、低)为(4)级。

制定分级评分标准并进行分级评分,详见下表。

场址分级评分标准表
场址分级评分表
(2)比选结果
通过三个选址方案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比较,采用分级评分的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选结果为:方案3是较为理想的场址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