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附件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管理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是指中国疾控中心在开展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服务和内部管理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集合。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国家财政经费、国家科研经费、国家协调的大型国际、国内项目经费支持的监测、调查、干预、研究和教育培训等项目或任务所产生的业务信息资源。

第四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包括对信息采集、管理、利用和发布的全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管理。

第五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领导组织,全面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

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负责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等的制订及具体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

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处理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的相关日常事务。

第七条各单位和部门均须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采集第八条各业务部门应根据其职能提出业务需求,由信息管理部门配合建立相应业务模型,制定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数据的处理需求,制订清晰的业务管理需求说明。

否则不予批准建设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九条各业务部门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须按照相关标准、办法和指南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撰写、提交信息采集质量控制报告。

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业务部门信息采集过程和质量控制报告组织评估。

第十条凡在全国范围内或通过设立监测点开展监测活动的业务工作和项目,均须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管理,统一规划信息采集方式。

否则不予行文在全国部署。

第三章信息管理第十一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并提供信息资源的数据存贮、管理、维护和共享等服务。

各业务部门采集的属于本办法适用范围的数据须提交数据中心进行备份存储。

否则不予办理项目结题手续,不得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继续申报相关研究课题和成果,属于财政经费支持的工作与项目不予下拨年度工作经费,同时不得使用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

第十二条各业务部门在建立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维护和推广工作中,须严格按中国疾控中心颁布的相关信息标准第十三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规划、网络建设、管理、维护、服务等的协调组织与实施,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业务部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各业务部门凡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通过互联网络对外提供宣传、信息管理应用和服务的,均需纳入中国疾控中心的总体信息化规划。

建立网站系统时,须经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在信息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信息利用第十五条各业务部门要根据自身业务模型,在信息管理部门协助下构建本领域的主题数据库;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在各个领域主题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公共卫生数据仓库。

第十六条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构建决策支持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其他各类需求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共享服务。

第十七条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根据密级和公开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业务部门和各专业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使用备份数据时,涉密数据由中国疾控中心保密委员会审批,非涉密但未公开的数据由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审批。

未经审批擅自使用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的单位或个人,一年内不得使用备份数据,同时追究备份数据提供者的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中国疾控中心备份数据设有数据保护期,备份数据在数据保护期内仅供原数据提供单位使用。

数据保护期自相应项目或任务完成时开始,其期限长短由原数据提供单位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第五章信息发布第十九条负责分发相关信息的各业务部门,须将所分发的分析报告和业务简报的名称、内容、分发对象和出版周期等在中心办公室登记备案。

分发书面材料的电子文档提交信息管理部门备份。

第二十条各业务部门凡以中国疾控中心名义对外发布,涉及统计数据、评价报告、敏感信息的年度出版物,均需由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核论证。

第二十一条属于本办法管理范围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站对外发布的,须经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或部门网站信息的监督检查,正确把握网络信息的舆论导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做好信息工作。

第六章信息化项目建设第二十三条中国疾控中心信息化项目包括计算机机房、通讯集成、网络集成等建设项目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监测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软件开发项目。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论证、评审与项目验收须经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并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

建设项目的设计须符合中国疾控中心统一信息规划和相关信息标准。

第二十五条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信息化项目,须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并统一组织实施。

否则不予在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部署运行,并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一、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实施的应用信息系统项目。

二、需构建于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信息系统项目。

三、已上线运行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

四、中国疾控中心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分列的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项目。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中国疾控中心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附录一: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术语解释1.信息信息是事物特性的可转换量和实际转换量的综合量度。

信息是数据的价值体现,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2.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

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广义的信息资源。

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它包括下述几个部分:(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3)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概念。

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是为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分配、协调和控制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

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4.数据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表征和性质的基本事实,是未经分析和评价的原始信息材料,其以数学矩阵的方式进行表现。

数据分类:数值数据、事实数据、文献目录数据。

5.数据元数据元(Data Element)又称数据类型、数据元素或数据项,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一般来说由名称、属性和表示组成。

定义和描述数据元是为了规定信息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规范,从而使信息资源更易于表示和共享。

6.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是从业务和技术的观点描述企业或机构信息的。

7.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

8.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于结构化数据而言,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即称为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等。

9.国家最小数据集在国家层面,为满足某一具体业务管理目标,而规定所收集的最小数据元集合。

10.主题数据库所谓主题数据库,亦称集约化的数据环境。

需要在对信息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总体数据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其数据库模型,是各类应用数据的综合管理,设计出良好的数据库,其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完全独立于各职能区域和业务过程使用数据的应用,所有数据都是集约化的和共享的。

使用主题数据库,最终所建立的数据库的数目要少得多,但却可以收集不同应用和不同业务类别的数据。

11.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一个环境,而不是一件产品,提供用户用于决策支持的当前和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在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中很难或不能得到。

数据仓库技术是为了有效的把操作型数据集成到统一的环境中以提供决策型数据访问的各种技术和模块的总称。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更快更方便地查询所需要的信息,提供决策支持。

12.需求是指尚未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是一种对具体满足业务应用的期望,是需求经由专业和个性塑造后所采取的形式。

具体体现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13.业务模型按照信息工程的思想方法来描述、认识组织机构的业务活动,以便能系统地、本质地、概括地把握组织机构的功能结构。

在信息工程方法论中,通常使用职能区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来把握组织机构的业务功能。

14.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对有能力实现,并且愿意实施的某个具体业务或工作的期望。

15.业务需求分析对业务原始需求进行模型抽取、提炼、加工和描述的过程。

16.系统分析对基于业务需求模型执行过程和分解、规格定义与设计的描述过程。

17.应用系统是任何能够用以满足专业某种业务需求或期望的网络和软件系统。

18.商业智能技术商业智能技术是包括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ing)、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数据挖掘(Data Mining)在内的用于统计和分析商务数据的先进信息技术。

19.中国疾控中心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合理利用VPN技术和Internet资源建立“公网专用”的网络系统,并将信息采集功能延伸到基层,服务于广大的医疗机构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大幅度提升全国疾病和公共卫生监测的覆盖率、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