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 案例分析91556

海绵城市 案例分析91556


道路渗滤沟:因景观和功能要求 ,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 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 ,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 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 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 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 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
雨水净化系统
土地渗滤净化 人工湿地净化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 参考中水处理 流程,结合人工湿地设计生物 处理系统,处理冲厕、盥洗排 水的净化系统。
各国海绵城市案例
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设计 布里斯托尔海滨公共空间 德国弗莱堡市扎哈伦广场 法国佩尔勒Perreux河岸
Thank You!
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 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 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 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 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 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 净化池中。
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 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 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 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 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 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 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
传统城市 城市
改造自然
利用土地为主
改变原有生态
粗放式建设
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
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原有生态 低影响开发 地表径流量不变
目录
0
海绵城市介绍
1
0
经典案例
2
澳大利亚:爱丁堡雨水花园
雨水公园位于爱丁堡公园内,能为 周围的树木等植被和运动场提供经过 处理的灌溉雨水,即为美丽的公园增 加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又提高了游客 兴趣,还具有非凡的深刻意义。雨水 公园的建设解决了当地饮用水和灌溉 水的双重危机。公园里有各种水景景 观和相应的设施,能收集储藏雨水, 进行水体净化并通过分流管分流给需 要的区域。水源经过过滤介质和各种
渗滤池:结合池塘、洼地设置 渗滤池,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 水位。除了有集水功能外还可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开放的水域还能提供亲水及视 觉美化效果。
花畦:池底覆以土 壤并种植吸附污染 物的湿生植物,具 有调节与改善水质
植草沟:用植被覆 盖的集水、排水渠 ,主要用于疏散暴 雨径流以及移除污 染物,提升水质, 保留乡土植物被维 护景观品质,提供 生物栖息的空间, 且植草沟设置及维
Log o
海绵城市
丁景宜
201414020126
目录
0
海绵城市介绍
1
0
经典案例
2
海绵城市介绍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概


与传统城市
比较

设计理
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 城市。这样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 雨水。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 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 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作 为蓄水的地方。无论是泥地、草地还是树 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这样,可 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 洪水。当大量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
什么是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个术语,通常被用于描述 一个植被繁茂的区域,从雨水径流当中去 除污染物质(也称为生物滞留系统)。雨水流 入到花坛中,通过一层工程土进行过滤。 净水被收集在有沟槽的管道中并引到传统 的排水系统中。这个表面会留住雨水径流 中的垃圾、树叶和沉积物,同时土壤(和植 物根部系统结合)帮助过滤和分解微观污染 物例如营养物、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设
经过设计,整个的雨水花园每年将 吸收16,000公斤的固体悬浮颗粒,同 时通过植物生长吸收160公斤的营养盐、 氮等一些元素,减少垃圾产量。同时 地下存水的过滤水将达200千升,提供 每年公园所需灌溉水的60%。
雨水资源利用措施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 有:屋面集水、滞留池、生 态调节池、植草、人工湿 地等。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 滤沟、渗滤池、梯田、花畦 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 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 “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 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 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 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 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
雨水收集系统
绿地生态水渠 道路渗滤沟
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 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 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 、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 渠;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 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 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 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