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2.定位答题角度 ①叙述视角上:“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或亲历者、讲述者),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拉近 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②情节结构上:贯穿全文,充当线索,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 发展。 ③主要人物上: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凸显主要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 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④主题表达上:同主要人物一起凸显主旨,揭示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一、情节类题——理清线索,关注作用与手法
对环境的 作用
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内 对人物的 容 作用 方 对主题的 面 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 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 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二、形象类题——把握特征,分清角色与角度
第二步,定角度 对小说形象手法的考查,题干一般指明“形象”,如“以老舞蹈师这一
形象为例”;有“手法”或“技巧”字样的要求。审题时重点看题干有没有 指明鉴赏的角度和具体的手法。如果题目没有指明具体的角度,就要全 文寻找,全面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描写,可分为直接和间 接两个角度,间接角度一般要考虑环境烘托,有时还可能有对比、映衬 等表现手法。
12-
三、环境类题——抓描写概括特点,看内容分析作用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考 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 的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环境类题——抓描写概括特点,看内容分析作用
三、环境类题——抓描写概括特点,看内容分析作用
“四看”法分析环境描写功能
看描写 的景物 看景物 的特征
看景物 的位置
从形、声、色等角度体察小说中山、水、树木、日月风 光等自然景物。 抓住能概括景物特点的形容词、限制语等,有些需要自己 概括。 ①开头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的作用。 ②中间具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性格、侧面 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③结尾具有深化主旨、照应开头的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之
小说
一、情节类题——理清线索,关注作用与手法
高考试题中的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情节考查与 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紧密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近 年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对全文情节的梳理概括转为对 某一情节设置特点与某些段落作用的分析;对情节手法(叙 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也趋于精细化。
二、形象类题——把握特征,分清角色与角度
高考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角度有三个:一是把握小说中人物 形象的特点,二是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意义,三是赏 析塑造形象的手法。尤其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成为考 查的重点,值得高度重视。
二、形象类题——把握特征,分清角色与角度
二、形象类题——把握特征,分清角色与角度
三、环境类题——抓描写概括特点,看内容分析作用
①重 场所 ②重 关系 ③重 风俗 ④重 作用
“五重”知社会环境
寻找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弄清小说中人物的人际关系,这是重要的社会环境体现。
小说中描写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都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的命运及其性格,决定了小说情节发 展的走向,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一、情节类题——理清线索,关注作用与手法
一、情节类题——理清线索,关注作用与手法
情节作用思考两角度 分析情节作用包括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分析 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等内部情节的关联性。 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环境、主题、读者等方面 考虑,也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 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2.注意情节结构的超时空性。 小说不受时空限制,灵活地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手法和各种
艺术手段,从多个角度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描写,如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科幻小说等。对小说超时空特征的考查,离不开对“结构”与 “手法”的分析。
四、综合探究题——分析文体特征,探究主旨意蕴
3.注意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小说的表现手法与诗歌、散文一样,也分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修辞手法。要特别注意的是小说常用的象征手法、 讽刺手法、漫画手法、荒诞手法等。对小说表现手法多样 性特征的考查,离不开对“主题”与“手法”的分析。
首先确定作者是运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的,然后要根据人称的表达效 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二抓小说的叙述方式 阅读作品,了解叙述方式,然后分析具体的表达效果。
三抓小说的结构技巧 首先确定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有什么作
用。“想”作品的情节功能。情节功能主要起塑造人物、渲染气氛、表现 主题等作用,在分析时这些都需要考虑。
分析形象手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晓内涵
①明确人物的地位、类属、阶层、身份。②明确性格特点,区分基 本性格与辅助性格: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 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如,正面形象中的善良与软弱、勤 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负面形象中欺骗性、隐蔽性、虚伪性与残忍、 粗野等本质性格的互现。③明确人物的思想特征,包括人物的信仰、理 想、奋斗目标等。④明确人物形象意义,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 主题有何作用等。
四、综合探究题——分析文体特征,探究主旨意蕴
四、综合探究题——分析文体特征,探究主旨意蕴
分析小说文体特征“三注意” 1.注意人物情节的虚构性。
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 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对小说虚构 性特征的考查,离不开对“虚构”与“写实”这组矛盾统一体的理解。
对读者感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受的作用 趣,引发读者思考。
结 构 方 面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 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 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一、情节类题——理清线索,关注作用与手法
赏析情节手法“三抓一想” 一抓作者的写作视角
第三步,析使用 在明确使用的手法后,一般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是如何塑造的,运
用这种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形象类题——把握特征,分清角色与角度
形象作用:“角色”+“角度” 1.定位形象角色
形象定位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分,进而造成思考角度偏差。 看文中主要写谁,谁就是主要人物;谁最能表现文本的主题,谁就是主要人物;如果不属 于主要人物则为次要人物。
三、环境类题——抓描写概括特点,看内容分析作用
步 骤 ⑤重建 模 模 板
找语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析作用:具体分析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作用。 组答案: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①烘托(衬托、映衬)……(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 于塑造……形象。
②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提供背景, 与……形成对比。
三、环境类题——抓描写概括特点,看内容分析作用
看答题 的模板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营造/ 渲染了某种氛围)→②情节(推动了某个情节的发展)→③ 人物(烘托/映衬某个人物的心理/形象)→④主题(表达/寄 托/暗示/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模式二:某处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渲染了……的 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烘托了……的情感),为下 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四、综合探究题——分析文体特征,探究主旨意考的热点。 如2019年全国卷Ⅰ对鲁迅《故事新编》中《理水》的“故事”与“新 编”的理解分析,2018年全国卷Ⅰ对小说《赵一曼女士》中“历史与现 实”交织手法的分析、全国卷Ⅲ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的 分析,都属于对小说文体特征的深度分析。对小说主旨意蕴的考查, 往往通过从探究小说的标题意蕴和主旨情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