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如东县直夫初中吴浩然
一、教材简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前提。

为此,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章在第1节安排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它是学生在初一时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此外,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理解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

通过七年级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家里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都需要经常浇水,基于以上的旧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
原理;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探究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植物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
会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五、教法、学法及教学策略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力求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整合传统实验和学教具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流程
七、板书设计:
17.1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概念
蒸腾作用 2.部位:叶片——气孔
(1)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意义(2)促根吸水、输盐
(3)降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