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式组成的含有7个未知数的方程体系,因而形成7个变
数都可以同时决定的完整体系。现在用y0除(11)式,
则可得: P L y0 , r0 M 0 (12)
但因
L
y0
y0 ,
r0
y0
1
y0
V 15
所以 P • 1 M 0 ; P V • M 0
V y0
y0
• 去掉符号可写成:
MV
P
y
(13) (14)
12
• 上述6个方程式中: • 前3个为IS曲线;后3个为LM曲线。 • (1)式为实际消费函数; • (2)式为实际投资函数; • (3)式为收入恒等式,也是S=I的均衡
方程式,该式可变成:S/P=Y/P– C/P=I/P;(4)式为货币余额的需求函 数,
• (5)式为货币供给函数; • (6)式为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方程式。
的作用;个别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国 际市场的利率水平的影响很小;而国际 市场的利率水平的波动将促进国际范围 内的资本流动,这种流动对一国通货膨 胀率的影响,从而对世界通货膨胀率的 影响,不是稳定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率的货币政策所能消除的。
20
• (3)开放经济体系中的一国货币供应是由该国的国
际储备基金和国内信贷额所构成的,因此它的货币 供应增减所起的作用将被国际收支的盈亏所抵消; 假定一国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国内信贷膨胀, 这时会导致资本外流,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反之, 如一国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国内信贷紧缩, 则会导致资本流入,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盈余。国际 收支变动的结果,会使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减 幅度超出一国金融当局的计划之外。因此,在开放 经济体系中,货币主义的稳定国内货币供应增长率 的政策对世界性通货膨胀无效,于是浮动汇率受到 货币主义的重视。
经济自由主义原则;经济自由主义的核
心是坚信个人的尊严,坚信人们在不损
害别人的自由的前提下,有根据自己的
智能运用他们的能力和机会的自由。社
会不能将“自由”这个最终目标变成
“福利和平等”口号的牺牲品,认为自
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理想的经济制度,
是自由的经济体系。弗里德曼:《自由
选择》1979年,《资本主义和自由》
13
• 以上方程组中共有6个方程式和7个未知数,C、
I、Y、r、P、 MD 和 MS ,故缺少一个方程式。 这意味着,其中一个未知数是由方程体系以外
决定的变量,弗认为这个变量就是相当于持久
性收入的实际收入:

Y/P=y0
(7)
• 将以上(1)、(2)及(7)式代入(3)式,
整理后得:y0– f( y0 , r)= g( r) (8)
2
• 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芝加
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卡尔·布伦纳(Karl Bru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tzer)、 英国著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 (Alan 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l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 等。其中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被授予 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上述(14)式与(11)式含义相同:(11)式的L函数若
是稳定的,P即为M的正比函数;而(14)中,若V函数与 y是即定的,P就与M成同比变动。所以,要使P长期稳定, 只须使M的变化与y的变化率一致,而对V的值加以适当控 制就行了;如果V的值长期来说是稳定的,则为了使P长 期稳定,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M加以控制。这正是货币主 义制定其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25
• 相反,货币主义则坚持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决定GDP
或实际收入水平的首要作用,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可直接影响GDP,即M→GDP。至于凯恩斯学派所 说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会影响总收入,货币学派认 定这种影响是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结果,因而 认为货币在经济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货币供应 量是影响GDP的占优势的力量,而整个经济的货币 效应的唯一度量是货币供应变动率。货币供应对整 个经济所具有的效应取决于货币量是按什么速度增 长,例如是稳定的、还是加速的或是减速的?如果 货币供应量 按稳定速度增长,则短期内货币的变 动对实际收入和利率就有重要影响。
M P
f
y;
w;
rm
,
rb
,
re
,
1 P
dP ;u dt
8
• 其中:M为个人在手边保存的货币量;M/P为个
人的实际货币需求;y(=Y/P)为按不变价格 计算的实际收入;w为物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 占的比例;rm、rb、re分别为货币、股票和债 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为影响货币效用的因 素和经济稳定的预期;1/P•dP/dt为价格水平 的预期变动率。
充分就业目标而实行的扩张性政策。
• 2.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 弗认为,对此问题的研究可分三阶段:
• 第一阶段,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阶段。 • 第二阶段,自然失业率假说阶段。 B
A
• 第三阶段,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
FF23 F1
UN 18
• 3.世界性通货膨胀问题
• 主要论点:(1)世界货币供应是各国货币供应的
21
• 五、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 1.单一规则的货币供应量调节政策: • 即按照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 2.负所得税方案: • 即政府规定某种收入保障数额,然后根据个
人实际收入多少给予适当补助。负所得税方 案公式为:
• 负所得税= • 收入实际数额-(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
22
• 3.浮动汇率政策: • 汇率随国际收支的变动而自动调整,并
• 公式的经济含义是:个人财富持有的实际货币
需求,是实际收入、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价格变动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函数。
• 3.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与货币供应量和收入之
间关系
9
• 将上述公式两边同除以Y,则有:
M Y
f
w;
rm
,
rb
,
re
;
1 P
dP dt
; u
1
v
w;
rm
,
rb
;
re
;
1 P
dP dt
调节国际收支的 平衡;
• 4.收入指数化方案: • 即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它各种收入同
生活费用或物价指数的变动相联系,使 各种收入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伸缩。以 抵消价格波动的影响。
23
六、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 第一,关于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总
产量或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但这种影响是通过 M→r→I→GDP的方式发生的,而利率只是影响投 资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他们认为,影响投 资的更多的、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如预期 的利润率及与利率的比较、资本成本、预期收益、 未来竞争情况、技术变革、有效需求、对未来价 格、成本、等的预期,甚至于气候变化、投资者 的情绪与信心等。
1 • dM 1 • dV 1 • dP 1 • dQ M dt V dt P dt Q dt
17
以增长率表示:MS%+ V%= P%+ Q%

移项: P%= MS%+V%–Q%
• 第三,通货膨胀的过程。
MS货币支出流量成本、价格
• 第四,货币增长率超速的原因。
P%
• 一是政府开支的不断增加;二是为
• 显然(8)式的值将取决于r,将r作为均衡值r
0,代入(5)得: MS=h( r0 )
(9)
• 将由(9)式决定的MS作为均衡值M0,代入(4)
和(6)得:PL(Y/P, r)=M0
(10)14
• 将已求得的y0、r0及M0代入(10)式,则得:
PL( y0 ,r0 )= M0 (11)
由y0与r0而得出L函数,P就决定在L函数与M0的一致点。 这样,由上述的(1)~(7)式,就可得到由7个方程
第七讲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 一、货币主义概述
• 1. 什么是货币主义
• 货币主义是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
经济学流派,创始人是Milton Friedman 。
•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一词由卡尔•
布伦纳首次提出,后被一些经济学家接受 并形成货币主义学派。
1
• 所谓货币主义,简单说就是站在重视货币
总和。开放经济国家的通货膨胀取决于世界货 币供应量的情况以及本国国内创造的信贷数额 的大小。任何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都导 致国际货币存量的增长,从而就意味着更高的 世界物价水平。因此,个别国家稳定增加国内 的货币供应量对于世界通货膨胀的变动的影响 很小,而世界通货膨胀最终会输入该国。
19
• (2)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
3
• 2.货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一,传统经济理论的失败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 第二,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三,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对
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 3.货币主义的发展阶段
• 货币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为货币主义产生阶段。以弗
11
三、货币理论模式
为说明实际产量、价格与货币存量的关系,弗里德 曼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模式或称货币收入决定模型。
他用以下六个方程式说明:
• C/P=f(Y/P,r) • I/P=g( r)
• Y/P=C/P+I/P • MD=PL(Y/P,r) • MS=h( r ) • MD = MS
(1) (2) (3) (4) (5) (6)
;
u

Y M
v
w;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