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力培训九大理念故事版

影响力培训九大理念故事版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九大理念一、成功是因为态度:故事:一天,两个一贫如洗的青年来到东京谋生。

两个人都处于饥寒交迫中,好不容看到一个有水的地方,但万没有想到,这里的水竟然是收费的!第一个年轻人就绝望地喊道:“这个鬼地方!连水都要花钱买!”然后扭头就走。

而另外一个年轻人却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都能卖钱。

那肯定有很多机会可以让我发展!”于是就打定主意坚持留了下来开始创业。

“水居然都要钱” 和“水居然都能卖钱“,两句话看似相同,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认为水都要钱,产生的就是沮丧;相反,认为水都能卖钱,产生的却是兴奋,前者的结果是离开东京或者继续过艰难的生活,后者浅野一郎却成为日本赫赫有名的水泥大王。

“影响力训练” 机构两万以上人次调查结果显示,决定一个人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中,80% 是属于个人自我取向的“态度”类因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恒心、雄心、爱心、意志力等;13%是属于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能力;7%是属于运气、机遇、环境、时间、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

能否具备技巧、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因为技巧根源于态度。

能否驾驭客观因素,还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因为它根源于我们对待客观因素的态度以及把握客观因素的技巧,而“技巧”已被证明属于“态度” 。

成功是因为态度!让我们记住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结论,让我们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过去,把握今天,准备未来。

二、我是我认为的我:故事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

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有什么样的自我期望,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要想结果变得更好,先让行为变得更好;要想行为变得更好,先让态度变得更好;要想态度变得更好,先让信念变得更好;要想信念变得更好,先让自己选择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当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最终,你就会是什么。

我们是我们认为的我们!三、我是一切的根源:故事:一位老鞋匠,在一个城镇外的道路上修补了40 多年的鞋子。

一天,一位外地年轻人要进城,看到老鞋匠,就问道:“老先生,我由于工作关系要入住这个城市,想先问您一下,这个城市是个怎样的城市?”老鞋匠反问道:“那我先问一下你来的地方是个怎样的地方?”青年人皱了眉头回答说:“别提了!先前的地方人们勾心斗角,维持表面的关系,没有人肯付出真心,必须要很谨慎地生活。

”老鞋匠默默地看着年轻人说道:“那你会很失望,这里和你那里一样。

”年轻人哑然离开。

过了一阵,又一个打算来入住的年轻人问了老鞋匠同样的问题,老鞋匠同样反问他,他上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如何。

这个年轻兴高采烈地说:“先前的地方人都很好,相互彼此关心,对待每一个人都肯付出真心,不管你有什么困难都会得到义无反顾的帮助,很温暖的。

”老鞋匠微笑地注视这个年轻人回答说:“那么恭喜你,这里每一个人都象你以前的城市人一样,心里充满温暖,也都很热心地想要帮助别人。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 ABC 情绪理论”: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切结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权对该事物作出不同评价与解释的我们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我们可能无法掌控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让我们不再抱怨,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四、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故事:有人问你:为一家超市一天内推销一瓶红酒,能做到吗?你或许会说:小菜一碟。

那么有人继续问你:那么推销汽车,一天一辆,能做到吗?你也许会说:那就不一定了。

那么继续要求你好多年都是每天卖出一辆汽车呢?你肯定会说:不可能,没有人能做到。

但世界上就有人能做到,这个人在15 年的汽车推销生涯中总共卖出了13001 辆汽车,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而且全部都是一对一销售给个人的,他也因此创造了吉尼斯汽车销售的世界纪录,同时获得了“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称号,这个人就是乔•吉拉德先生。

当他第一次走进汽车经销店提出不让任何一个跨进门的客户流失时,被雇主嘲笑,但当他一天打了8、9 个小时电话以后,并在晚上8:50分时卖出一辆车时,他的诺言得到了证实,让雇主对他刮目相看起来。

就这样,他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时,仅仅用了3年时间。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能倒流” ,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 ,未来的人一定会说,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正好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

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让我们不要给自己太多的,不要总是“自我设限”。

假使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已经习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不可能”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那么,这样的“氛围”也许就注定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难有辉煌,并最终一定会被那些不说“不可能”只专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

让我们调整好自己注意的焦点,把“不可能”这个极其消极的字眼从我们的“字典”中永远删去。

因为即使真的遇到难题,我们至少还可以说:不是不可能,知识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五、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故事:从前,一位大师告诉人们,他正在练一种大法:可以让大山移过来。

几十年后的一天,他开始表演移山。

他对着大山念念有词:"山过来,山过来…”,喊了半天山也没动,到了黄昏,当他用嘶哑的嗓子喊过一遍以后,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师,山肯定没过来。

”于是,他边喊边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山脚下。

这时,大师就近距离地面对着大山站住,并说:“各位,这次山到底有没有过来?” ,大家一听觉得很诧异,这时大师讲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就是我几十年练就的移山大法。

”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 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

“移山大法”启示我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如果顾客不愿意买我们的产品,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生产出足以令顾客愿意购买的产品;如果我们还无法成功,那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六、每天进步一点点:故事:有一首童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荷塘里有一片落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

假使30 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28 天,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是只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

这时,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样的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 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 天,我们能看到落叶都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

很多人常常只对“第29 天”的希望与“第30 天”的结果感成功来源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

比如,每天笑容多一点点;每天行动多一点点;每天创新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高一点点…… 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个人,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住他最终的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把“每天进步一点点”变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每天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就像数学乘式中每个乘项增加0.1,而乘积却会成倍增长一样。

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而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进步了一点点。

七、天助自助者:故事:一次一个小镇上发洪水。

洪水迅速地席卷了整个村落。

一个神父爬上屋顶,并不断祈求上帝保佑:快来救救我。

不久有一艘小木船向他划过来让他上来。

没想到,神父大声回应:你去救别人吧,上帝会来救我的。

小木船走了,神父继续祈祷,过了些时候,又一艘摩托艇快速向他开来。

神父一脸安详还是同样的答复。

摩托艇走了,神父继续祈祷。

又一阵子之后,水涨到神父的胸口。

这时,有一架直升飞机飞过来救他。

没想到,神父依然一脸安详地同样答复。

飞机飞走后,神父就被淹死了。

死后,虔诚神父的灵魂升到天堂。

见到上帝时非常生气:上帝,你真是不够意思,我一生对你如此虔诚,你却不来救我?这时,上帝回答说:我的孩子,当水淹到你屋子的时候,我先后派了一艘小木船、一个摩托艇和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你都没有上来,哪里能怪我呀!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求机遇,然而我们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

即使知道,可当机遇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

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了一个机遇时,有因抓不住下一次机遇,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耐力将其不断放大,而以失败告终。

真正的机遇,绝不来源于机遇的本身,而来源于对机遇的定义,对机遇的认识、准备与把握。

每个人都会有好运气,机遇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能否抓住机遇,也许就不会平等。

因为,要想天助,必须先自助。

这一切都在印证中国的一条古训:天助自助者!八、决心决定成功:故事:有一位年轻人,想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求学。

有一天,苏格拉底将他带到一条小河边,自己“扑通” 一下跳到河里去了。

随后向年轻人招手让他一起下来。

当年轻人稀里糊涂跳进河里后,没想到,苏格拉底立即用力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

年青人用力挣扎,刚一出水面,就被苏格拉底再次用更大的力气按进水里。

反复数次后年青人本能地用尽全身力气拼命爬上岸。

惊魂未定之余,指着还在水里的苏格拉底说:大,大大大师,你到底想干什么?苏格拉底理都没理他,爬上岸象没事一样就走了。

突然间年青人似乎思索到些什么,追上苏格拉底,虔诚求教。

苏格拉底站定下来,对他讲了一句著名的话:年青人,如果你想向我学知识的话,你就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象你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