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浊漳河)
跳转到:导航, 搜索
漳河是海河流域卫河支流,发源于中国山西省东南山地,有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经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河水较清。
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高原地区,水色浑浊。
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
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
全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时,曾开凿引漳十二渠引水灌溉农田。
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
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
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
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
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
”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潞安府等皆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