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PPT
• (三)内容 • 一般: 宪法制定者、制定的目的等 • 我国宪法序言的内容(6点): • • • • • 简述人民的革命史; 记载20世纪以来的四件历史大事; 规定了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 确定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 指明实现现代化的国内外条件;
• 确认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宪法渊源
• 宪法的渊源:宪法基于不同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 部表现形式。(宪法的表现形式)
• (四)宪法判例
• 具有宪法诉讼机制的国家,宪法审查(违宪审查) 机关所作出的有关宪法问题的判例。 • 1、通常的内容与载体 • 内容:某一法律法规或行为是否合宪、以及其理由 何在。 • 载体:一般存在于判决书的判决理由部分(以事实 为基础的法律推理)。 • 2、宪法判例的重要性 • 休斯大法官:“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部宪法 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
• 二、宪法序言的三个问题
• • • • • • (一)篇幅 美国宪法序言:包括副词52个单词 我国现行宪法:包括标点1794字 前南斯拉夫1974年宪法:一万多字 (二)效力 四种见解:全部无效力说;部分有效力说;强于正文效 力说;全部有效力说。 • 中国:(1)全部有效;(2)但其效力作用的性质及形 式应做具体分析,其中,不具有规范性的部分(如事实 叙述部分)不具有法规范的效力;(3)尽管如此,该 部分与具有规范性部分相结合,也具有指导性。
• • • •
(二)宪法性法律 所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实质宪法; 2、成文宪法国家:确认基本权利的法律、组织法、选 举法等。 • 我国的宪法性法律知多少? • 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附 件:229现行有效法律分类目录。其中:“一、宪法及 宪法相关法(39件)‖,但宪法性法律可能更多。
案例:马伯里诉麦迪逊
• 从行政诉讼导出第一个宪法判例 • 三步推理: (1)宪法是法,具备法律效力; (2)宪法是更高的法,抵触宪法的 法律无效; (3)法院有权解释宪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洛阳种子案
• 焦点:中国(大陆)的法院能否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阅读材料
四、宪法的基本特征
• • • • • •
1. 宪法是公法 2. 宪法是授权性的 3. 宪法是社会契约 4. 宪法是基本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谨慎 5. 宪法相对稳定 6. 宪法是无处不在的通法:只有一部宪法,不是专门法
一、宪法建立在法治基础上
• 1. 现代社会的现实形成对法治的基本需求:需要法律的 规制、限制,什么能做、不能做,否则一片混乱。 • 2. 宪法的功能――矫正法律的宽严 • (1)宪法也是法,但它不直接规定公民能做什么、不 能做什么,而是规定法律什么能做、不能做。 • (2)宪法的功能是在法治的大环境下保障公民的基本 权利,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之限制,法律之法律。
三、宪法与宪政
• 1. 宪法:原初含义是指“构成”,即国家的基本组 织法,用以规定政府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不同部门 的权力分配等。 • 2. 宪政:将政府运行法律化,把所有公权力纳入宪 法轨道。 • 如果说法治要求认真对待一般法,约束所有人;那 么,宪政就要求认真对待宪法,约束政府权力,包 括立法权。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规范在调整 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维 护公民权利时所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指导 思想、理论依据和准则。
人民主权原则
• (一)人民主权理论的由来 • 人民主权原则或称主权在民原则,其核心是指国家权力来源 于人民,或属于人民。 • 人民主权学说的出现,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确立与发展 • 两种方式规定人民主权原则:1、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2、 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 (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人民主权原则 •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也明确规定人民主权,但主要以“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来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不仅确认了 人民主权原则,而且还确认了实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形式。 • (四)中国宪法对人民主权思想的体现 • 第2条
•
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 ▲刚性宪法:修改程序采用特别多数决 • ▲柔性宪法:修改程序采用单纯多数决
• ▲布赖斯:《历史与法理学研究》Studies in History and Jurisprudence(1901年)
• 三、其他:例如,依据制定主体
• • • ▲钦定宪法:俾斯麦宪法(1871年) ▲民定宪法:美国宪法(1788年生效) ▲协定宪法:大宪章(1215年)
中国宪法学
第一讲 导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宪法
• 一、宪法是最(不)重要的法?
事例:拆迁与财产权保护
•
拆迁与财产权保护
宪法司法化的争议
• • • •
被适用的宪法=活的宪法 不被适用的宪法=死的宪法 不怎么被适用的宪法=―闲法” 适用不好的宪法=―丢人现眼的法”
案例:齐玉苓诉陈晓琪
• 民事诉讼还是宪法诉 讼? • 能否直接适用宪法条 款? • 什么情况下适用宪法 条款?
•
(六)国际条约
• 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书面协议,包括宪章、 公约、规约等。 • 通常被作为宪法法源的:《联合国宪章》、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 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欧洲人权 公约》、《欧盟宪法条约》(未生效)、等。
• 二、我国宪法的渊源 • 宪法典及其修正案
• 疑问: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
四、学习态度
• 认真对待宪法(学) – 宪法关系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宪政问题得 不到解决的后果很严重。 • 以平常心学宪法 – 基本上将宪法当作一门普通的法律看待。 • 宪法学是一门生动的科学 – 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宪法案例或事例,充分体现法 律的人性。
第二节 宪法是什么
• 宪法学这门课程都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循环往复、 不断地回到这个问题。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 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看有否成文宪法典) • ▲ 成文宪法:用一种或几种特定书面文件构成的有统 一文本的宪法。 • ▲ 不成文宪法:没有一个一次性通过的由一种或几种 法律文书组成的完整文本构成的宪法。 • ▲ 不成文宪法:英国、以色列、新西兰。典型代表: 英国,但有:(1)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1628) 人身保护律(1679)、王位继承法(1701)、国会 法(1911),人权法案(1997);(2)有关宪法问 题的司法判例;(3)宪法惯例。 • ▲ 不成文宪法(unwritten constitution)=不成典宪 法
二、法治是什么
• 1. 法治的初始理解 • ������ 法治就是依法治国;不是民主,也不是人权;避免神话,逻辑上存 在专制的法治。 • ������ 战国法家的法治观和近代西方的法治观在本质上相同,只是更粗略, 不以成败论英雄。 • ������ 秦朝法制之所以走向专制,是因为欠缺了别的东西,是法治本身不 能提供的。 • ������ “法”由谁制定,为谁服务?法治可以压迫多数人,也可以和民主 联手压迫少数人。 • 2. 法的一般特征 • ������ 规范性:法规定公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 普适性: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但法律可以对不同的人群作出不同 规定; • ������ 义务性:法一般只规定义务,而不需要规定权利; • ������ 公共性:代表公权力,由公权力为了公共利益而制定; • ������ 目的性:法本身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目的,“公共利益”的功利主 义定义; • ������ 效力等级:不同立法主体制定不同的法,形成有秩序的法律体系。
事例:夫妻黄碟事件
• 议题一:夫妻家中看“黄碟”是违法行为还是个人隐私? • 议题二:警察深夜入民宅是合法搜查还是非法扰民?
第二讲 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结构
• • • • • • • • •
一、概述 (一)定义 用文字表现宪法内容的形式和顺秩编排。 (二)一般的结构模式 三分说:序言+正文+附则 两分说:组织规范+权利规范 (三)我国宪法的结构 序言(13个自然段) 正文(4章:总纲、基本人权、国家机构、国家象征)
• (三)宪法惯例 • 在长期的宪法实践中形成的、被反复沿用,并被普遍认可的 惯行或先例。 • 1、宪法惯例的作用 • A.实际上改变宪法中的规范:英皇有权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但宪法惯例从无。 • B.宪法规定更容易实施,更具有生命力。 • C.弥补宪法规定之不足。 • 2、宪法惯例的效力 • A.不具有宪法的形式效力; • B.在成文国家,存在成文法优于习惯法的原则。为此,可为 (国家立法机关)的法律而变更。 • 3、宪法惯例的变更 • A.被新的政治实践所打破; • B.通过宪法修改,变为宪法或法律的规定。
• 一、宪法渊源的种类
• 宪法渊源主要有六种: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 法判例、宪法解释、宪法惯例与国际条约
• (一)宪法典
• 立宪意义上的宪法典:世界第一部——1788年美国宪法、欧 陆第一部——1791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 宪法典的特殊组成部分:宪法修正案 • 美国:27个修正案【1791年确定10条修正案(权利法案)】 • 我国:4个修正案
法治原则
• (一)法治的涵义及其发展 •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 原则和方法。 • (二)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确立 • 1、以抽象的原则形式确立法治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 2、宪法确认了其本身最高效力 • 3、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 • 4、宪法规定了各种主体都有遵守宪法法律的义务和责任 •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6、宪法维护司法独立,以使宪法法律的尊严得到维护
•
(五)宪法解释
• 有宪法解释权的主体对宪法原则、宪法条文的具 体含义和宪法精神所作的详细说明。(有权机关 对宪法规范的阐明) • 1、我国宪法解释的有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 2、宪法解释与宪法判例:在有宪法诉讼机制的 国家,宪法解释通常表现在宪法判例之中,宪法 判例主要也是由宪法解释构成的。 • 3、宪法解释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