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0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2012.12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组是()A.炽.热/敕.造檀.香/乱弹.琴招.供/昭.然若揭B.隽.永/眷.顾钟磬./擎.天柱裨.将/稗.官野史C.渎.职/笃.志商贾./紧箍.咒阡.陌/纤.尘不染D.掮.客/悭.吝花蕾./打擂.台揩.油/白头偕.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惦量通缉李代桃疆平心而论B.唐突神采蛊惑人心不谋而合C.惯例布署分廷抗礼突如其来D.捍卫搏弈以逸代劳惹是生非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②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______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③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筹办督促B.熏陶筹措督促C.熏陶筹办敦促D.熏染筹措敦促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项是()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其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即将编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B.今年,内地赴港游客的消费模式已发生改变,以往是慷.慨解囊...,专攻奢侈品,如今则集中购买化妆品、日用品。

C.自从1999年推出“黄金周”假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风生水起....,2011年营业收入高达2.25万亿,相当于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D.中秋、国庆假期前三天,来天池景区的游客不绝如缕....,截至10月2日,已超过5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4.3%。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市职业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需求旺盛、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是造成当前“招工难”的主因。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思想的当代省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由于失去了滋养其生存、发展的自然经济基础。

因此也就基本失去了造血再生的功能。

作为价值体系,它的那些具有浓厚自然经济色彩和等级观念的内涵必然同当代社会渐行渐远。

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匮乏,使那些在传统社会具有先进性的理念,比如民本思想,也被民主等现代意识所超越。

尽管儒家思想与传统社会专制政治并不等同,但历史上儒家思想依靠专制制度而广泛影响社会生活也是客观事实。

整体而言,已无法对时代重大问题进行积极回应的儒家思想,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边缘化是不可避免的。

对儒家思想边缘化的判断,并不意味对其影响力的全盘否定。

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

契合了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演进特点,在历史的演进中,它的诸多理念已融入民族的血脉当中,从而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既包含积极合理的因素,也具有应否定舍弃的内容,两者交融共生。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之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

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不是边界清晰、易于切割的对立面,它们不是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

所谓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分野,是一种基于时代性的判断,在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之际,就其思想体系的构建者而言,这些“积极”与“消极”的区别并不存在。

在此意义上,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是附带着消极内容的积极,而消极方面则是伴随着积极内涵的消极,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具有某种同质化的属性,如同一个苹果的酸甜两种味道,它们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这个苹果的内核,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特定价值内涵。

正是这个内核,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共生、交融。

现代化进程中,在缺乏对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科学认识的氛围下,衍生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膜拜情绪: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发掘来满足转轨时期社会主体的精神需求,希望以传统的文化资源来搭建当代的心灵家园,赋予儒家思想以“化现代”的使命。

鉴于儒家思想影响力的持久,不可否认,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个使命。

但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不论它的影响力多么持久深远,构成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的核心理念都是产生于过去,而不是当代。

因此,它的某些内涵必定会和当代社会不相兼容,诸如“民本”、“和合”等,由于和当代社会的一些主流价值观念,如“民主”、“和谐”具有某些风格相近的“形似”,如果对这种“形似”不加以辩证的分析,这种经过包装的、“现代化”的儒家思想既不可能实现“化现代”的任务,也无法实现自身真正的现代化。

省察的目的在于寻找扬弃的路径。

由于儒家思想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共享一个苹果的内核、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两者间的同质性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无法承担对消极方面的否定、无法独立担负起对自身进行扬弃的任务,因此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强大、先进、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血液的注入与引领。

(选自2012-09-23《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儒家思想边缘化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思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儒家思想本身已基本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B.儒家思想价值体系中,那些具有浓厚自然经济色彩和等级观念的内涵,只能会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C.儒家思想缺乏科学与民主精神,它的一些在传统社会具有先进性的理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现代意识所超越。

D.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生活,靠的就是专制制度,这样的历史客观事实足以证明它与当今社会的不相兼容。

7.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共生共存,是同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对立的两种特质。

B.儒家思想在产生发展之际,并不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区别,基于时代性的判断才有了二者的划分。

C.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源于自然经济基础这个内核,两者因此而具有某种同质化的属性。

D.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表现为共生、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无法截然分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项是()A.儒家思想就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来看,既表现出边缘化的趋势,又体现出持久性的特点。

B.传统文化资源不能用来搭建当代的心灵家园,因为它们的某些内涵必定和当代社会不相兼容。

C.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认识,应该加以辩证分析,不应该带有情绪化倾向。

D.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引入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血液,才能完成对儒家思想进行扬弃的任务。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

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

至元中,历仕为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①,未之信;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

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

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朝议是之。

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

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

延祐元年,升内台都事,迁刑部侍郎。

宛平尹盗官钱,丞相铁木迭儿欲并诛守者,伯启执不可,杖遣之。

八番②帅擅杀,起边衅,朝廷已用帅代之矣,命伯启往诘.其事。

次沅州,道梗,伯启恐兵往则.彼惊,将致乱,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喻新帅,备得其情,止奏坐.前帅擅兴罪,边民以安。

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巨万。

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

最后伯启往,英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负官钱,虽死必征。

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

第条汝父所赂之数,官为征之。

”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为钞五百余万缗。

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访使,时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观音保等以岁饥请缓之,近臣激怒上听,遂诛言者。

伯启曰:“主上聪明睿断,是不可以不诤。

”乃劾台臣缄默,使昭代有杀谏臣之名,帝为之悚听。

俄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

有诏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启言:“五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百无一生还者,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③于人也,法当改易。

”丞相是之,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归,优游乡社,砀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

至顺四年二月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元史〃曹伯启传》,有删改) 【注】①左验,证人。

②八番: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元苗族部名。

③底,到。

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命伯启往诘.其事诘:追查B.止奏坐.前帅擅兴罪坐:因为C.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徇:巡行示众D.治尚.宽简,民甚安之尚:崇尚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B.①泾阳民诬其.尹不法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②则或咎其.欲出者C.①伯启恐兵往则.彼惊D.①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②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②不拘于时,学于.余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伯启公平断案的一组是()①俄得真盗,尉以是黜②伯启执不可,杖遣之③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④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⑤伯启核实,抵民罪⑥治尚宽简,民甚安之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却诬陷自己的佃户,让佃户屈服认罪。

曹伯启审得实情,定土豪杀人罪。

B.八番帅擅自杀人,引起边境事端。

朝廷命曹伯启前往处理,为了大局,曹伯启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

C.御史观音保等因请求缓建西山庙宇而被杀,为此曹伯启弹劾台臣不及时劝阻,致使皇上蒙受了杀谏臣的坏名声。

D.皇上诏令曹伯启参与修订《大元通制》,曹伯启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只是由于曹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他的建议未能实行。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