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我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我对日本茶道文化的理解
自古至今,喝茶就是一件很雅致的事。

浓郁的香味,酣醇的口感,崇尚的健康一直备受人们喜爱。

说到茶,很自然我们就想到日本茶道,它在世界颇负盛名,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现在,茶道在日本相当普及,可以说,它已融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学习茶道和开展茶道活动作为一种以茶会友、修身养性和对艺术的高雅追求。

许多年轻女性都潜心学习茶道艺术,提高自身修养,以使自己的家庭和精神生活过得美满而富有情趣。

而且,它已飘洋过海,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日本茶的地位我们无可非议,然而它的起源却颇受争议。

一部分日本学者基于其日本自身的气候条件以及发现的茶籽化石等,坚定持“自生说”:日本列岛有自生茶;但占据日本乃至世界学界主流的观点却是“中国渡来说”,这得到很多方面的证实以及各国学者的支持。

因而,今天,我们大都认为日本茶源自中国。

中国进入唐代以后,饮茶得到普及,特别是陆羽的《茶经》问世后,其发展更为迅速。

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僧将种茶,制茶,饮茶等方法及茶、茶种、茶具一并带回了日本,在日本传播,这样一来,饮茶作为一种高雅风流的文化现象在日本逐渐兴起……
就日本茶道今天的普及程度及知名度来说,当时仅仅是兴起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说到另一个问题:日本饮茶的普及。

一个人不得不提,荣西禅师,自其转撰写的《吃茶养生记》推广南宋新茶法之后,一度衰退了的日本饮茶走上了复兴与普及之路。

南宋新茶法在日本上层社会中普及,日本茶树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也获得很大发展,日本饮茶由贵族和武士阶层逐渐向一般大众普及开来……到后面,日本还兴起了斗茶,这比中国晚了近2个世纪。

日本饮茶习俗不断普及,日本的饮茶文化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草庵茶道初步形成后,在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精心培育下,茶道得到新的提高和发展;后来又经茶道大师千利休的改革和创新,终于获得了集大成的辉煌成就。

按照内容,即茶的种类、制茶法、点茶法以及饮茶法等,日本茶道分两个部分:一是抹茶道,二是煎茶道。

抹茶道历史悠久,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平时不说抹茶道,一般说日本茶道,指的就是抹茶道;煎茶道历史较短,说的时候一般要在茶道前面加一个“煎”字,以示区别。

另外,草庵茶道和书院茶道是根据茶会举行的场所——茶室来划分的。

草庵茶道即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取代了书院茶道。

抹茶道,即我们平日说的茶道,它形成于16世纪末,具有400多年的历史。

抹茶道的点茶法传承了中国宋元时期的龙凤团茶的点茶法,使用的是末茶,即上等粉末。

抹茶的“抹”与“末”字相通,所以称“抹茶道”。

茶会是日本抹茶道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茶会上所用的物品叫“道具”而非“茶具”,这和茶会源于唐物鉴赏会且茶会上所用的百余件物品中大多与茶无关有关。

礼法在日本抹茶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的礼法指礼仪和规则。

抹茶道的建筑也分两类:茶室
和茶庭,它注重实用性,其“美”源于“用”。

另外,煎茶道在日本也有一定地位,不能忽视。

说到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不能忘记的是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第15代传人元千宗室先生在其所著书中指出“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并且中日茶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深受“儒道佛”思想影响,将天人合一作为做高追求,且都是各自国家优秀文化的集成之作。

但,毕竟他们不是同一个个体,它们肯定有不同之处。

中国茶文化注重“差异”和“养生”以及茶的“色、香、味”,讲究饮茶为“乐”;而日本茶道则注重茶的“礼法和精神”及“茶道”和“佛心”,讲究饮茶所表现的“幽静”和“苦寂”。

另外,中国茶文化是从日常生活上升到精神层面,而日本茶文化则是精神层面普及到百姓生活的。

如今,茶道已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已被很多地区和人民看成友谊的象征,是日本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