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探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其网络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话题。

可靠性对于计算机网络到至关重要,也是衡量计算机网络综合性能的一项关键性数据指标。

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进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用户规模越来越庞大,用户对网络需求空前增长,在计算机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同时,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一项非常关键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概述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既定的时间范围内具备能够完成所需要业务的处理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是一门系统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健全的体系。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分为四种性质,分别为: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生存性、抗破坏性以及计算机网络部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有效性。

其中,对计
算机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最为广泛,当前,衡量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主要标准就是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中各基础数据结点、部件必须为网络中的用户终端提供可靠数据链路,所以,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是其保持正常工作的前提。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具体指标
稳定、高效、便于管理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体系主要14项具体指标。

分别为:计算机网络整体服务质量投诉率;用户使用满意率;因用户端导致的计算机网络故障率;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故障率;传输、交换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用户终端设备的稳定性;线路传输障碍率;服务器故障率;网络畅通率;网络千时故障率(平均每一千小时出现网络故障率);障碍处理时长;障碍发生频次;用户对计算机网络障碍处理满意度;用户对计算机网安全认证满意度等。

从上述14项指标中可以看出,部分指标为变量,部分指标在性质上并不是都能够以数据来衡量。

所以,网络管理者在评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指标体系前,应从设备运行性质上将每一项具体指标的进行整理、规范[1]。

三、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3.1网络管理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都是由不同的通信设备生产厂商所生产,由于设备之间的型号、规格和种类繁多,造成计算机网络结构复杂。

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网络管理技术,如:实时监控,对网络运行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第一时间发生故障并及时处理,以保
障网络数据信息传输的完整性、降低网络障碍发生率、数据信息丢失率、不同步以及误码等现象发生。

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在建立网络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资料,健全设备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设备交接班、巡回检查、维护保养等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是结合实际选取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

应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配置、计费管理、网络接口、标准接口等方面,来选择网络管理软件。

3.2网络设备的影响。

一是用户端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端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非常重要,如何确保用户终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用户端之间的数据交流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所在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就越高。

二是传输交换端设备。

由于机房侧的传输交换设备故障原因,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影响相对于其它因素则更加隐蔽,更不容易处理。

所以,在通信工程建设初期,应按相关标准做好通信线路的布线工作,布线时,应进行备份线路的铺设,以便计算机网络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使其具备足够强的纠错和冗余能力
[2]。

3.3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

一是总线结构网络拓扑。

在总线结构局域网中,计算机网络内的所有结点都是通过网卡将数据信息传送到传输总线上,所以,该网络拓扑本身就是一条链路的连通图,网中的任意两点都是一对一对应的,常见于点对点局域网。

总线结构
网络拓扑的缺点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点利用总线传输数据信息时,易导致传输失败。

二是星型结构网络拓扑。

星型结构网络多见于采用交换机的计算机局域网,该网络拓扑结构有着“结构简单、便于控制、易管理”的特点,缺点是当交换点心点发生障碍时,易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

4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
4.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模型。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即:大力提高计算机网络中主要硬件设施标准并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关联的冗余部件。

在满足计算机网络所要求的全部预定功能基础上,进行增大网络备用链路条数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中局域片断可靠性,还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络建造成本。

在该模型中,由于每条计算机网络链路自身的可靠性和成本的比例成正比,所以,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链路越少,与之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就会越高。

由于本文所介绍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具有非线性状
态性质,所以,使用智能算法计算结果是切实可行的。

4.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方法,通常都是网络优化设计初期全面考虑各种网络具体运行因素基础之上得出来的结果。

实际上,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网络中各种设备以及相关软件的运行可靠性、网络协议、每个分层的合理性等多种因素。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试凑法。

主要是指通过查找出多项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经过综合对比后,选择性价比最高、成本费用最为节省的设计方案,以对网络可靠性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和优化。

在成本费用充裕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设备和线路冗余量,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提高网络可靠性,还能够为以后的网络系统扩容和软件升级打下基础[3]。

二是分层处理法。

多层次性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显著特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要求最终需要建立在网络中不同层次上。

分层处理方法最初是由美国军方提出的网络优化方案,它将计算机网络分成逻辑层、系统层、服务层和物理层等多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可靠性测度指标,同时制定了提高每个层次可靠性的措施和技术规定。

虽然,在分层处理法中,针对计算机网络分层以及对每个层次的可靠性测度指标的设计方法,已经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但是仍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

5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虽然有了巨大进步,但网络需求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如何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优化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成忠,邓朝健,李昂.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研究[j].西南交
通大学学报,2000,4.
[2]张红宇.计算机网络优化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6,3.
[3]刘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3.
[4]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