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简述其特点。
答: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
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以继承性、多样性和交互性为特征的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的计算机技术。
1.6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视频、音频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输入与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2.11简述文字内码、国标码、显示码的关系。
答:汉字内码是用于汉字信息的存储、交换、检索等操作的机内代码,一般采用两个字节表示。
是计算机中用于内部处理的编码;国标码是计算机中用于输入的编码;显示码是计算机中用于输出的编码。
2.12简述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答:①选择采样频率,进行采样;②选择分辨率,进行量化;③形成声音文件。
2.13简述数字水印的原理。
答:数字水印的制作过程是将产权等信息作为附加噪声融合在原数字产品当中(大多将水印大小控制在100个比特之内),但不致影响人的感官对数字作品的感觉欣赏,即利用了人在感受上的冗余。
2.14简述色彩空间中的HSL 和CMY模式。
答:HSL (Hue-Satuation-Lightness)模型即色调-饱和度-亮度颜色模型,在HSL模型种,H 定义颜色的波长,称为色调;S定义颜色的强度(intensity),表示颜色的深浅程度,称为饱和度;L定义掺入的白光量,称为亮度。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三种基本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这三种颜料的颜色是青色(Cyan)、品红(Magenta)和黄色(Y ellow),通常写成CMY,称为CMY模型。
用这种方法单声道颜色之所以称为相减色,是因为它减少了为视觉系统识别颜色所需要的反射光。
3.4 什么是空间冗余和时间冗余?答案:空间冗余指多媒体数据在空间上的相关性,例如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像素,其亮度、饱和度及颜色都极具相似性,照片中的天空或大地都呈现相似的天蓝色或草绿色,等等。
时间冗余指的是多媒体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相关性,例如渐变的动态影像的前后帧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似之处。
3.5 解释图像信号信息熵的含义。
答案:熵是信源所携带的平均信息量。
在图像中反映了各种像素出现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图像像素编码的平均长度。
3.8 简述静态图像压缩和动态图像压缩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静态图像压缩技术主要是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而对动态图像来说,除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外,还要对时间冗余进行压缩。
动态图像可以看成是沿时间轴方向按每秒25~30帧组织的一系列静态图像组成的。
相邻帧画面对应像素的亮度、色度往往变化很小,故可采用帧内的静态图像压缩方法加上运动预测和补偿技术进行帧间图像压缩。
3.10 MPEG中是如何进行运动补偿的?答案:因为图像序列的相邻帧画面中景物的运动具有连续性,可以认为当前画面的某部分是前一幅画面的某部分在某时刻的位移。
运动补偿技术在宏块一级工作。
运动补偿把当前子块认为是先前某个时刻图像块的位移,块位移用运动矢量表示,包含运动幅度和运动方向。
对于P帧而言,它就是把I图的“准宏块”复制过来,拼成一幅图,这一复制过程称为“运动”。
复制这样的类似块之后,与真正的P帧可能不吻合,需要修正,这个过程即为“补偿”。
经过补偿之后,P图就与该处的原始图像差别不大了。
由于P帧是I帧的将来,所以称为“前向预测”。
对于B帧而言,除了前向预测,还有后向预测及双向平均预测。
可见,基于块的运动补偿技术,就是在参考帧中寻找符合某种条件的、当前被预测块的最佳匹配块,找到之后,或者直接将其复制过来,或者对预测误差采用DCT技术编码,在恢复被预测块时,用匹配块加上预测误差来恢复。
3.11 为什么VCD影像中常常会出现马赛克效应?答案:VCD光盘中存储的影像数据使用了MPEG视频压缩算法,而MPEG帧内图像的压缩是基于DCT算法的。
在压缩质量变差的情况下,DCT算法的子块划分的方式造成各子块只保留少量低频信息,而失去了变化丰富的高频信息,从而导致VCD影像中的马赛克效应。
3.13 JPEG与JPEG2000压缩原理有何不同?答案:JPEG标准采用了混合编码方法,它是一种是基于DPCM的无失真压缩算法,虽然压缩比只有4:1—8:1,但可以做到无损可逆;另一种是基于DCT并结合Huffman编码的压缩算法,压缩比可以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它是JPEG标准的主要算法。
JPEG2000作为JPEG的升级,采用小波变换为主的多分辨率编码方式取代了DCT的编码方式,对高压缩比和低压缩比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JPEG2000采用的小波变换可以处理局部时域过程的频域特征和时域特征。
它将信号分解为一个低频分量和各级高频细节信号,分解后的低频分量相关性较强,可以采用DCT等变换方法;高频分量具有较小的相关性,采用由粗到细渐进的时空域上的取样间隔,能像物理上自动调焦看清远近不同景物一样放大任意细节。
3.15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有何不同?答案:波形编码的内容是声音的波形,这种方法要求重构的声音信号的各个样本尽可能地接近原始声音的采样值。
能够对波形进行编码的技术有PCM、ADPCM和A TC(自适应变换编码)等。
参数编码是一种对语音参数进行分析合成的编码方法,主要原理是构建语音的生成模型,通过参数调节使生成的语音尽量接近原来的声音。
可以使用线性预测(LPC)方法来对语音参数编码。
1一个典型的声卡应包含哪些声音处理功能?答:①录制、编辑和回放数字声音文件。
②编辑与合成③MIDI接口和音乐合成④文-语转换和语音识别⑤支持全双工功能2什么是MIDI?它与波形音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MIDI是Music InstrumentDigital Interface 的缩写,指乐器数字接口。
任何电子乐器,只要有处理MIDI消息的微处理器,且有合适的硬件接口,都可成为一个MIDI设备。
与波形音频的本质区别是:MIDI音乐,乐谱完全由音符序列、定时以及被称为合成音色的乐器定义组成。
当一组MIDI消息通过音乐合成器芯片演奏时,合成器就会解释这些符号并且产生音乐。
MIDI 给出另外一种得到音乐声音的方法,其关键是能使媒体应能记录这些音乐的符号,相应的设备能够产生和解释这些符号。
3以一种典型卡为例,介绍视频卡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答:视频卡的一般功能:①全活动数字图像的显示、抓取、录制,支持Microsoft Video for Windows。
②可从录像机(VCR),摄像机,ID,IV等视频源中抓取定格,存储输出图像。
③近似真彩色YUV格式图像缓冲区,可将缓冲区映射到高端内存。
④可按比例缩放、剪切、移动于扫描视频图像。
⑤色度、饱和度、亮度、对比度及R,G,B 三色比例可调。
⑥可用软件选端口地址和IRQ⑦具有若干可用软件相互切换的视频输入源,以其中一个做活动显示。
视频卡的工作原理:视频信号源、摄像机、录像机或激光视盘的信号首先经过A/D变换,送到多制式数字解码器进行解码,得到YUV数据;由视频窗口控制器对其进行剪裁,改变比例后存入帧存储器。
帧存储器的内容在窗口控制器的控制下,与VGA同步信号或视频编码器的同步信号同步,再送到D/A变换器变成模拟的RGB信号,同时送到数字是视频编辑器进行视频编码,最后输出到VGA监视器及电视机或录像机。
4视频卡与音频卡的核心部件是什么?答:视频卡核心部件:A/D变换和数字解码,窗口控制器,帧存储器系统,数模转换和矩阵变换,视频信号和VGA信号的叠加,数字式多制式视频信号编码等。
音频卡核心部件:MIDI输入输出电路,MIDI合成器芯片,CD音频输入与线输入相混合电路,脉冲编码调制电路模数转换器等。
6触摸屏可以分为那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①红外触摸屏:使用红外线传感器,这是一种需要特殊框的触摸屏形式。
②电阻触摸屏:使用电阻性传感器,其主要结构是电阻膜。
③电容触摸屏:使用电容性传感器,利用人体所带电荷的电容感应作用工作。
④表面声波触摸屏:使用声波传感器,由声波传感器和反射器组成。
⑤压感触摸屏:使用压力矢量传感器,利用显示器下的垫感受压力。
⑥电磁感应触摸屏:非机械式开关将电容变化转变为频率变化。
10试指出DVI系统概念模型及其影响。
答:DVI技术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David Samoff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交互式数字视频装置,Intel公司已将成功的DVI多媒体系统做到一个母板上,目前已把DVI技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DVI系统作为较早商品化的多媒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提供一种全数字化的方法。
②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
③声音压缩技术。
④合成图形。
11试以一个典型的专用多媒体系统为例,介绍其构成。
答:以CD-I交互式多媒体系统为例,CD-I基本系统主要由5部分构成:①音频处理子系统。
②视频处理子系统。
③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④CD播放机。
⑤微处理器、存储器、键盘、定位装置和CSD字体模块。
12如何把一台普通PC升级为MPC?答:MPC设计原则是:①采用国际标准的设计原则;②将多媒体和通信功能的单独解决变成集中解决:③体系结构设计和算法相结合;④把多媒体和通信技术做到CPU芯片中。
所以,MPC联盟规定多媒体计算机包括五个基本的部件:个人计算机(PC),只读光盘驱动器(CD-ROM),声卡,Windows操作系统和一组音箱或耳机。
8.1试比较传统文本与超文本之间的关系答案:文本是一种由文字组成的简单媒体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组织上是线性的和顺序的。
超文本以节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一个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的网络。
8.2Internet上的超文本是如何体现的?答案:Internet的超文本内容是以HTML写成的网页,在浏览器中。
超文本内容中的一些字、短语或符号成为可触发的“热标”,它们在显示的时候,其字体或颜色周围的文字有所不同,或者标有下横线,作为与一般的正文的区别。
当光标移到这些内容上面并按下鼠标键之后,阅读的内容便沿着一条链路替换成该网页的另一处内容或另一个网页的内容。
8.3超媒体的节点和链有哪几种?答案:节点一般分为:媒体类节点、动作类节点、组织类节点、推理类节点等;链一般包括基本结构链和组织链和推理链。
前者又包括基本链、交叉索引链、节点内注释链、缩放链、全景链、视图链;后者包括索引链、Is-a链、Has-a链、推理链、执行链等。
8.4超文本系统的著作子系统和浏览子系统有什么区别?答案:著作子系统向构建超文本内容的用户提供生成超文本的工具,包括编辑器、超文本语言分析器、媒体编辑工具等。
该系统负责完成多媒体的数据准备,多媒体时空关系的描述,建立超文本信息节点并构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