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校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铜臭.乳臭.未干/ 甲壳.地壳.金蝉脱壳.B、冯.氏暴虎冯.河/ 行.伍行.将行.尸走肉C、差.遣差.可告慰/ 贾.祸行贾.余勇可贾.D、蛇.足虚与委蛇./ 和.诗和.畅曲高和.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泊车双刃剑忧柔寡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海啸氨基酸墨守陈规众口铄金,积毁消骨C、网络杀手锏变本加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蝉联炒鱿鱼物阜民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作者多年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②他热爱足球事业,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仍然驰骋在绿茵场上。
A、积淀流露吻合即使B、积淀流淌契合虽然C、积累流淌吻合虽然D、积累流露契合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咱中国人从来就是信守诺言,一字千金....,像你这样出尔反尔,叫人怎样相信你?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只要符合政策法规,政府一定开绿灯...。
C、备受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D、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她和谁交往都是这样,你是你,我是我: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江西诗人谢轮创作了国内第一部《手机短信诗歌》的消息经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刊登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B、印尼海啸灾情严重,但由于台湾和以色列与印尼没有外交关系,印尼外交部将拒绝接受台以当局提供赈灾援助。
C、热烈欢迎上级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离骚》——战国·屈原《师说》——唐·韩愈B、《西厢记》——元·关汉卿《四世同堂》——老舍C、《阿Q正传》——鲁迅《荷塘月色》——朱自清D、《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契柯夫《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10题“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诗体。
然而学界以往对于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原因,并无一个明确具体的结论。
在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由《诗经》时代的“山水比附起兴诗”,到汉魏六朝中期以后的“纯正山水田园诗”。
在此过程中,魏晋开始的隐逸之风启发了人们直接“玩物审美”的“山水意识”。
鲁迅、朱光潜二位先贤已明确感觉到了中国传统诗歌与隐逸文化的关系,然而他们并未对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作出起于隐逸文化的理论归因。
从山水田园诗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来看,陶渊明、谢灵运、嵇康、阮籍、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刘长卿、韦应物等当列其首,而这些人恰恰无一不是隐士或准隐士。
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诗歌创作才开始以题材、主题、形式等为突破口,打碎了名教及正统命定的“诗言志”“文载道”的艺术伦理规约,从而达到纯粹自然山水审美的境界。
成形后的山水田园诗,从四言、五言到七言,可谓不断发展提高,其品鉴标准也随着人们对“隐逸人格精神”的追求而不断强化。
钟嵘在《诗品》中评定诗人诗作时,就明显将那些力求清新自然、返璞归真诗风的隐逸诗人置于中品以上。
到了唐司空图,更将体现隐逸人格精神视为诗歌最高境界,他主张诗人应当在创作中追求空灵、恬淡、超逸风格,以便达至韵外之致、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化境。
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
出于建构和彰显隐逸人格精神的需要,隐士准隐士总会尝试更佳的方式和手段,这类似于“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差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魏晋隐逸文化大兴之前,绘画的主干是那些反映帝王仕女、神仙人物、宫廷轶趣及人伦市井的传统画。
自魏晋隐逸文化勃兴开始,这种旧局面首先被隐士及准隐士打破,自然山水之美及自我天性之美逐渐成为绘画主题,从而诞生了真正的山水田园画。
山水田园画的主创人及发展者深知山水田园画所具有的张扬隐逸人格精神的意义。
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在此激情的感召下,他们从绘画手法、技巧、题材,直到理论、风格、意境等方方面面,都对山水田园画作了极大的探索和发展,奠定了后起的文人画的基础。
(选自《新华文摘》7、对“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诗人”相关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起自春秋,隐逸文化对其影响深远,直至汉魏六朝中期以后才成为“纯正山水田园诗”。
B、鲁迅、朱光潜二位先贤己明确感觉到了隐逸文化与山水田园诗的源流关系。
C、突破了名教与正统思想的禁锢之后,山水诗歌创作从题材、主题、形式等方面达到了纯粹自然山水审美的境界。
D、司空图主张诗人在创作中追求空灵、恬淡、超逸的风格,这种主张与钟嵘的主张不谋而合。
8、对“山水田园画”相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画”一如“山水田园诗”,与中国的隐逸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B、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主干的山水田园画,是在隐士、准隐士打破传统画的旧局面后逐渐诞生的。
C、山水田园画的艺术价值远胜于那些以帝王仕女、神仙人物、宫廷轶趣及人伦市井为题材的传统画。
D、山水田园画继承了山水田园诗的隐逸人格精神,具有恬淡空灵、玄远飘逸的风格。
9、对下面四首诗的内容进行想象和推断,其中属于山水田园诗的一首是()A、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密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0、把“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画”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下列推断有失偏颇的一项是()A、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实践结晶。
B、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受老庄哲学“清静无为”的思想影响很大。
C、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画又是对中国官场文化的一种反叛和挣脱。
D、山水田园诗被视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山水田园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两者汇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马骏者远驰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
高熲(jiǒ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
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
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
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
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
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
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
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辨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
”其见重如此。
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
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治之,事皆险。
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威惶惧,免冠顿首。
上曰:“谢已晚矣。
”于是免威官爵。
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选自《隋书·列传第六·苏威》)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大者任.重任:负荷,承担雕饰..旧物,悉命除毁雕饰:雕琢文饰B、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弛:放松、减轻至若斟酌..古今斟酌:考虑、推敲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值:认为值得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宪章:典章制度D、上令朝臣厘.改旧法厘:改律令格式..,多威所定格式:标准、规格、式样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B、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尔其.无忘乃文之志。
C、何.遽迫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D、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先破秦入威者.王之。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威深得高祖器重的一组是()①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④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⑤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⑥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④⑥D、③⑤⑥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
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主张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因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
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第II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下面文言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①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②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选自《庄子·山木》)答: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本诗上片是通过哪几个物象来表现“风光好”的?(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是全词最传神的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1)(2分)(2)(4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2题)(4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尔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