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后楼
前楼
H
αL
例4.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 D )
A.23º26′
B.66º34′
C.90º
D.45º
⑵该地的纬度是--------------------------------------( D )
注意:φ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则δ取正值 φ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则δ取正值
即①取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取其纬度差的余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简便计算
α= 90°- 纬度差
(纬度差就是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相隔的纬度数) 例1.计算当地(大约35ºN)在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
24:00 (0:00)
N
12:00
晨线
6:00 1.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12时 2.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24时/0时 3.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12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时 5.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时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 太阳高度:
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或者说人们看太阳的仰角
❖ 正午太阳高度:
指某地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 阳高度
太阳高度在一天之中有多个,而正午太阳高度只有一个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①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②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在哪,在二 至日中画出直射纬线
夏至(6.22)


春分 (3.21)
23 。26 ' N
●秋分 (9.23)
春分 ●(3.21)
0。

冬至 (12.22)
23 。26 ' S
A
A
N



ON
SB
B
A

阳 光
Os
B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18:00
昏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学习目标
❖ 1、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2、了解季节更替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自学指导1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1-22页“昼夜长短” 变化部分内容,思考:
1、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关系。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时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同一纬线圈上:昼弧+夜弧=24小时
地球公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线速度 角速度
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7月初(远日点)最慢 1月初(近日点)最快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 道平面构成的夹角。
赤道面:与地轴垂直并且过地心的面 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
夏至日:78º26′
冬至日:31º34 ′
二分日:55°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④计算楼距 ⑤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⑥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房地产开发中前后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后楼 能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α= H/L
热水器集热管的倾角 β=90º —α
即 β=90º —24º 34′集热管 β
=65º 26′
水箱
调 节 杆
α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夏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冬至)
不同纬度不的同太纬阳度高的度太角阳(高春度秋角分) (春秋分)
返回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 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 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 转运动。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简称 地轴。 地轴是倾斜的,空 间指向不变,北端总是指 向北极星
3.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
15°/每小时,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 有什么规律?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为 一年中的最大值,越往北 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 球相反。赤道地区昼夜等 长。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2.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公转速度: 近日点快(1月),远日点慢(7月)
公转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慢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近日点
(1月初)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为 0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南北纬60°)
地球自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 角速度 度 线速度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
除极点外,其余各地15°/h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纬度变化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随季节变化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直射两次,但回归线上直 射一次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公式计算: H= 90°-/φ-δ / (φ表示地理纬度,δ表示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 会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 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 夜长短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太阳直射赤道
2、全球各地昼夜 长短情况有什么规 律?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① 23º26′N ② 21º34′N ③ 25º26′S ④ 68º26′S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α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
α+β=90°
集热管
β
水箱
调 节 杆
α
例1.当地(42ºN)冬至日应把太阳能热水器如何调整, 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解: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α为 24º 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