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 跌 3、危机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激 增;农产品下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过程:美国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一 个 失 业 的 英 国 工 人
领取救济的失业人群
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 达3000多万,几百万的小农破产,物业人口颠沛流离。
探究七: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美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试 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⑴选择道路: ①美英:进行国内改革,实施新政; ②日德:建立法西斯专政。 ⑵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影响: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 宪法) 德日——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 美国——最大受益者(维护) 德日——德国任人宰割,日本受限制、打击(破坏)
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 亟需建立强权政治。(客观上) (3)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主观上)
探究四: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 战后成为债权国。经济形势比德国要好得多。但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却也深陷困境,这是什么 原因呢?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 础比较薄弱。
②日本发展经济的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小,资 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 商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探究五:日本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 争后上台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在对外侵略 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了“南进”的目标;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裕 仁 天 皇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日本法西斯专政 建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弘 毅上台组阁
探究六: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A、相同点 ⑴历史原因相同: ①都缺乏民主传统,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 统的影响 ②都受到凡-华体系的压制,极度不满,极力想打破 ⑵建立时机相同: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 机 ⑶法西斯专政的本质相同: 都得到本国统治阶级的支持,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 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公开恐怖独裁,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建立: ①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②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法西斯 专政建立。 探究三:德国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①以纳粹党为核心 ②通过选举途径,合法取得政权 ③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手段 ④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希特勒(1889—1945年)出生 于奥地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 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没有固定 职业,曾经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 未录取(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有 美术天才,他上台以后更是如此 )。1913年,移居德国的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德 国军队,曾获一枚他一生都引以 为自豪的铁十字奖章。1919年, 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着 三寸不烂之舌,希特勒逐渐控制 了该党。1920年,该党改名为民 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 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1923 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 。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 1932年取得德国国籍。次年,取 得德国国家政权,1939年,挑起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4月 30日,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身亡。
重要概念:
1、法西斯专政 2、纳粹党 3、日本军部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制矛盾 ⑵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的矛盾 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 生产,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 供需矛盾扩大 。 ⑶直接原因: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导致金 融市场的不稳定
学习延伸
依据以上材料,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想一想日 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还有哪些? 答案提示:作者从经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要求侵 略中国、为了克服大危机带来的影响)、政治(认 为中国不堪一击)、对外政策(利用战争转移国内 矛盾)三方面分析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虽 然不太全面,但作者的政治观点是正确的。日本侵 略中国的原因,还可以包括:阻碍中国经济政治的 发展,使中国永远处于劣势、弱势地位;要把中国 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变成日本的原料产 地和销售市场;先征服中国,再征服亚洲其他地区 和全世界;等等。
3.内外政策: (1)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政治上:恐怖独裁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文化领域:思想文化专制 ④民族政策:极端民族主义 ⑵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①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 和约》,实行普 遍义务兵役制; ②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4.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单元学习要点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验及教训
第 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探究的主要问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
2、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课堂小结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一、亚非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㈠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1945,世界最早) 1、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特点: ①从局部到全民族抗战 ②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国共合作为基础 ③两党独立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游击战;百团大战 ④世界上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反法西斯战争 2、国联的态度(P54):偏袒日本,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3、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主力,是亚洲抗日主战场,也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不同点 ⑴建立的过程不同: ①德国是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再发动战争;②而日本 是先发动侵略战争,后逐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⑵核心力量不同: ①德国以纳粹党为核心,以希特勒为领袖; ②日本 以军部为核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决策者和推 动者。 ⑶建立的方式不同: ①德国法西斯专政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 传、竞选,以合法方式在国会选举中获取胜利后建 立起来的; ②日本没有一个法西斯运动核心的法西斯政党,它 是通过军部这一特殊机构在天皇的支持下以暴力方 式建立法西斯专政。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上表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哪些方面?
探究一: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
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①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5、经济危机的特点:
来势特别猛烈
范围特别广 部门:金融业 地区: 美 破坏性大 持续时间长
1929——1933
工业
农业
危机中日 本东京平 民窟一景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影响特别深远
6、危机影响: 探究二: “世界各地所有的都在认真的思考并坦 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 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 汤因比。 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社会制 度”的命运?
探究八:从以上的分析中,请你思考,导致各国在危 机下选择不同以及大战爆发的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学习延伸
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这种为侵略行径辩护的荒谬之处。 答案提示: (1)作者认为,由于美国、苏联等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 围,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必须侵占中国东北等地区。九一八 事变的发生有许多具体原因,因此,不能认为这一事件是日本 对中国的侵略。 (2)按照作者的逻辑,似乎日本侵略中国十分有理。这是一 种强盗逻辑,也是一种十分荒谬的逻辑。日本的生存和发展, 不能建立在牺牲别国利益的基础上,不能通过侵略扩张达到自 己的目的。日本过去这样做是错误的,今后如果还这样做仍然 是错误的。坚持这一强盗逻辑的人,在今天的日本还有市场, 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这也是造成在历史观问题上,日本某 些人与亚洲其他国家、国际社会共认的观点截然不同的原因之 一。
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英法紧随美国之后 加 深 危 机
改革 经 济 危 无法解决矛盾 机 转 嫁 社会动荡加剧
自由放任 (失败)
罗斯福 新政
法西斯 道路
德日紧随意大利之后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⒈建立原因 (1)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 大 ②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复 仇情绪。 (2)现实原因: 经济危机打击沉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 独裁的强权政府。(最关键) (3)直接原因: 纳粹党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性 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的广泛支持。
③经济状况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回旋余地较大 德日——经济基础薄弱。德国依赖外国资本,日本 市场狭小,依赖外贸 ④领袖素质影响: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 卫者。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 ⑤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⑶影响: ①美国: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 ②德日:形成世界战争欧、亚策源地,导致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