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评(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把青春的迷茫与绝望渗透入每一个镜头。
这是一个悲伤得近乎残忍的故事,但在少年杀人事件的背后,或者说之前,杨德昌导演用他细腻平淡的叙述,描摹出上个世纪人的青春百态:血脉贲张的仗义,与家人与社会的解不开的矛盾,青涩的爱情,苦涩的背叛。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原来青春,也可以是一部史诗。
(二)《聚焦》:作为电影它的故事不免简单,《波士顿环球时报》的4位记者为寻找美国神职人员猥亵儿童的真相的艰难过程。
但是它又是如此动人心魄。
电影情节十分紧凑,没有多余任何一笔,在恰到好处的配乐下,体会到正义和感动。
这个题材本是相当敏感,可是它却获得一致的认可,这也值得我们对电影的自由含义进行深入的思考。
电影的功能之一可能就在于,帮助人们回忆起容易遗忘的良心,电影也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深入思想的。
(三)《搏击俱乐部》:一个中规中矩的公司职员,一个桀骜不驯的浪荡分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其实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割裂。
物质繁华的现实,终究不敌抛弃一切的洒脱来的真实。
电影全程采用故事之外的叙事方式,冷静带有黑色幽默但又意味深长的独白,使这部电影变成了对生活方式的拷问: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生活?影片最后,虽然泰勒消失了,可是我们怎么可以完全抛弃泰勒的自由精神?(四)《房间》:为了给孩子一个没有罪恶的安全的世界,妈妈不得不在几平米的封闭房间内,给儿子创造一片可以自圆其说的天地;为了给孩子认识真实世界的自由,妈妈将残酷的真相当做送孩子逃出牢笼的动力。
电影的与众不同在于,当我们都以为逃出房间就能皆大欢喜之时,现实世界的多变和磨难,将成为禁锢母子感情的第二个房间。
纪实主义的风格,是生活的另一种演绎,碎片化的镜头,将被温情与苦难串起成为真实的人生。
(五)《丹麦女孩》:同样是纪实主义的电影,传记形式的诉说使得故事的发展尽管缺少惊喜却有着体验生命进程的悸动和感叹。
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这个角色的挑战很大,但无论是Einar、Lily还是Greta,都完美地诠释了勇气和追求内心的执着。
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当它被另一个自己占据,是否应该用爱和理解,成全一个全新的自己?我想,答案已在心中。
(六)《电锯惊魂Ⅰ》:拥有生命的人永远不知道珍惜,唯有体验将死的感觉,才能够珍视承载一切的生命。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最终的凶手对那些自暴自弃的人的惩罚,并不感觉到残忍,因为轻视自己生命的行为才是最残忍的。
我总是会想到米兰·昆德拉所著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一直更喜欢这种译法),生命如此脆弱,是不能随意践踏的,真的要等到经受如此游戏似的惩罚之后才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吗?当然,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远不止主题,结尾“死人”的突然站立,影片中穿插的各个体现凶手残忍与特殊的“小游戏”,不得不说,它的恐怖气氛渲染足够,画面的色彩张力也十分鲜明(木偶人的应用也是凶手特点的立体表现)。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思考,生命的可贵,人生的意义。
(七)《记忆碎片》:卓越的叙事方式,两线逆向行驶最终交汇,把残破混乱的记忆碎片,完美地融合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真相。
除此之外,电影的设定也是新颖的:主人公没有短时记忆,只能依靠写下的东西判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做。
黑白与彩色叙事的交叉,能够使观众从看似混乱的思维中得出合理之处。
而记忆,正是证明我们真实存在的证据。
(八)《刺客聂隐娘》:一部基本上没有配乐的电影,安静而慢节奏地演绎的一切,都渗透出关于爱恨家国的权衡。
阳光下的田野,雾霭朦胧中的庭院,一袭黑衣的无言女子,把电影化成了一幅画。
电影中文言似的对白,与时代向契合的服饰,利落震撼的武打交锋,又把电影写成了一首深沉的诗。
最后窈娘放下仇恨,选择浪迹天涯的时候,也给了我们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九)《山河故人》:1999年、2014年、2025年,断开的时间并未使故事断层,亲情与爱情、抉择与背弃,这是一段绵长的情感与社会变迁的回忆。
讲故事的艺术在于自然流畅,所以当我们看到三角恋中的选择、离婚和忘年恋时,都不曾感到突兀,仿佛这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需要理由。
我们通过爱与他人联结,血缘至亲更是无法被时间和距离隔断的联结,纵使我忘记了你的名字,但我仍有着家的钥匙。
(十)《致命ID》: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关于存在的根本问题。
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给了每个问题许多不同的答案,但是所有的问题又都属于同一个人。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是一个非常适合悬疑电影的话题,但是这部电影对于结局线索的铺垫十分到位,在影片开始交替闪现的自述和审判场景,都暗示着与后来的雨夜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所有人相遇的情节叙述处理,也是新颖而连贯的,把碎片化的故事恰到好处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最出人意料的仍然在于,当我们以为以善良收尾时,恶的根源锁死了一切,沉重却令人反思。
(十一)《告白》:明媚如青春,阴暗如内心。
最沉重的悲剧大概就是把原本以为最美好的事物揭露出最阴暗的一面。
我不愿意相信男孩以杀人换取母亲的注意,也不愿意相信冷漠残忍的同学之间的凌辱、建立在相互利用之上的友谊,但是在电影冷静得近乎欣赏的叙述之下,我只能选择相信。
但是我依然还不够面对爆炸中的碎片以及墙上迸溅的鲜血。
电影结束之时,有些东西在我心里永远地崩塌了。
或许电影是对的,从前的那些都是童话幻想,眼前的这些才是现实。
现实,本来就是残酷的。
(十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当看到大厅里的人们伸出手臂,高呼“希特勒万岁”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将会深刻得沉重。
布鲁诺看到,在“农场”中,有一群穿睡衣的人。
两个男孩纯真的友谊,成为了那篇阴霾笼罩的大地上唯一的亮色。
但是我们都知道结局会是什么,善良的妈妈和犹太人民的反抗无法阻止疯狂的统治,在一个连未成年的女孩都被纳粹主义洗脑的国家,真的还有拯救人性的希望吗?当电影最后,挤满了犹太人和毒气的房间里再也没有骚动的时候,这个国家可曾被嘶吼声唤醒?(十三)《穆赫兰道》:堪称高智商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爱与恨、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我们可曾注意到这其中的不同?当爱太过强烈,就会转变为恨;当现实中爱只是伤害,那么梦幻就是唯一没有背叛的土壤。
导演令人惊叹的讲故事的逻辑,使得每一处伏笔都不被辜负,每一处闪现的镜头都有深意,隐藏着答案。
含蓄的叙述不代表混乱,故事依然清晰无比。
(十四)《楚门的世界》:媒体的力量有多强大?他可以决定你的生活,创造你的世界。
或许我们并不生活在“桃源”中,但是很多人也只是受人支配、没有任何选择的自由。
可悲的是,我们也习惯了顺从安排好的一切。
电影中,我为导演强大的表现能力所折服:自由升起的太阳、巨大的演播控制中心、楚门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以及观众对这个虚构世界的狂热关注。
真实是靠细节体现的。
最终楚门成功追求到自己的自由人生,或许是因为,楚门就是他们理想中的自己。
毕竟,没有人真正离开过“桃源”。
(十五)《死亡实验》:事件取材于1971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这个曾轰动一时、也备受伦理谴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本身就足以震撼人心。
这部电影在事实的基础上又加以艺术化的演绎,由于主试被杀、囚徒狱警两大阵营的暴力凶杀,这部电影从更残忍的角度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
电影中第三方视角与主角塔兰克的黑白色视角的交替讲述,让观众不得不置身其中来思考人性。
(十六)《百鸟朝凤》:唢呐的命运或许是再也迎不来百鸟朝凤,其他民俗文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悲剧?我们在怜惜民俗文化的衰落,又不得不思考它们的出路。
时代在改变,传统的文化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才能不只在怜悯下苟延残喘,而继续有生命力地发展长盛呢?这虽然是个沉重的话题,却在师徒的诚挚的感情和不时出现的生活幽默中,深深走入人心。
中国电影界缺少这样的良心之作,中国电影界缺少这样有原则的导演。
(十七)《禁闭岛》:这是一部看完之后完全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设定很新奇,细节暗示有但是比较隐晦,而且影片开始的场景十分具有代入感,让人一直认为就是主角在调查一个阴暗而违反伦理的精神病院。
可是,当影片结束,我们才明白,真相是更为残酷的,一切都是假的,疯掉的是自己。
知道了这个,才恍然之前看似怪异的细节,其实都是电影故事的无缝衔接。
其实,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忘掉一切,而不是在回忆中痛苦。
如果是我们,会怎么做?(十八)《霸王别姬》:电影从头至尾都像一把锥子沉沉地刺痛着神经,有一种压抑是对命运的无可奈何,有一种痛苦是被最爱的人背叛的绝望。
小豆子的每一次苦难,都令人窒息;程蝶衣的每一次心碎,都令人唏嘘。
或许伤害正是来自不恰当的执著,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百般隐忍,又百般抵抗,最后世界依然容不下他。
陈凯歌的无法超越的作品,跨越60年的美和悲剧,这并不是项羽和虞姬的故事,也不是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故事,而是整个时代的故事。
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十九)《沉默的羔羊》:这是一部心理学电影的经典。
很多时候好的惊悚片的恐怖氛围,不是故弄玄虚似的走表面的可怕和恶心,而是从剧情和人物的大胆设定与演绎中展示出来的。
这部电影中吃人的主题,我想绝对不是为了让人浑身发紧,吃人的背后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冷酷但是睿智的教授让不少人忘记了他的嗜血的本性,转而钦佩他的魄力。
其实,教授和这个社会上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的可怕之处是嗜血吃人,但是其他人呢,没有如此外露的危险,内在又真的善良而安全吗?生活在当今残酷的世界里,自己在明处,危险在暗处,我们都是沉默的羔羊。
(二十)《雨人》:作为心理学人,自然会对Rayman的高功能自闭症(又称学者症)很感兴趣。
但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同时塑造了完美的角色和完美的感情故事。
小时候陪伴自己的雨人,如今作为财产继承人的自闭哥哥,当现实把这二者重叠,就是可以跨过时间障碍的永恒。
无论是家人、爱人、弱者、强者,都需要互相搀扶,才能面对我们的恐惧。
故事的结尾,并没有落入俗套,弟弟终究没能得到哥哥的看护权,这也是人生啊,皆大欢喜总是少的。
爱不容吝啬,因为爱也不能补偿。
《苏州河》、《黄土地》、《南京!南京!》、《狗镇》、《可可西里》、《霸王别姬》、《小城之春》、《阮玲玉》、《通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