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清运保洁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全镇垃圾清运卫生管理,提高村容环境卫生质量,借鉴先进村镇经验,为全面促进路浦镇各村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公司现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路浦镇环境卫生是与居民群众生息相关的重要工作,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要求,坚持“管作分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统一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创新考评办法,合理界定类别,建立起“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和保洁作业的运行机制,实现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总体水平。
以优良的环境卫生氛围,促进全镇文明卫生建设的不断提升。
二、环卫保洁及垃圾清运范围划分随着镇垃圾中转站管理日益完善,实行垃圾统一集中处理,提高环境环卫质量。
具体划分如下:1、集镇范围:①东塘片的垃圾由1号清运负责将垃圾运到垃圾中转站。
②西塘片的垃圾由2号清运负责将垃圾运到垃圾中转站注:张孝宝、简称为1号清运金老明、应通志简称为2号清运2、公路沿线:①东塘片所公路线的垃圾桶和垃圾坑由1号清运负责清运至垃圾中转站。
②西塘片所公路线的垃圾桶和垃圾坑由2号清运负责清运至垃圾中转站。
三、经费保障1、片区清运人员的经费由公司每月担负。
2、经费包括:清运人员月工资,油料补助,垃圾车维修四、组织领导公司清运部门成立由张振华同志为组长,成员由公司管理人员,各片区巡查人员组成。
同时成立路浦镇垃圾清运工作检查考核小组,成员由公司管理人员组成具体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五、相关事项及要求1、各村片保洁人员要对垃圾桶、坑周遍进行保洁。
特别要注意村内道路和死角的保洁。
2、各村巡查人员根据本村实际划定出清扫范围,合理布局设置垃圾箱。
村内实行“三定”制度,即居民定时倾倒、定时清运、定专人负责管理。
3、巡查要对保洁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全镇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各村清扫及保洁和垃圾清运进行检查,努力实现路浦镇无暴露垃圾堆、无垃圾倾倒点漫溢、基本无抛弃物的目标。
绿洁环卫有限公司2011年11月1日扩展阅读:关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的实施方案.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印发《关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关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在此之前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所发相关文件中有与本文件相冲突的内容,以本文件为准。
二九年九月十二日关于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切实加大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力度,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制度保障”为推进方式,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为基本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以农村生活、生产垃圾集中处理为主要内容,探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运行模式,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形成卓有成效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全面增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
具体目标任务: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两年面上推开,三年大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达到“六个基本没有”:(1)农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2)农户庭院基本没有流淌污水;(3)村内、集镇基本没有散放垃圾;(4)河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垃圾;(5)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粪便;(6)公路、铁路沿线基本没有塑料垃圾。
第一步,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生活生产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启动全县所有乡镇圩镇、2009年省扶建设点和公路沿线村庄(含沿线历年的省扶建设点)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建设一批达到环保要求的中型焚烧炉。
2009年11月,圩镇和今年省扶建设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达标。
第二步,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启动历年所有省扶建设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第三步,2011年6月至2012年底,所有村庄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三、主要操作模式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农村环境有明显改善为目标,紧扣农村垃圾源头分类这个前提,抓实农(居)户、保洁员(回收员)、理事会(管委会)3个主体,将垃圾分为入池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填埋)垃圾五类,并采取相应的五种处理办法,简称为“1+3+5”模式。
“1”即指紧扣一个前提。
实行农村垃圾三级分类制度,先由农户对垃圾进行一级分类,然后由村庄保洁员再次分类,最后由垃圾无害化处理终端进行分类。
“3”即指抓实“三个”主体。
抓实农(居)户、保洁员(回收员)和理事会(管委会)三个主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农民是分类收集主体,主要负责家庭生活、生产垃圾收拣分类。
保洁员是清运主体,主要负责公共场所垃圾收拣收集,将农户分类垃圾清运并分类处理。
理事会(管委会)是监督主体,主要负责检查督促。
“5”即指对农村垃圾的5种无害化处理办法。
整个农村垃圾分类建立在“三桶”基础上,即一个入池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一个废品回收桶,每户农户按要求将日常生活、生产垃圾收集分离成沤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建筑垃圾、封存垃圾、焚烧(填埋)垃圾五大类,垃圾无害化处理则按5类垃圾分门别类处理:1、入池垃圾:就是指易腐烂的有机垃圾,如菜叶(根)、剩菜剩饭、瓜皮果壳、残枝败叶、稻草杂草、人畜粪便、废弃畜禽内脏、动物尸体等。
处理办法为:主要是用作沼气原料。
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每个省扶建设点不少于30%的农户建沼气,并作为村庄整治的硬性指标来考核。
沼气池可以单户建,也可以联户建。
2、建筑垃圾:主要是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土、废砖、废石、废陶瓷、水泥块、煤渣和扫地时带回的泥沙等。
处理办法为:采取集中堆放,然后按指定地点填埋;也可全部用于本村庄和农户的宅基平地、修道铺路等。
3、可回收利用垃圾:主要指可回收利用的无机垃圾,如:废泡沫、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电器、废铜烂铁、废旧衣服及鞋子、废纸、易拉罐、编织袋等。
处理办法为:以供销系统牵头负责,采取市场运作,建立县、乡镇、村、组网络,形成“县供销社回收龙头企业+乡镇回收中心+自然村回收站(点)”的农村可利用废品回收运行网络和回收经营模式,合理布局废旧品收购网点和专业收购人员,做到应收尽收。
4、封存垃圾:主要指回收不可利用的垃圾,如: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废农药瓶、废油漆、废日光灯管、废旧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
处理办法为: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要用特殊设备来实行集中处理;废农药瓶、废日光灯管等要实行定点封闭深埋。
封存垃圾由供销部门统一集中收货,环保部门参与集中处理,真正做到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5、焚烧(填埋)垃圾:除去上述四种分类分拣后剩下的垃圾。
处理办法为: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终端处理办法。
乡镇一级建设一个达到环保要求的中型焚烧炉,重点解决圩镇及周边村庄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填埋场建立必须达到卫生环保要求,无二次污染。
在中心村、国省道沿线、交通便利地方设置垃圾中转池,垃圾中转池要设有顶棚,由保洁员专管,并及时用垃圾清运车统一清运到焚烧场焚烧。
对偏远有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小型焚烧场进行焚烧。
对边远无条件建焚烧场的村落,可就地焚烧或在填埋场填埋。
医疗垃圾由卫生部门负责,收集后统一无害化处理。
四、健全机构队伍1、健全组织机构。
搞好农村环境卫生,人员机构是关键。
结合实际,构筑县、乡镇、村、组四级网络化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管理体系。
县成立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各乡镇要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担任清洁办主任,配备工作人员,实行上下对口统一;必须成立环卫所,负责辖区内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和环卫设施的建设、管理。
实行挂乡镇县领导包乡镇、挂村单位和乡镇领导包村、挂点干部驻点的责任制,并将挂点村环境卫生作为考核单位、乡镇干部工作的内容之一。
村“两委”对全村环卫保洁负总责,“两委”成员对每个自然村实行包干,负责监管村庄环境卫生。
各建设点(自然村庄)要组建村民理事会或村庄管理委员会,监管村庄环卫保洁工作,协调处理本村庄内部事务,组织村民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及考核评比办法,不定期检查保洁员工作,不定期检查农户的垃圾分类、室内外环境卫生,对本村庄农户的室内外保洁工作进行评比和公布。
2、建立专业队伍。
一是要建立一支稳定、责任强的保洁员队伍。
各乡镇因地制宜选聘一定数量的圩镇保洁人员(按圩镇每4000平方米或圩镇人口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和村庄保洁员(原则上每50户左右配置1名保洁员),组建保洁员专业队伍,负责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拖运,并建立保洁员档案,在醒目地方公示其姓名、电话号码。
二要是建立一支可回收利用垃圾回收专业人员队伍。
以县供销部门为主,建立垃圾回收网络,聘请包片专业回收人员,并公示分片负责收购的回收专业人员姓名、电话号码,公布废品收购目录和价格,实行一条龙服务。
五、完善基础设施各乡镇要依据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科学编制城乡环卫设施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区域内垃圾桶(箱)、沼气池、垃圾池、垃圾焚烧场、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和垃圾中转站(房)等环卫设施,并切实做到“四有”:1、农户有“三桶”:一个入池(沤肥)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和一个废品回收桶。
2、建设点(自然村庄)有一套统一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点(自然村庄)建好一批沼气池,可单户建,也可若干户合建或全村建一个大的,各点因地制宜,灵活处理。
建一座垃圾池、一个废旧品回收点(可在垃圾池旁搭建,也可在保洁员家中腾出一间房屋作废品回收点)。
3、保洁员有一套统一的清扫工具:每名保洁员配备1套保洁工具,即“一铲、一钳、一斗、一帚、一车、一衫”(铁铲、清拣钳、垃圾斗、扫帚、板车、环卫服装)。
4、乡镇有“三箱(桶)”、垃圾清运车、一座垃圾焚烧场或一个垃圾填埋场:各乡镇要在圩镇上安放一批垃圾箱(桶),分为入池(沤肥)垃圾箱(桶)、焚烧垃圾箱(桶)、可回收利用垃圾箱(桶)。
同时结合实际采取租赁、发包等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方式,组建垃圾清运公司或聘请有运输能力的清运大户,确保有车辆清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