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面清扫保洁作业规范3.1、作业制度3.1.1、地面清扫保洁地面清扫的环卫作业包括:一、二、三、四级市政道路,公共场所地面,居住小区地面,农贸市场地面等所有地面的普扫和保洁。
3.1.2、清扫保洁作业制度地面清扫的环卫作业制度实行:普扫+保洁的作业方式。
其中:一、二级道路实行:普扫+全天保洁;三、四级道路及城中村道路实行:普扫+巡回保洁;公共场所地面按一级道路标准实行;居住小区地面按二级道路标准实行;农贸市场地面按三级道路标准实行。
3.2、作业时间:3.2.1、普扫时间:普扫的作业时间一般应为夜间作业。
每日普扫的完成时间为6:30(冬季为:7:30)以前。
开扫时间不作统一要求。
实行一日三次清扫的路段,第二次清扫的时间为:12:00—14:00。
第三次时间为:22:00时以前。
在普扫结束之后,对于地面可能出现的小面积不清洁,要及时进行保洁清扫和清理。
3.2.2、保洁时间:一、二级道路:6:30(冬季:7:30)至24:00的17.5小时保洁;三、四级道路及城中村道路:6:30(冬季:7:30)至19:00的12.5小时保洁。
在一、二级道路、三、四级道路及城中村道路必须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对路面实施保洁,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3.3、作业方式在清扫范围内实行“机扫、机保,机扫、人保以及人、机混扫、混保”相结合的清扫和保洁作业方式。
3.3.1、普扫的基本要求:普扫的基本要求是,做到:“四不五要”、“六无六净”。
“四不”,即;清扫不产生大扬尘,不往下水口、河道、树塘、绿化带、绿地内、窨井、雨水篦子、各种缝隙内赶垃圾,不往交警防撞桶等公共设施内乱倒垃圾,不在清扫场所焚烧垃圾。
“五要”即:要按规定时间操作,要在作业时着装规范、整洁,要文明作业,要及时清理垃圾,要注意作业安全。
“六无”即:①无废弃堆积物,②无果皮、纸屑、树叶、痰迹、烟蒂,③无砖瓦、沙石,④无泼撒物,⑤无污泥、积水、积泥,⑥无人畜粪便污染。
“六净”,即:①路面与人行道干净,②绿地、花坛、树圈干净,③墙根、边角、侧石干净,④窨井盖干净,⑤落水井、沟槽畅通干净,⑥废物箱等环卫设施整齐干净。
3.3.2、清扫与保洁作业3.3.2.1、机械清扫作业1、机扫车要保持车容整洁,专用标志清晰、完整,警示灯、指示板齐全、灵敏,无残缺。
2、出车前,作业人员要认真检查车辆性能,做好作业准备,携带相关作业工具。
到指定点加水,做到水箱饱满、无盈溢,加水时关闭主、副发动机。
要根据路面状况调整好机扫车工作状态。
3、机械普扫作业,应避开交通高峰时段和高峰车流量区域。
4、到达作业路段后,开启警示装置,检查机具,边刷前外1/4处与地面衔接,主刷压地1—2厘米,吸口前沿距地面3—5厘米;吸口后沿距地面2—3厘米,确认良好后,方可作业。
5、清扫时注意观察路面清扫质量和路面障碍情况,对机扫车不能清除的大件垃圾或硬物,应及时清除,确保清扫质量和设备不受损坏。
6、机扫作业时,应避免“干扫”,做到喷雾清扫。
要根据路面污染情况,顺行、匀速进行,注意喷雾压尘,调整副机转速和观察指示灯,做到不漏土、不扬尘。
应及时补水、卸土。
并禁止侧刷、吸口不落地空跑。
7、清扫道路右路牙时,用主刷和右边刷进行;清扫左路牙时,用主刷和左边刷进行。
主刷、边刷小于10厘米长时须更换。
8、不便于机扫的路段,应进行人工补扫。
人工清扫时,应及时清理大件废弃物和影响机扫作业的废弃物。
9、出现四级以上大风或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应暂停机扫作业。
10、机扫后,路面、路牙整洁,无污水、无浮土、无废弃物,达到清扫质量标准要求。
11、作业完成后,应到指定站点卸土,并检查车辆内垃圾是否卸清。
应清洗车辆后,在规定地点停放入位,并做好车辆保洁和维护,保持车容整洁,性能良好。
12、机扫车清扫作业时应保持车速:≤5 km/h。
1、人工普扫时,一般使用大扫把进行清扫作业,对路面、人行道、道牙、沙井口、树穴、花坛周围进行全面清扫。
2、一般的清扫内容和顺序是:一、扫人行便道;二、扫隔离带;三、扫快车道、自行车道;四、扫路牙沟底;五、清理垃圾;六、清掏、擦洗果皮箱。
3、普扫宽敞路面时,可采取二种方式,一是:沿马路横向直线清扫,每扫一把清扫宽度约2-3米,长度视情况灵活掌握。
在风小的条件下,可往复清扫,也可始终选择同一个方向清扫,把垃圾扫到路牙再沿着路牙进行清扫;二是:聚集式清扫,即从马路四周向路牙某点聚集清扫。
4、普扫小街小巷时,可采取纵向清扫、横向清扫、聚集式清扫等不同方式,可根据人、车流量,路面情况等因素灵活掌握。
5、在风大的情况下,普扫作业,要顺着风向清扫,同时应压低扫把高度,所清扫的垃圾要及时清理,以免垃圾被风刮跑,影响工效和作业质量。
6、在人工普扫时,须小心执扫,不得漏扫、甩扫,控制扬尘,避免妨碍行人。
不得将垃圾扫入雨水口、边沟、绿地。
3.3.3、保洁作业在可以采用机扫保洁的地方,应尽可能采用机械作业,加快作业速度、提高作业质量。
尽量减少人工清扫保洁的劳动强度。
3.3.3.2、人工保洁作业人工保洁作业一般分为:“保洁清扫”和“保洁拣拾”。
人工“保洁清扫”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作业区范围内巡回走动,用小扫把、撮箕将路面较为明显的纸屑、塑膜、烟蒂、饮料瓶等垃圾清除干净;人工“保洁拣拾”作业时,采用手工工具(如夹子等),在作业区范围内巡回走动,对发现的零散废弃物进行及时的拣拾清理。
人工保洁要做到“四勤一保”,即:勤走、勤看、勤扫,勤拣,确保地面清洁。
人工保洁时,遇到有人乱丢、乱吐的行为时,保洁人员应当用文明、礼貌用语劝阻;情节严重的,应及时报告行政执法部门处罚。
3.3.3.3、保洁方式的选择各级道路路段或公共场所,具体采用机械保洁或是采用人工保洁作业方式,应根据地段、时间、设备条件等的具体情况确定。
对于繁华商业区等不便于进行机械保洁的路段,应以进行人工保洁为主。
3.3.4、洒水(清洗)作业(1)路面作业时,洒水车车速:20km/h~25km/h。
(2)洒水作业时,不得漏洒(漏冲),注意调整高度和水压,作业结束后,应做到地面及道路相关公共设施周围无泥沙和积水。
(3)清洗作业时,水压调整适当,洒水车、机扫车、人工洗刷相互配合,以消除路面的积泥、沙石、污迹。
清洗被严重污染的路面时,须反复冲洗,直至路面见本色。
(4)洒水车不得倒车洒水3.4、质量标准清扫保洁的质量标准按《昆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相关规定》和《昆明市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质量标准》执行。
3.5、质量控制体系1、建立、健全环境卫生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实行:“抽检—日检—周检—月检及抽查并举”的工作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即:每日的清扫保洁工作质量,由质检员定路段随时抽查监督——由清扫队每日检查路面卫生质量一次——由区级环卫部门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由市城管局按月进行一次(不定期)检查——由各级环卫管理部门随时进行清扫保洁工作质量的抽查。
2、建立奖惩制度,将环卫作业规范的贯彻执行以及环卫作业的质量与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
3.6、安全生产1、环卫工人上班进行上岗作业时必须穿工作服、穿安全反光背心。
2、环卫工人要根据本路段的人、车流量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主动避开行人和车流高峰,以免发生意外。
3、环卫工人在清扫和保洁时,应按车行线反方向清扫,特别在清扫中间护栏时要提高警觉,注意来车。
保洁小车(手推车、三轮车)不能太靠近车行线停放。
清理主车道上的成堆泥土或垃圾时,应在清理点的来车方向100米处设置临时醒目的路障,并做好防护措施。
3.7、工具房及工具存放有工具房的作业区域,清扫工具应放在工具房内,并保持工具房整洁,对工具房外墙的乱张贴、乱涂画应及时清除。
无工具房的作业区域,不得将清扫工具摆放在人行道或公共场所,要将其存放在隐蔽位置,并摆放整齐,不得影响观瞻。
4、公共水域(河道)的环卫作业规范4.1、作业方式及时间1、公共水域(河道)的环卫作业采取:打捞+保洁的作业制度。
2、在公共水域(河道)的打捞保洁范围内,每天必须有至少一次的全面打捞,具体打捞次数视情况确定。
首次打捞应在早上10:00前完成。
3、一级公共水域(河道)的保洁时间,应从10:00至18:00进行8小时保洁。
二级公共水域(河道),应巡回保洁。
4.2、公共水域(河道)打捞作业和保洁1、公共水域(河道)的打捞及保洁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
公共水域(河道)打捞保洁的作业船只,必须处于适航状态,性能完好,证书齐全。
2、打捞保洁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佩戴工号牌。
船容船貌应保持良好。
3、打捞保洁时,作业人员驾船在水面巡回作业,用清捞工具清理水面的纸屑、塑膜、饮料瓶、废弃物等,确保公共水域(河道)的水面清洁、卫生。
4、公共水域(河道)所打捞的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公共水域(河道)垃圾应袋装,应及时收集和运输,严禁裸露堆放在码头、岸边。
打捞保洁的垃圾清运应在上午10:00前、下午18:00前清理上岸完毕,并装入清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场所。
5、垃圾收集、清运作业和管理规范5.1、垃圾收集清运5.1.1、生活垃圾投放1、垃圾的投放和收集应全部实行容器的密闭方式收集或存放。
2、市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院校、各类营业场所(包括集贸市场)应建垃圾投放间(一般可采用砖混垃圾屋、垃圾收集点应实现硬底化,砖混垃圾屋要有给排水设施);配置垃圾桶、箱(玻璃钢垃圾箱(桶)或塑料垃圾桶等容器)。
一般由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负责筹建、购置。
由使用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3、确定垃圾投放点时,应选择方便居民投放,便于垃圾收集作业人员收集,且不防碍市容观瞻的地点。
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
4、所有向外投放的生活垃圾,必须进行袋装并捆扎严密,垃圾袋应禁止流出液体。
按环卫部门、街办、社区、楼院指定的地点和容器投放(垃圾间、桶、箱内)。
按垃圾收集单位公告的投放时间进行投放;5、各垃圾收集点的收集和清运作业时间,应向各被收集单位、居民住户公告;如果变更收集和清运作业时间,应再次履行告知义务。
5.1.2、垃圾收集点管理1、垃圾收集点保洁员对垃圾收集点的垃圾一天至少收集清运两次,做到垃圾不满溢,车走地净。
垃圾收集点周围应整洁,无散落、存留垃圾和污水。
2、垃圾的收集容器、收集设施应无残缺、破损,封闭性好。
收集容器和垃圾收集设施要每天清洗一次,做到外体干净,垃圾收集设施构筑物的内、外墙面不得有明显积灰、污物。
3、垃圾收集点每周应喷洒消毒、灭蚊蝇药物;4、生活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
垃圾收集点应无废旧家具、废弃家用电器等堆积。
粗大垃圾应按指定地点存放,或预约上门服务,用专用车辆清除。
5.1.3、生活垃圾收运作业1、垃圾收集清运人员应统一着装。
进行上门、入院收集清运垃圾作业的人员,应配备统一核发的胸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