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试题
题次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
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遣
D、方便帝王游玩
2、我国古代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这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明想知道科举制首创于哪个时期,你应该告诉他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朝鲜
B、日本
C、大食
D、天竺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子碑,由后人评说她的功过。
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有一位诗人,他的诗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豪迈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人们称他为“诗仙”。
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6、暑假期间,小明在甘肃省看到了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这个石窟艺术群应该是
A、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C、敦煌莫高窟D、秦始皇陵兵
马俑
7、下列遗迹中最能体现我国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8、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描述了唐朝哪位皇帝执政前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9、在《辽、宋、西夏形势图》中,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A、赵匡胤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10、小红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宋代,他有可能看到①农民使用新的插秧农具—秧马②商人云集
瓷都景德镇,选购精美瓷器③杭州织锦工为完成官府任务加班加点④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的商船从泉州出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李清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代表作有
A、《望庐山瀑布》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2、左图是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此画主要反映了北宋开封
A、商业繁荣
B、农业发达
C、人口众多
D、建筑优美
13、在我国历史上,元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域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医科大学的刘莉同学对祖国传统医学特别感兴趣,她想阅读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著作,你应该向她推荐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16、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的嘉靖帝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能对朝中大事及大臣每天生活起居了如指掌。
七年级2班四个同学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争论不休,正确答案是
A、明朝废丞相,设三司
B、明朝实行厂卫制度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明朝大兴文字狱
1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达了左图历史人物
的伟大志向,这个历史人物是
A、班超
B、郑和
C、于谦
D、戚继光
18、学习完明清时期的社会危机这段历史后,杨洋同学对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进行了归纳,与历史相符合的是①废行省,设三司②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9、现年17岁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年轻活佛。
“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赐予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0、小华对清朝乾隆年间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举措进行了归纳,与历史相符合的是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创设“金瓶掣签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判断题(在正确表述的题目后划“√”,在错误表述的题目后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
)
21、唐朝时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唐玄宗。
( )
22、盛唐画家阎立本,人物画和山水画造诣很高,被后人尊为“画圣”。
( )
2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隋朝。
( )
24、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
25、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回族是在元朝时期形成的。
( )
26、 ( )
29、《三国演义》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 )
30、清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
( )
三、材料解析(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共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取经回长安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梵典与华章”,一个重要活动是“重走玄奘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2)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哪个国家曾十三次派出遣唐使?③遣唐使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玄奘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
(4)你认为“重走玄奘之路”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第二年收复了台湾。
此后郑氏政权屯田垦荒,开设学校,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郑成功病逝后,台湾人民给他建祠,称他是“开台第一人”
材料二: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后,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
众各议不一。
施琅遂决意主留。
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无所不有。
此地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
……”圣祖(康熙帝)览琅疏,下部议。
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
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
”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
……
请回答:
(1)郑成功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复了台湾?根据材料一分析台湾人民称郑成功是“开台第一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施琅决意主留台湾的理由是什么?(2分)
(3)对“台湾弃留”问题,康熙帝作出了什么决策?这一决策有何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代为收购出口货物,还代表清政府管束外国商人,传达政令,办理一切与外商交涉事宜。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2)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实行这种对外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四、问答题(10分)
34、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盛世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
请回答: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五、问题探究(10分)
35、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据此回答: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什么?(6分)
(2)张华同学在探究“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与进步所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合理利用四大发明,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身边的实际谈谈张华同学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