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职教育-《城市道路设计》课件:第十章 城市道路附属设施设计(韩宝睿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城市道路设计》课件:第十章 城市道路附属设施设计(韩宝睿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三 首末站设计
1.首末站设计的一般要求
1)首末站的规划设计应以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为依据,并考虑城市景观和环境 保护的需要。
2)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3)首末站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每条营运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数量确定。
2.首末站设置规模确定
1)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 2)首末站的规划用地面积宜按每辆标准车用地90 m2~100m2计算。 3)为了确保首末站的建设规模,回车道(行车道)和候车廊的用地不包含在90 m2~100m2的计算指标内。 4)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
2)天桥桥面净宽不宜小于3m。 3)地道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75m。 4)地道净空不小于2.5米,当宽度大于5米时,应适当加高,减少空间压抑感。
4. 梯道布局
1)天桥和地道每端梯道或坡道的净宽之和应大于桥面(地道)的净宽1.2 倍以上。梯(坡)道的最小净宽为1.8m。
2)考虑兼顾自行车推车通过时,一条推车带宽按1m计,天桥和地道净宽按 自行车流量计算增加通道净宽,梯(坡)道的最小净宽为2m。
停车场出入口视距示意图
(三)停车场的交通干扰问题 停车场位置设置不当可能会给道路造成严重的交通干
扰。 一般规定不得设在主干道旁,可设在次干路和支路上,
不得设在人行横道,远离交叉口。
停车场的交通干扰示例
停车场内 的标志标
线设计
四、自行车停车 1)停放方式 垂直为主; 停车面积(以实际状况为准) 2)自行车停车设施的美化 3)自行车停车设施与换乘 设施。
(二)停车场的服务范围 此处服务范围,通常指人步行所能接受的距离。 1)距离服务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的距离50~100m; 2)风景区、公园等处距离可以达150~250m; 3)与医院、学校、图书馆等地步行距离可以加长。
二、路内停车设计
1.路内停车的设置条件
以下路段和区域不应设置停车泊位: 1)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主道两侧;次干路与支路视交通情况,经交警部门 批准可以设置停车泊位。 2)人行横道、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 、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m以内的路段; 3)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 离上述地点30m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 4)距路口渠化区域20m以内的路段。
3.为便于轮椅自行或推行的方便与安全,应在所有人行道方 向上的台阶处设置坡道。
路段人行横道处坡道及盲道布置图
盲道砖分行进盲道砖和提示盲道砖两类
盲道导向砖和提示砖
注:无障碍步道体系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者应真正从这些特殊人群的用路要求出发来考虑设计问题。
公交站点的覆盖率,300米为半径的覆盖总和占全市面积70%以 上,500米为半径的覆盖总和占全市面积90%以上 路段:交叉口上游:交叉口下游:
地段 市区 市区 郊区 郊区
公交站距设置推荐表
市区 人口密集区 其他地区
近郊区 远郊区
推荐公交站距 350~450 400~500 500~700 700~1000
第四节 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
无障碍步道体系主要工程措施是在人行道体系中设置可供盲 人判别走向的步行道系统和方便过街轮椅上、下人行道的斜 坡道
一、规划设计原则
1.分区域、分阶段规划实施 2.区域内贯通、区域外连续外延 3.强制无障碍坡道设置、合理设置盲道
二、工程设计要点
1.无障碍步道体系包含了盲道和缘石坡道以及过街指引等系列 辅助残障人士出行的系统。 2.盲道一般设在人行道中央。若路侧带较宽,并且在路侧带 范围内设有绿化带,也可以将盲道靠近绿化带设置
3、注意事项
包括停车和通道面积;与停车方式、角度、停发设定等有 关。
2. 路外停车场出入口设置 1)出入口在接入城市道路段,特别应注意符合行车视距的要 求,并应尽量右转出入停车场; 2)停车场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远; 3)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 用双车道;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 距离应大于20m。
3.首末站附属设计内容
1)首末站在设置时既要考虑有合理空间又要服务周边用地的乘客。 2)首末站必须按站内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设置回车道。 3)首末站的入口和出口应分隔开,且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 4)首末站周围宜安排绿化用地。
第二节 人行过街设施规划设计
人行过街设施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规划设计和建设,不仅关系到行人过街的安全和方便,也关 系到车辆的通行效率、城市建设投资与城市景观等因素。
拥挤 延误
干扰 混乱
公交换乘点的设计方法探讨:
目前,对于换乘站的具体设计并无系统规范的方法。对于 公交车站的设计问题集中在换乘人数的估计与站台尺寸。
换乘到达
本区到达
公交枢纽
出发量
换乘离去
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
一、公交停靠站位置规划
公交停靠站间距:相关规范推荐城市内公交站点市区500米左右, 部分地段可以达到800米。郊区甚至达到1000米。然而从实践经验 来看,公交站距短一些可以更好的吸引客流。
(2)类型分析吸引模型 用地特性对停车吸引不同,导致停车差异很大。
(3)停车需求估算的方法
产生率法;回归分析法;交通吸引模型;
居住区的停车场
六、停车场设置地点的选择
(一)位置选择原则 1)停车场位置应结合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组织的需要, 合理分布既要解决近期问题,又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停车场的规模等级应该与其的规划任务一致。 3)新建大型建筑物附近必须设置与之相应的停车场; 4)交通方式转换处设置停车场;
3)考虑推自行车的梯道,应采用梯道带坡道的布置方式,一条坡道宽度不 宜小于0.4m,坡道位置视方便推车设置。
过街天桥效果示意图
•第三节 道路停车场设计
一、道路停车场设计基本要求
1.停车场的分类
(1)按停车用地性质划分 1)路边停车场(路内停车) 2)路外停车场(路外停车)
(2)按使用车型分 1)机动车停车场 2)自行车停车场
2.人行地道设计原则
1)地道布局应结合特定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现有人防工程、商业 活动地域等因素综合考虑 2)地道进出口是否设顶盖及其建筑艺术 3)地道内可按其重要性和功能需要考虑设备、治安、卫生等工作用 房。
3.天桥和地道的净空
1)天桥和地道的通道净宽,应根据设计年限内高峰小时人流量及设计通行能力 计算;
二 公交站点停靠站设计
公交 站点 在路 段上 布置 造成 的瓶 径现 象。
3、公交站点的几何设计
1)公交站点的类型
按停靠环境分:沿人行道布置和沿分隔带布置
按外型分:直接式和港湾式
直接式
沿人行道布置
港湾式
沿分隔带布置
2)公交站点的类型的选择
各种站点类型的特点。(讨论)3)停靠站源自择类型的原则八 停车场设计
一、拟定设计车型
一般选用停车使用比重最大的车型作为设计标准。我国将 设计车型定为小型汽车,以它为换算的标准。将其它各类车型按 几何尺寸分成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和铰接车共五类。具体尺 寸和换算关系如下表:
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关系表
车辆类型
微型汽车、三轮摩托车
机 动 车
小型汽车 中型汽车 大型汽车
Per/(tgh·m)
Per/(h·m)
车站、码头的人行天桥和地道 Per/(h·m)
可能通行能力 Pm
2700
2400
1850
3.人行过街设施的设置条件 1)交叉口平面过街设施 2)路段平面过街设施 3)交叉口立体过街设施 4)路段立体过街设施
二、人行天桥与地道设计
1.人行天桥设计原则
1)总平面设计应符合规划要求 2)天桥建筑应注意艺术性 3)天桥建筑应按不同地域气候特点
一、人行过街设施设置的条件
1.人行过街设施的类型
根据人行过街设施与车行道竖向位置关系,人行过街设 施分为平面过街设施(包括信号控制人行横道、无信号控制 人行横道)和立体过街设施(包括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 两类四种形式。
2.人行过街设施的通行能力
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地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类别
人行横道 人行天桥和地道
0.06 0.2
2.停车泊位布局类型 停车泊位布局通常有三种: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 平行式:设置于路边停靠时,占用空间较小,但由于用地紧 凑,车辆只能倒车入泊位,当路侧交通繁忙时,该模式可能影 响交通秩序。一般小车泊位尺寸设置为6m×2.5m。
平行式
斜列式:车辆驶入驶出泊位比较容易,占用通道宽度较窄。但 有顶角部分面积浪费。当道路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较宽时,斜列 式也可用于路边停车。
(3)按停车场服务对象分 1)专用停车场 2)公共停车场
(4)按停车场地的使用分 1)临时停车场 2)固定停车场
(5)按照停车平面的位置分类 1)地面停车场 2)地下停车场 3)立体停车场
一、车辆停放特征
(1)停车目的:指出行活动中有目的的路边或路外停放。
(2)停放时间 :指车辆在停放设施实际停放时间,它是 衡量停车处交通负荷与效率的基本指标之一。
斜列式
垂直式:车辆排列紧密,空间利用效率最高,是常见的停车场 布局方式。但垂直式驶入泊位不便,且通道要求最宽。
垂直式
多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时,每组长度宜在60m以内,每组之 间应留有不低于4m的间隔。
停车泊位组合设计
注:路内停车泊位应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其数 量应不少于停车泊位总数的百分之二。
铰接车
二轮摩托车 非
机
自行车
动
人力三轮车
车
总长
3.2 5.0 8.7 12.0 18.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