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详细)114页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详细)114页
1.GSG水源螺杆机组 2.VKC水-水机组 3.PS\PH水-风机组
GSG水源螺杆机组
特点及适用场合
单机冷量大,效率高,可以分段调节或无级调节,可用于夏季制冷冬 季制热。适用于影剧院、酒店、办公楼、商场等大型场所.。
R22 制冷量:134KW~3192KW R134a 制冷量:144~956KW
35~45
34~45 12~20 18~23 18~23
注:摘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空调负荷详细计算
5.渗透空气冷负荷 通过外门开启及围护结构缝隙渗入室内的空气量按可按下述方法计算:
(1)、由于外门开启而渗入的空气量G1按下式计算: G1=n*Vm*γ w 式中G1——由于外门开启而渗入的空气量(kg/h); n——每小时的人流量(人次/h); Vm——外门开启一次(包括出入各一次)的空气渗入量[m3/(人次.h)],按下表选用; γ w——室外空气密度(kg/ m3 )。 Vm值[m3/(人次.h)]
11
摘自《暖通空调· 动力》
空调负荷详细计算
在做施工设计时,必须进行详细的负荷计算,且详细的负 荷计算有利于准确确定空调的初投资和保证良好的运行效果。 所以详细的负荷计算在设计时是非常有必要的。空调负荷详 细计算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空调负荷
通过 围护 结构 传入 的热 量
透过 外窗 进入 的太 阳辐 射热 量
1.外墙冷负荷 要计算通过外墙的传热负荷通常要知道外墙的结构类型、 外表面颜色、传热系数以及其朝向。具体可按当地的节能 标准取数。
空调负荷详细计算
2.外窗冷负荷 外窗冷负荷与外墙冷负荷不同,它包含两部分,由于温差传热形成的负 荷与由于太阳辐射所形成的负荷。 1)温差传热负荷 计算公式:Qc=K³F³Δ t K-窗的传热系数 W/m² ˚с F-窗的面积 m² Δ t-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 ˚с 计算时需确定的原始参数为: 窗的面积,窗的传热系数。 • • • • 2)太阳辐射负荷 Q=F³Xg³Xd³Jwt Xg-窗户的构造修正系数 Jwt-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 设施外窗的太阳总辐射强度 W/m² • 地点修正系数 计算时需确定的原始参数为:窗 的种类,窗玻璃遮挡系数,窗 玻璃内遮阳系数,窗的阴影面 积。
注:摘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四、中央空调系统水系统设计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水系统流程图来介绍什么是中 央空调的水系统及其原理
冷媒循环 水循环 室 内 末 端 地 埋 管
压 缩 机
冷凝器
蒸发器
节 流 装 置
源侧 水系 统 负荷 侧水 系统
原理图(流程图)
由上图可知,地源热泵空调水系统通常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水源热泵机组 二.末端设备 三
房间名称 旅馆客房 商店营业厅(首层) 室内人数(人/m2) 0.1~0.15 1.0~1.2 照明负荷(W/m2) 16~20 35~45
商店营业厅(其他层)
精品商场 餐厅、宴会厅 一般办公室 会议室
0.5~0.8
0.3 0.5~1.0 0.1~0.23 0.4~0.5
• • • •
2)Wr=n³W³Cr n-空气调节房间内的(人) W-每个人的散湿量 g/h Cr-群集系数
空调负荷详细计算 4.照明冷负荷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根据照明器材的类型及安装方式的不同,按 下式计算: 1).白炽灯 CL1=N³N1³Ccl1 2).明装荧光灯(镇流器安装在空调房间内) CL1=(N1+N2)³n1³Ccl1 3).暗装荧光灯(灯管安装在顶棚的玻璃罩内) CL1=N1³n1³n2³Ccl1 式中 CL1-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N-白炽灯的功率(W) N1-荧光灯的功率(W) N2-镇流器的功率(W),一般取荧光灯功率的 20%; n1-灯具的同时使用系数 n2-考虑灯罩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等情况,当 荧光灯 上部有小孔时,取 n2=0.5-0.6,灯罩上无孔时, 视顶棚通风情况取0.6-0.8。 Ccl1-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系数
冷负荷指标(w/m2)
110~160 180~250 300~500 150~200 200~400 180~250 160~200 200~350 180~250 200 130~200 120~160 160~200 120~200
影 剧 院
体 育 馆
空调负荷估算指标
以下为《技术措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指标。
注: 地下水式可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设计。
VKC水-水机组
特点及适用场合
机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平 稳、管理方便.而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进行自动增卸 载调节能量。 具有热回收功能,可提供免费生活热水。 其中全热回收型机组, 制 冷 具有制冷,制热,制冷+热水, 量 : 制热+热水,热水五种模式, 8 真正“一机三用”功能。 29
空调负荷详细计算
3.人体冷负荷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和散湿量按下式计算:
1)人体散热冷负荷 CLr=n³(q1³C+q2)³Cr CLr-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n-空气调节房间内的人数(人) q1-每个人散发的显热量(W) q2-每个人散发的潜热量(W) C-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该系 数取决于人员在室内的停留时间及由进入 室内时算起至计算时刻的时间。对于人员 密集的场所,如电影院,剧场,会堂,体 育馆等,可取1;24h内室温不能保持恒定 (夜间停止使用),取1。 Cr-群集系数
Ⅰ.水泵 Ⅱ.冷却塔 Ⅲ .集、分水器(无系统分区时无此设备)
Ⅳ.膨胀水箱(高位及落地式两种) Ⅴ.水处理装置
Ⅵ.全自动软化装置
李建腾讯博客
2014年5月
目录
一、地热能交换系统简介 二、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 三、空调负荷计算
四、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
五、中央空调风系统设计 六、地埋管的设计
一、 地热能交换系统简介
主要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
1.地埋管
1.1水平埋管 1.2垂直埋管
2.地表水 3.地下水
1.地埋管
1.1水平埋管
优点: • 室外施工费用相对较低 缺点: • 室外占地面积较 大 一般适用于小型的而且具有足 够占地面积的地方。
~
6
KW
主要用于中、小型 宾馆、办公、医院、药 厂、等场所.
PS/PH水-风机组
特点及适用场合
• 方便独立计费,免除物业管理纠纷 • 各户独立操作,实现自由制、制热, 达到传达四管效果 • 具有回收建筑物内余热功能 • 系统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
• 系统布置紧凑、灵活
• 省掉中央机房,减低公共部分管道 的占用空间 • 无需一次投入主机,分散投资压力
按空调面积估算
序号 建筑物类型及房间名称 冷负荷指标( W / m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旅游旅馆:客房标准 西餐厅 中餐厅、宴会厅 小会议室(允许少量吸烟) 图书阅览室 舞厅(交谊舞) 办公 公寓、住宅 医院:高级病房 影剧院:观众席 餐馆 80~ 110 160~ 200 180~ 350 200~ 300 75~ 100 200~ 350 90~ 120 80~ 90 80~ 110 180~ 350 200~ 350
转门
一扇以上 1.00 0.90 0.60 0.30
(2)、通过围护结构、门、窗渗入室内的空气量G2可按换气次数估算: 注:摘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 G2=V* Φ *γ w 力》 式中G2——围护结构、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空气量(kg/h); Φ ——每小时的换气次数,与房间容积和门、窗的多少有关,一般可按下表 估算; γ w——室外空气密度(kg/ m3 )。 换气次数Φ 值 容积V Φ 500以下 0.70 500-1000 0.60 1000-1500 0.55 动力》 1500-2000 0.50 2000-2500 0.42 2500-3000 0.40 3000以上 0.35
每小时通过的 人数 100 100-700 700-1400 1400-2100
普通门
单扇 3.0 3.0 3.0 2.75 一扇以上 4.75 4.75 4.75 4.00 单扇 2.50 2.50 2.25 2.25
带门斗的门
一扇以上 3.50 3.50 3.50 3.25 单扇 0.80 0.70 0.50 0.30
主要办公、宾馆、医院等场所.
三、负荷计算
空调负荷估算指标
在没有掌握具体空调房间的面积、性质、使用对象等情况下,仅知 道整个建筑的面积,可通过建筑面积来估算确定空调负荷。
按建筑面积估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房间名称 冷负荷指标(W/m 2 ) 1. 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
注:
4.
5.
120~ 160
摘自《暖通空调.动力》
空调负荷估算指标
在需要进行工程方案的初步设计及报价时, 可通过下表对空调负荷进行估 算,以下为部分WFI常用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指标。
顺序 1 2 3 4 中餐厅、宴会厅 会议室 中厅、接待室、商店、小卖部 理发、美容 健身房、保龄球 弹子房、棋牌室 室内游泳池 办公室 舞厅、夜总会 首层 一般 领导 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 客房(标准层) 西餐厅、咖啡厅 酒吧 大 冷负荷指标(w/m2) 120~160 200~250 250~300 350以上
人体 散热 量
照明 散热 量
设备 等其 他内 部热 源的 散热 量
食品 或物 料的 散热 量
渗透 空气 带入 的热 量
伴随 各种 散湿 过程 产生 的潜 热量
空调负荷详细计算
首先我们对由于围护结构传热产生的冷负荷进行计算,建 筑的围护结构一般分为内围护和外围护结构,与室外空气接 触的围护结构被称为外围护结构,顾名思义,内围护结构就 是与建筑内其他相邻房间的间隔结构。这两项在负荷计算中 要分别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