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础PPT 课件—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学基础PPT 课件—个体心理发展
1961年“观察学习”实验:
(三)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
展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 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欲期(0 - 1 岁) 2、肛欲期(1 -3 岁) 3、性器欲期(3 -6 岁) 4、潜伏期(6 - 11 岁) 5、青春期(11、12 岁开始)
语言的关键期.(印度”狼孩”) 绝对音高感知能力的关键期.(4-7岁)
母亲印刻(K.Z.Lorenz,1952)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关键期
1—3岁 4—5岁 0—4岁 5岁左右 10 岁 以 前 5岁以前
心理发展的内容
口语学习 书面语言学习 形象视觉发展
掌握数概念 外语学习 音乐学习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
发展的全程来说,有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各阶段的先后顺序是固定的,不能超越,也
不能颠倒. 如: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着从上到下,
从中心到外周,从大肌肉群到小肌肉群的原则.
3,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 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的,有一定的发展 加速期. 从出生到幼儿期(三岁以前):第一发展加速期. 青春发育期是第二发展加速期.
7、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说说影响性格成长 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
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 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 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发展既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变化;既指向 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
第二节 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感知能力发展 对于儿童而言,感知觉是他们最早发展,运用
最熟练的心理过程.
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定向反射去习惯化
定向反射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都会产生定
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就会起变化,注意力 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立即停止。 如果隔很短一段时间刺激物又重新出现,引出定 向反射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同样的刺激物如反 复出现,最后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这种现象可称为定向反射习惯化。
如: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的发展.
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 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
如:在个体获得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他对其 他语言的发音能力明显降低了.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 年龄阶段的影响:接受教育的年龄 历史阶段的影响:战争,经济状况 非规范时间的影响:疾病
毕生发展已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 基本思想: 1.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心理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也 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人的一生 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 的不同成分和特征,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 相同的.
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但不同个体的
心理发展又是千差万别的.
5, 发展的关键期 是指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
的最佳时期. 劳伦兹对”动物印刻”的研究.(出生24小时)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在某一个特殊的
年龄阶段,儿童学习某种行为、经验比较容易, 效率最高,错过了这一时期弥补非常困难,这 一时期被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自然成熟说)
格塞尔认为,成熟(由内部因素控制)决定 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环境只是支持、改变 和控制儿童的成长(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
双生子爬梯实验。(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 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成熟 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二)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 个心的刺激物,这时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 明他能将新刺激物与旧刺激物加以区别。这种恢 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定向反射去习惯 化。
感觉和运动的发展
刚出生,婴儿的视觉并不成熟,新生儿是高度 近视眼.
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毕生发展观。 2、掌握关键期的基本含义。 3、了解一些心理学派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看法。 4、用自己的话说清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 化。
5、理解并记住皮亚杰提出的思维发展的四个 阶段及主要特征。
6、解释依恋的含义,并说明依恋与其后心理 发展的关系。
学习过程。他提出了教育万能论,认为环境和 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忽视儿童的主动 性和自觉性.
给我一打健康而体型健全的婴儿,给我专门 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从他们之中任意选一 个,都能将他们培训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 小偷,而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禀性如何, 也不管他们的祖先是什么种族.
(四)相互作用论
主要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 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 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 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代表人物: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
皮亚杰认为,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
毕生发展观
华生
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强 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通过强化就能随意塑造 出一个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
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社会学习理 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大量社会性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的形式获得 的。
三个学者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 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
个体心理发展的表现: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
方面的变化。它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 ②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③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④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生命的历程
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个体心理随时间呈现发展的连续性进程,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