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要点梳理考点梳理在全国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是较普遍和广泛的,各种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丰富,所占分值较多。
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对记叙文阅读的复习,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了解有关记叙文阅读的考点及相关文体知识,二是加强记叙文阅读训练,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阅读能力。
近年中考记叙文(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阅读考查的热点主要有:1.绝大部分阅读材料取自课外,不仅注意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本本身的审美意趣、价值取向。
注重对阅读文本的词句理解、中心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赏析鉴赏、启发感受等方面的考查,进一步说,是整体感知与局部精读的统一。
2.选文视野开阔、文化内涵丰富,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道德、人生等多个领域,体现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
3.题型更加灵活。
这一点在开放性试题上尤为突出。
4.主观性试题与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与表达能力,凸显考生的体验性感知。
知识梳理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人、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串、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在本章指导大家阅读分析的是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的记叙文。
2.记叙文的分类A.根据写作的内容与方式,记叙文可以分为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
简单记叙文就是线索比较单一,事情比较简单。
复杂记叙文线索较曲折,事件比较复杂。
B.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的主题。
叙事类的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表现主题。
写景类的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的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但有些时候,记叙的某些要素可以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需作者交待读者就明白。
掌握记叙的要素,可以较好的掌握全文,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
在记叙文的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要重点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是最常用的记叙顺序。
如《藤野先生》。
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叙述介绍,再叙述先发生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有关情节,再回到原来的记叙顺序中。
5.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阅读记叙文,要清楚地掌握记叙文的内容。
除了搞清记叙的要素和顺序外,还要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线索。
找到了线索就抓住了关键,便于驾驭全文。
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
②以人物为线索或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如《荔枝蜜》写从不喜欢蜜蜂到喜欢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
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互交往,暗线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故乡》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
如《登上地球之巅》⑤以地点变化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分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很多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背影》、《藤野先生》、《竞选州长》等。
但在阅读时要注意第一人称的“我”有些是作者本人,写的真人真事,如《背影》、《藤野先生》。
而有些作品文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
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郞士,《竞选州长》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阅读要特别注意。
第三人称写法不受限制,较开阔充分,使用第一、第三人称各有特点。
有些文章人称转换较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使用三种人称,要仔细体会转换的技巧。
6.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记叙的中心就是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景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中心的建立要有足够的材料作基础,材料要为中心服务,材料要典型,新颖,有代表性,能很好的为中心服务。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做到深入三分析:A.分析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品质。
如分析《变色龙》一课时,要抓住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生活的沙俄社会,联系他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多变,分析他媚上欺下的沙皇走狗形象。
B.分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人物性格,如《孔乙己》中写长衫客与短衣帮的不同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对立,提示了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性。
C.分析文学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
②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也要做到三分析:A.分析记叙的要素B.分析事件C.分析事件中的人物7.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是除了以记叙、描写为主以外,还要运用议论、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有不同的作用。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如《故乡》中对喂鸡工具“狗气杀”的说明,对闰土要的草木灰的说明,文字一般简明扼要。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的评论,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开头,结尾及中间叙事后的议论文字。
议论中有的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有的则集中几段文字进行。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抒情的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过程中抒情。
8.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影,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景物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点出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和天气的酷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使读者似乎亲临"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情景。
为了突出天气的酷热,作者描绘了那天街上的情形:“街上的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垂着”,写出烈日下柳树的特征,又写“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接着写狗、骡马和人的反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
接下来写“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祥子拉车时天气酷热的气氛,表现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社会环境的描写,如《变色龙》一文的开头:“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段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沙皇残暴统治下的黑暗和萧条,写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社会生活环境,写出了人物的阶级和社会根源。
9.关于散文A.定义:散文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
B.分类:按内容不同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
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情怀;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议论散文:评析社会现象,斥丑赞美。
其中以抒情散文居多,如《白杨礼赞》、《春》等;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如《藤野先生》、《菜园小记》等;议论散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谈骨气》等。
C. 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规律性知识A. 结构: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这是理解文章分析结构的一把金钥匙。
B.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在开头,有的是文章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或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C. 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象征、白描、以小见大,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D.表达方式:散文的表达方式,关键要把握环境描写和间接抒情;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情;社会环境点示背景;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
10.关于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要素: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故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中的人物,是根据生活创造出来的,和真人真事不同。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真人为模特,把其他相似的人和物集中到他身上;另一种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塑造人物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一般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塑造人物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具体描写;既可以与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描写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也可以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的情节结构,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
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品味小说的语言;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