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原理
不同扫查模式形成的声像图
线扫
弧扫
扇扫
频率与分辨率和穿透力
一般成像的频率范围: 心脏:成人 2 ~ 4 MHz 儿科:3 ~ 8 MHz 新生儿:4 ~ 10 MHz 腹部:成人 2 ~ 4 MHz 儿科:4 ~ 8 MHz 新生儿:4 ~ 10 MHz 外周血管:5 ~ 10 MHz 小器官:7 ~ 12 MHz 腔内:4 ~ 9 MHz 经食管:成人 3 ~ 7 MHz 儿科:4 ~ 8 MHz
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电/声转换
主机:
声束形成 信号处理 图像处理 存储和传输
显示
显示器 外围设备
打印机、录相机等
超声设备的构成
探头(换能器)
种类、用途 参数:频率、振元数等 其他:材料、新技术等
探头构造及工作原理
压电晶片厚度与超声波频率成反比
厚度为1mm晶片的自然频率约为1.89MHz 厚度为0.7mm晶片的自然频率约为2.5 MHz。
受角度影响、受其他运动影 响、易混迭、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Color Doppler Energy 利用散射回来的多普勒信号中的振幅(能量)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示的不是速度参数,而是 与血液散射量相关的能量信号。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速度图与能量图的区别
彩色多普勒速度图
0.41 cm/s
灰度(对比度)分辨率:
是指对两个相似密度的物体的识别能力 识别相似密度组织之间细微差别的能力,看到细微的差别 描述256灰阶的不同灰阶图用于组织结构的对比分辨
一般来说,轴向分辨率为波长的2到4倍
侧向(横向)分辨率:
是指对垂直于超声波束轴方向上可区分的两 个点目标的最小距离 侧向分辨率取决于超声波束的宽度和波束 聚焦情况(探头的晶片数量及种类有关)
换能器 超声束 声透镜
一维电子聚焦
动态孔径
换能器 阵元
换能器 阵元
从一维到二维结构的演变
从一维到二维结构的演变
厚度方向聚焦
宽频成像
融频成像
动态接收:近场接收高频,远场接收低频,组合成一幅图像。
宽频成像-变频成像
宽频带探头是变频的基础 多个中心频率,可视可调
• 操作者可根据不同病人、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需要,灵活 选择
所谓曲别针试验
发射声束
接收声束
发射复合
接收空间复合成像
发射声束方向保持不变 从不同角度接收回波信号
孔径1B 孔径1A 孔径2A 孔径2B
频率复合成像
利用不同频率的图象复合(基波)及基波、谐波复合成像。 基波复合具备高低频率成像的高分辨力及高穿透力的优点。 基、谐波复合可获得基波、谐波成像的优点。
利用造影剂微泡在超声的作用下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进行成像 发射频率 fo 探头
信号 强度
fo
基波
谐波 深度
2fo 接收频率 2fo
组织谐波成像
优点:
谐波提取-滤波
Step1: 发射宽频基波
2 5
–
消除近场伪像和噪声干扰
– 提高穿透力、提高对比分辨率 – 临床上对成像困难的病人,可明显改善二维图像质量, 增强心内膜、肿块等边界显示
超声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是机械波,必须在介质中传播 在不同密度的介质分界面上,声波将发生反射、折射、 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 随着超声的传播,超声信号强度不断衰减 超声在密度越高的介质中传播越快,在空气中迅速衰减
海洋
潜艇
空气
液体
固体
超声设备工作基本原理
探 头
超声设备的构成
探头(换能器):
历史-医学超声 50 年
超声基础原理
市场部 娄玉强
分辨率逼近物理极限(1540米/1400万=0.001米)
什么是超声
概念: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可以通过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频谱
0Hz 次声波 次声武器 20Hz 20KHz 1MHz 超 无损探伤 图像诊断 30MHz 400MHz 声 声学显微镜 可听见声音 耳朵
正频移
负频移
彩色多普勒成像
CFM
快 色标 迎向 慢 背向 快
彩色多普勒成像-速度图
彩色多普勒速度图 (CDV) Color Doppler Velocity
通过信号的自相关运算获得速 度、加速度、方差等信息 彩色编码血流的方向 朝向探头的为红色 背离探头的为蓝色
平均值
彩色血流成像(CFM)是在二维声像图上叠加彩色实时血流显像 每一个彩色的点表示小区域内血液流量的平均值,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速度 通常红色表示朝向探头的血流方向,蓝色表示背离探头血流方向
低频 分辨率 穿透力: 更强 高频 超声波的衰减: 更好 超声波的衰减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频 率的2/3方成正比。 高频衰减大,低频衰减小(穿透力强)
超声成像模式
成像模式:
A型(Amplitude modulation) M 型(Time-motion mode) B 型(Brightness modulation) 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频谱多普勒(Spectral Doppler)
Xmit MHz
Wide Band
Step 2: 接收宽频基波和谐波
2 4 Harm. 5 10 Rcv
Step 3: 滤波器滤除基波
2 5 10 Filter
Step 4: 显示窄频谐波
Narrow Band
5 10 Result
基波成像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
谐波提取-脉冲反相谐波
Spectrum
Spectrum
Pulse Wav
发射和接收是同一个晶片 卓越的距离分辨率 (Range Resolution) 流速测量上限值受奈奎斯特频率限 制 脉冲重复频率(PRF)决定流速的 测量范围,极限约 5 ~ 7m/s 单晶片
最高峰
收缩 舒张 舒张结束
v
血管
v
血管
脉冲波与连续波
发射与接收 脉冲波PW 连续波CW 一个晶片完成 一个晶片发射 一个晶片接收 优点 距离分辨率 高流速无混迭 缺点 流速上限低 无距离分辨率 适用部位 腹部、外周血管 心脏
变频成像
选频接收:选择某一频率发射、并进行接收,形成图像。
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独立变频
• 对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的调节不影响二维图像质量
宽频+变频--有效地解决探头分辨率与穿透力的矛盾
名词解释-时间增益补偿
随着超声穿透组织,信号逐渐衰减。 时间增益补偿(TGC)可以对特定深度的信号进行放大。
频谱多普勒
V (cm/s): 血流速度 C (cm/s): 声速(1530m/s) (度): 血流与超声波束之间的夹角 Δ f(Hz): 多普勒频移 f 。(Hz): 超声频率 角的调整: cos 误差变化 30° 0.866 3.2% 33° 0.839 70° 0.342 17.1% 73° 0.292
名词解释-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对两个靠近物体的识别能力,即对图象的区分
轴向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分辨率 对比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侧向分辨率
PW
CW
名词解释-空间分辨率
轴向(纵向)分辨率:
是指沿超声波束轴方向上可区分的两个 点目标的最小距离
轴向分辨率由波束的波长及脉冲宽窄所决定
轴向分辨率 高 低
名词解释-对比分辨率
有速度 有方向 敏感度低 易混迭、伪像 角度依赖性
无速度 无方向 敏感度高 无混迭 角度非依赖性
V C θ=
fD
2 v cos f0 c
皮肤
0.41 cm/s 0.41 MHz
v
血管
频谱多普勒的角度依赖
C•Δf V(cm/s)= 2cos • f。 血流 血管 V 超声波束
最早的工作方式:A型
皮肤
工作方式:M型
探头 时间轴
深度
M模式中的M表示运动,M模式通过B模式图象来显示一 个光标,然后在以时间为轴线的波形图上表示其运动状 态。通常M模式用于检测心脏及胎儿的心率。
工作方式:M型
工作方式:B型
二维灰阶成像
多普勒效应(Doppler)
超声在探测移动的目标时,其回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利用多普勒效应可检测物体有无运动,及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比如检查有无血流、血流的方向和速度,以及心肌运动
孔径1的视线
孔径2的视线
改善图象分辨力、穿透力、抑制噪声。
接收复合
超声扫描线
频率复合成像-基波复合
频率复合成像-基谐波复合
发射1
谐波成像
发射复合
复合成像
发射2
基波成像
谐波成像
组织谐波:Tissue Harmonic Imaging
利用超声在人体内传播和反射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进行成像 例:发射2MHz,接收4MHz
压电晶片的两面镀有银层,作导电极板
1 mm
主机
功能 外形、超作面板、探头接口等
显示器
种类、大小、调节等
外围设备
超声探头种类
线阵(血管、小器官) 凸阵(腹部、妇产科) 相控阵扇扫(心脏) 经食管探头(TEE) 腔内探头(妇产、泌尿) 容积探头(三维成像)
多普勒血流流速测量
彩色多普勒成像可定性的观测血流走行、速度快慢以及方向等信息 但无法定量的获得血流的速度等重要生理参数 fd F0 = 多普勒频移 = 探头发射的多普勒频率 = 血流的速度 = 声波的速度(1540 米/秒) 声束和血流方向之间的夹角 f0 fD 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