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区域地理《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高中区域地理《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区域地理-----《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是区域地理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初中的基础知识,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区域地理的分析。

本部分初中地理的学习重在感官上的学习和简单常识的了解,而高中地理对于本部分的学习则注重对其区域的定位和分析。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归纳提升的过程。

总体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强调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其人文地理特征。

不同地位位置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而自然地理特征又会对人文地理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上呈现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本节课的学习也是让学生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对于欧洲西部自然地理特征的掌握主要依据初中地理的学习,及高中地理中的补充。

而对其人文地理特征部分,重点强调其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区位优势条件的分析。

总体上也是在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符合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主线——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也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范围;
2.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掌握欧洲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对其进行区位条件分析。

4.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并学会分析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
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去分析鲁尔区的兴衰,并探究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借鉴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教学重点】
1.欧洲西部的气候成因。

2.分析欧洲西部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
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分析鲁尔区的兴衰,并探究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借鉴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工具】自制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展台。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PPT展示,并标注重难点,学生把握。

【自主学习反馈】出发之前首先来看一下同学们对欧洲西部有哪些了解,是否做好了旅行准备。

课前学生已经对本部分有了基本的掌握,由学生介绍通过自主学习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介绍:1地理位置;2 自然地理特征;3 人文地理特征。

PPT展示画图内容,学生明确其区位特征。

1.经线: 0°,20°E 纬线:40°N,60°N;
2.欧洲西部的主要风带和洋流的大体位置。

【承转】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旅行准备,那我们出发吧。

首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欧洲西部一个美丽的岛国—英国。

来到了这里,首先感觉是这里气候温暖,但是空气湿度很大,这应该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生:温带海洋性气候。

师:在北美的西部也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为什么在欧洲西部其分布的范围如此之大,如此显著呢?完成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一】探究欧洲
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
因。

(提示:根据自主学习中
图1和图2相关内容,结合欧
洲西部地形图,小组合作探究
3分钟。


【学生展示】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课件展示答案,师点拨,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归纳提升1】气候成因的分析:的学习应该达成哪些目标。

明确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基础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气候成因的分析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承转】一个区域的气候都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欧洲西部的乳畜业大国—荷兰去看一看。

来到荷兰看到其重点发展牧业而少种植业,原因何在?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二。

【合作探究二】:探究荷兰重点发展乳畜业,而非种植
业的原因。

材料一: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北海沿岸,气候温凉,日
照少、多阴雨天气,如图II所示。

欧洲西部农业发达,尤其是乳畜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
重很大。

在荷兰,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高达65%。


兰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在农业构成中,乳畜业占43. 8%.园艺业占39. 5%。

荷兰的玻璃温室面积约10420公顷,约占世界现代温室面积的1/4,以“玻璃城”名于世。

(提示:结合材料一及问题中相关内容,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其他同学相互补充,教师点拨。

课件展示答案,并引导学生归纳提升。

【归纳提升2】1.乳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强调:
2.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
【承转】通过两站的旅行,看大家的收获如何,一起检测一下。

完成体验高考部分。

【体验高考】(2010山东卷)(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8分)
巩固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提升能力
运用高考题真实感受高考,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全面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同时检测学生
(2)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学生展示】通过实物展台进行展示,学生点评。

【承转】鲁尔区正是借助于这些优势区位条件,使得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但这个过程中鲁尔区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鲁尔区的精彩之处在于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优雅转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鲁尔区现在的样子。

进入第三站—鲁尔区。

鲁尔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区。

而我们临沂却正为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所困扰。

请同学们积极的为临沂发展献计策。

【合作探究三】探究临沂工业转型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材料二:鲁尔区依靠其优势区位条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

为了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鲁尔区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优雅转型,发展成为环境优美、工业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区。

临沂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很大比例上是“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型企业。

因此,目前临沂的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

(提示:结合材料二及临沂的现状,探究临沂工业转型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学生展示】学生自由展示个人对策和想法。

【归纳提升3】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师:通过以上三站的旅行你学到了哪些?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师:本节课的学习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典型一课,首先进行区域定位,明确其区域地理特征,明确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当堂检测】
(2010全国卷1)(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业整治措施的迁移应用能力。

掌握区域复习的一般方法。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
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
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
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
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
形、气候条件。

(12分)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16分)
【质疑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们再一起探究。

【承转】在这堂课中,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认真学习。

希望同学们每一节课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为咱们临沂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朗诵】全体起立,大声朗诵《少年中国说》选段。

通过全国卷高考真题,学生真实了解高考难度,并学会如何规范答题。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