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7春北交《交通需求管理》在线作业一
17春北交《交通需求管理》在线作业一
4.客流预测值偏大,实际客流远远小于预测值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小汽车与地面公共汽车大量排放NOx、等有害污染物,已经成为城市公害。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运输量调查是调查规划区域内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轨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下面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与交通关系错误的是
A.土地利用决定交通源
B.土地利用决定了交通空间分布
C.土地利用决定了方式选择
D.土地利用决定了出行强度
正确答案:
14.预测后评价系统的四种基本构成要素中,表现为客流预测的是
A.输入
B.处理
C.输出
D.反馈
正确答案:
15.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方式的原因,下面错误的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 TOD模式与SOD模式相比,TOD模式线路投入风险大,客流指标相对偏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土地利用法进行客流预测时,换乘量是轨道交通线之间的换乘量,包括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北交《交通需求管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B.正确
正确答案:
2.世界各主要大城市大多采用“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因此在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的交通量较其他交通方式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增量分配法(Incremental Assignment Method,简称IA分配法)是一种精确的平衡分配方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2.轨道交通需求分析主要包括()
A.城市土地利用分析
B.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与数据处理
C.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D.客流预测
正确答案:
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包括()
A.市郊铁道
B.地下铁道
C.轻轨交通
D.索道
正确答案:
4.出行生成预测常用的代表性方法有()
A.增长率法
B.原单位法
C.交叉分类分析法
A. 1,2,3,4
B. 1,3,2,4
C. 1,2,4,3
D. 2,1,3,4
正确答案:
9.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出现的特征不包括()
A.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开发区、居住小区等不断向郊区扩展
B.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动
C.居民组合发生着质的变化
D.城市人口大幅度下降
正确答案:
10.下面集计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D.动力资源和矿场资源
正确答案:
北交《交通需求管理》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15分。)
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布局特性、交通出行特性、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及相互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不够
B.交通症结的把握不准,规划方案的制定缺乏有的放矢
C.只关注轨道系统的评价
D.缺乏对轨道交通与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的联系水平、交通发展战略及策略的系统分析
正确答案:
4.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A.出行者特征,出行的特征,出行目的
B.出行者特征,出行的特征,交通设施的特征
C.交通设施的特征,出行的特征,出行目的
D.交通设施的特征,出行目的,出行的特征
正确答案:
5.不同的用地性质对不同目的的出行具有不同的吸引强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商务办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用地类型对工作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A.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中心城市再改造化、中心城市集聚化
B.中心城市集聚化、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中心城市再改造化
C.中心城市集聚化、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中心城市再改造化
D.城市郊区化、中心城市再改造化、中心城市集聚化、郊区城市化
正确答案:
18.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数量型指标主要包括客运量与客流量,下面哪个不是客流量指标
正确答案:
6.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有两个基本规律:第一,一个分区中,住宅数量越多,();第二,非住宅用地越多,()。
A.产生量就越多,吸引量越多
B.吸引量就越多,产生量越多
C.吸引量就越少,产生量越少
D.产生量就越少,吸引量越少
正确答案:
7.下面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与交通关系错误的是
A.土地利用决定交通源
A.运行速度
B.客流量
C.运营成本
D.运行效率
正确答案:
8.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有两个基本规律:第一,一个分区中,住宅数量越多,();第二,非住宅用地越多,()。
A.产生量就越多,吸引量越多
B.吸引量就越多,产生量越多
C.吸引量就越少,产生量越少
D.产生量就越少,吸引量越少
正确答案:
9.城市与公共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不包括()
正确答案:
5.不同的用地性质对不同目的的出行具有不同的吸引强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商务办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用地类型对工作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B.学校等教学用地对上学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C.公园、游乐场等公共用地类型对娱乐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D.城市中心的用地对交通吸引强度大于城市其他地区
B.土地利用决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通空间分布
C.土地利用决定了方式选择
D.土地利用决定了出行强度
正确答案:
8.国外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问题的研究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古典经济学派的区位论中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讨论(2)芝加哥学派(3)城市地理学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4)多元化阶段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A.平均运距
B.客流强度
C.各换乘站的换乘量
D.全日单向断面客流量
正确答案:
19.城市与公共交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不包括()
A.城市结构
B.土地开发密度
C.城市设计
D.土地价格
正确答案:
20.自然资源中,与交通运输关系比较密切的是
A.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B.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
C.社会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
B.非集计模型计算工作量较集计模型小
C.非集计模型需要的样本数量较小
D.非集计模型以明确的行为假说为基础,逻辑性强
正确答案:
12.下列方法中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是
A.采用“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B.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
C.为限制发展私人交通,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D.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应该大力增加土地开发强度
A.城市结构
B.土地开发密度
C.城市设计
D.土地价格
正确答案:
10.居民出行特征有
A.出行目的,出行的时段,出行的方式
B.出行的时段,出行的方式,出行的距离
C.出行目的,出行的时段,出行的距离
D.出行的时段,出行的距离,出行的方式
正确答案:
11.下面非集计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非集计模型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B.学校等教学用地对上学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C.公园、游乐场等公共用地类型对娱乐出行的吸引强度大于其它出行
D.城市中心的用地对交通吸引强度大于城市其他地区
正确答案:
6.下面几种增长率法在预测出行分布时的收敛速度最快的是
A.常增长函数法
B.平均增长函数法
C.底特律法
D.福莱特法
正确答案:
7.()是考核轨道交通其运营状况、评价其存在意义最为直观的指标。
D.土地利用决定了交通源
正确答案:
17.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区的产生量()等于其吸引量,但对于整个对象区域而言,单位时间的产生总量应()等于单位时间的吸引总量。
A.一定,一定
B.一定,不一定
C.不一定,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正确答案:
18.常增长函数法进行出行分布预测是,认为
A. i ,j之间的交通量的增长仅与i区的产生量增长率有关
A.集计模型是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B.集计模型计算工作量较集计模型小
C.非集计模型需要的样本数量较大
D.标定模型的参数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
正确答案:
11.下面非集计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非集计模型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的
B.非集计模型计算工作量较集计模型小
C.非集计模型需要的样本数量较小
D.非集计模型以明确的行为假说为基础,逻辑性强
正确答案:
12.()是考核轨道交通其运营状况、评价其存在意义最为直观的指标。
A.运行速度
B.客流量
C.运营成本
D.运行效率
正确答案:
13.土地利用决定交通需求理论的理论核心不包括()
A.土地利用决定了就业岗位的分布
B.土地利用决定了交通空间分布
C.土地利用决定了方式选择
D.土地利用决定了交通源
正确答案: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交通分配的目的是将已经预测出的城市轨道OD交通量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地分配到将来的轨道交通道路网上去,求取路网中各轨道交通线路所应承担的交通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所有轨道交通线路形式都是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出行目地、交通发展政策、交通管制措施、出行产生和分布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通方式本身的运营都会影响到城市居民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14.下面不属于古典经济学派的区位论中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