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通货膨胀预期生产的经济效益
(1)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在货币经济中,经济主体对未来通货膨胀率进行的估计。
理论上看,预期形成主要由两种假设:①适应性预期假设。
根据前期实际通货膨胀率及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的值差做出,所运用信息均为以前各期的信息。
②理性预期假设。
经济主体利用之前所能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通货膨胀预期。
(2)通货膨胀预期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第一,通货膨胀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①通货膨胀被预期到的程度越大,通货膨胀对预期经济变量的作用就越小,即只要没有预期到的因素,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
②通货膨胀预期构成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差异,实际利率是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名义利率则是手持货币的机会成本,因而通货膨胀预期将直接影响货币需求以及资本积累,从而成为宏观经济变量均衡的一个决定因素。
第二,通货膨胀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①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货币工资率变动(上升)滞后过程的缩短和积累能力的消弱。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加强了对未来经济变动的预期。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随着通货膨胀现象的持续存在,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日益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并支配和调整着其自身的其他经济行为。
最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途径使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尽可能跟上价格上涨的速度,所谓的“货币工资指数化”是其最规范、最典型的表现。
就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助于资金(资本)积累而言,如果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工资率上升的时滞过程很短,并且特别是当货币工资一旦上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价格上涨率之和时,那么通货膨胀就难以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
②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导致发生临时性的过度购买行为。
如果说通货膨胀预期导致的货币工资率变动(上升)滞后过程的缩短,是通过影响后续生产能力来消弱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话,那么通货膨胀预期所引起的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的过度购买,则是通过经济的波动来抵消通货膨胀所可能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长效应的。
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企业和家庭(消费者)经济会存在过度购买行为。
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被预期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加速的情况下,企业做出的反应是增加存货,使其超过正常的存货量。
企业这种不断增加存货的目的在于保证在通货膨胀率下跌之前,按预期的比现时价格高得多的价格出售产品,以获得高额利润。
这种预期所引起的经济行为,除了鼓励某些企业增加存货以外,还可能鼓励他们扩大用于购买新工厂设备的费用,是以这样的预期为前提的:借贷成本和生产资料(投资品)买价在以后若干年会不断上涨。
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消费者也会加入到这样过度购买的浪潮中。
当然,他们并不会像企业那样大量购买和保持可以用于在出售的产品和存货,而是积存耐用消费品和不易腐烂的商品,这种积存通常远远超过正常水平。
由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过度购买,虽然会短暂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但是,由此引起的经济过程的调整,肯定会导致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减速和市场“疲软”现象的出现。
如果过度购买行为特别严重,那么下一轮经济增长就不仅仅是减速,而是严重的衰退。
持续性的过度购买,是以持续性的过度货币供给为前提的。
在现实经济中,货币当局不可能持续地满足企业的这种过度的货币需求。
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它会减少以至拒绝为满足这种货币需求而给予的贷款。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企业不可能持续筹措到他们力求积累的存货额所需要的全部货币资金。
这就是说,过度购买肯定是一个非持久的过程,过度购买行为的结束,意味着大规模增加存货的结束和存货减少的开始。
随着存货的减少,通货膨胀会有所抑制,价格上涨的速度会放慢,这时经济的减速将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严重时,会出现经济的停滞和衰退。
所以,通货膨胀即使能带来短期经济增长效应,那么会被后续的经济滑坡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