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橘建园技术

柑橘建园技术

柑橘建园技术
一、园地选择:
果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建园是长久之计,应认真选择园地。

高起点、高标准、根据根据不同地形,进行不同方法整治,从而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1、山地果园:选择山地种植水果时,要侧重考虑地形、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和土壤等因素。

一般要求坡度小于25度
2、平地果园:选择时要注意地下水位、排水方便和适宜的土壤。

采取开深沟、筑土墩的相应建园措施,土壤以沙泥相间或砂壤土为宜,土壤呈微酸性、中性,过酸的土壤必须经改良后方可种植。

沿海多台风,还应考虑避风或适当建造防风林地。

3、海涂果园:地处我国沿海省份,地域宽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海涂土壤质地粘重,含盐量高,碱性强,对果树不利,必须改良土壤,种果树前种吸盐植物田菁,建造防风林等方能成功。

4、沙滩果园:沙滩多为石砾、砂粒、缺少土壤,保水、保肥、保热差,昼夜温差大,又常遇风害,应选适宜的气候、避风(或可建防风林)地外,还应考虑肥源、水源。

5、房前屋后的家庭果园:要求因地制宜,见缝插针,能种则种,不必苛求。

二、园地规划:
果园规划应坚持山、水、田、路统一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果园规划的内容包括小区划分、道路系统、排灌系统、梯地建设(山地果园)、绿肥基地、品种(品系)选配、防护(风)林设置和附属设施(如场部、保管室、贮藏库、包装场、养猪场等)的布局。

1、小区:园地规划时,可以地形、道路、排灌沟、防护林等为界,在气候、土质尽可能一致的前提下划分成若干小区。

小区是果树园管理的基本单位,大小因地制宜,一般以30-200亩为宜。

小区的形状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山地果树园长边随等高线走向弯曲,以减少水土流失。

各部分占果园面积的比例:梯田85-90%,道路占5-7%,排灌水池、沟渠占5-8%。

坡度较大的山地,小区面积可小至30-50亩,呈梯形或不规则自然形,梯地面积占果园面积的80-85%,道路占8-10%,排灌系统占7-10%。

①道路:果园规划时,必须根据果园的大小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做好道路系统的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园内干道。

以贯通或环绕全园为主,与外界公路相连接,要求通货车,(2)机耕道。

横贯各小区,与干道连结,便于拖拉机全园运输,宽2-4米,最小转弯半径大于3米,上下坡度不大于10度。

(3)人行道。

宽0.5-1米,沿小区顺坡分水线和水平方向,每50-60米距离设置一条,与干道、机耕道和每台梯地相连。

(4)梯田便道。

在每台梯面背沟旁,宽为0.3米,与人行道相通。

(5)有条件的果园,还可采用单轨机械车或索道车上下运输。

要求车道1.6米,坡度小于10度,土基坚实,安装牢固。

②排灌设施:新建的果园,应以蓄引为主,辅以提水,排灌结合,尽量利用雨水和地
下水。

排水,应以历年最大日降水量规划排水系统。

截断地表径流,减少暴雨冲刷,排除土壤过多的水分。

排灌系统包括以下部分:(1)拦洪沟(2)排水沟(3)背沟(4)沉沙坑(5)蓄水池(6)灌溉管道
③绿肥或饲料基地:无论是提高果园果实品质、产量或是改良土壤,都应种绿肥或饲料,有绿肥基地或饲料基地。

④防风林:在建果树园的同时营造防护林,有利于改善果树园的生态条件和防风避冻。

在热量条件较差的果树园北缘地区、多台风的沿海果园产区,山地果园的陡坡或果园上方不宜种果树之地或迎风口都应规划营造防风林。

⑤梯地规划:修筑水平面等高梯地是果园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

梯地应沿
等高线布置,梯面不小于3-4米,比降3-5,要求大弯就势,小弯取直。

一面坡的地形,坡度变化也不大的,梯地沿等高线平等分布;荒山瘠地梯地沿山梁两侧自下而上向脊顶分层沿等高线分布,呈舌形地块;孤独馒头山梯地由下而下围绕山头层层分布,呈环状;坡弯地,为不使地面过于弯曲,应大弯圆滑,小弯取直,挖凸填凹;马鞍形山鞍部,梯地从鞍部最低点规划,向上下逐台进行定线,使两山鞍部以下梯地互相连接。

⑥土壤改良和有机肥的施用
在土壤条件不良的地区新建园区,应注意土壤的改良。

土质较轻的土壤采用客土和增施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对土质粘重的土壤,采用掺沙和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有利于新根的形成和根系的生长。

在山地园区可以采用局部土
壤改良的方法,即在定植前加大定植穴或定植沟的容积,通过客土和增施有机肥改善定植穴和定植沟的土壤环境,以后通过挖树盘和沟施基肥等措施逐年扩大土壤改良的面积。

三、定植点或定植沟的划定
1、采用挖定植穴的平地果园定植点的测定,可以根据小区的面积首先在小区的四周定点或在小区的中央定点,并栽木桩或撒石灰标记。

有条件的可以用水准仪确定栽植的行向,沿行向用已经标好株距的测绳确定定植点,并用石灰标记。

采用定植沟栽植的园区,应在小区的一边确定栽植第一行作物的位置后,根据行距依次确定各行的距离。

用水准仪定位作物栽植的中心位置和定植沟的宽度,并用石灰进行标记。

山地园区的栽植行向,应以水平线的方向为作物定植的行向,然后,用已经标好株距的测绳确定定植点或定植沟。

2、挖定植穴或定植沟
定植穴的大小和定植沟的宽度和深度,依土壤的质地和环境条件而定。

一般平地园区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可以挖直径和深度为1 m的定植穴或宽度和深度为1 m的定植沟。

山地园区和土壤质地不良的园区,应加大定植穴或定植沟,并通过客土改善定植穴和定植沟的土壤状况。

在挖掘定植穴或定植沟的过程中,应将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在穴和沟的两侧,要求穴和沟的各壁平直,避免挖出上大下小的定植穴或定植沟。

将定植穴或定植沟挖好后,施入平均每株100 kg左右的优质农家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回填至定植穴或定植沟中。

回填土回填后,应充分灌水,待回填土沉实后方可定植。

3、苗木的准备
在定植前,首先将未分级的苗木根据苗木的大小、根系的生长情况和损伤情况,按标准进行分级,并把同级苗木堆放在一起。

在分级的过程中,应根据一年生枝的形态特征,仔细检查苗木的品种纯度,并剔除混杂的品种。

同时,对尚未修剪的苗木进行地上部和根系的修
剪。

根据建园的要求对一年生枝短截,并疏除病虫根、腐烂根和严重损伤的根,对大多数根系轻短截形成平整的新鲜剪口,以利于伤口的愈合及新根的形成。

常绿阔叶类的枇杷、柚子等应将每张叶片剪去1/2,减少水份蒸发。

将已经处理好的苗木的根系放在20%的石灰水中浸泡30 秒后用清水冲洗或在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中快速浸蘸3~5 秒,用于杀菌和杀灭害虫及虫卵。

对于经过长途运输的苗木应用清水浸泡根系一昼夜,使苗木充分吸水,在定植前将根系蘸满泥浆然后定植,有利于幼苗成活率的提高。

4、栽植
首先,将处理好的苗木按品种分放在定植穴或定植沟中,根据定植穴和定植沟沉降的程度挖出深浅适度的定植穴,将拟栽植的苗木根系均匀地舒展开,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埋土。

当埋土完成一半时,轻轻地将苗木上提,使苗木的嫁接口高出地面10 cm,手提苗木将土踏实,使根系充分展开。

然后将其余的土填入,再充分踏实即可。

5、栽植质量
栽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

在定植过程中定植的深度过浅,土壤表层水分容易蒸发,造成幼苗吸水困难;定植过深根系恢复生长缓慢,影响幼苗的生长。

根系与土壤接触的紧密程度关系到土壤的供水能力的实现和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因此,在定植时尽量将土踩压细碎、踏实,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程度。

根系的伸展程度影响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面积,从而影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

6、栽植后的管理
栽植后应及时灌水使苗木的水分得到充分的供应。

同时,采用覆盖的方法,如塑料薄膜、秸秆等,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对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有明显的效果。

近些年来,土壤保水剂的应用除对成龄作物的抗早能力的提高有效果外,对果树的栽植及蔬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移
栽都有良好的效果。

定植期间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的地区,苗木定植后应在苗木旁设立支柱,并将苗木捆绑在支柱上,以防大风将幼苗吹折。

支柱设立完成后立即灌水,防止幼苗抽干。

待水渗干后封土,有利于土壤保墒和根系恢复生长。

幼苗成活后至萌芽前定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