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Good Practice of Standard Orchard Construction for Citru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讨论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果品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迎春、鲍江峰、孙中海、吴黎明、赵昆松、仝铸、王志静、许淼、何利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柑橘标准园的定义和术语、要求、栽培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柑橘标准园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27 微生物肥料NY 5013 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5 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GB 5040 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GB/T 9659 柑橘嫁接苗分级检验3 术语和定义3.1 柑橘标准园(Standard Orchard of Citrus)建立在柑橘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对柑橘产地条件的要求,品种优良,园相整齐,树势健壮,实行标准化生产,档案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为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柑橘园。

4 要求4.1 园地条件4.1.1 气候柑橘标准园要求的适宜生态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为16℃以上,≥10℃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1月平均温度≥5℃,橙类标准园1月绝对最低温度在-3℃以上,宽皮柑橘标准园1月最低温度在-8℃以上,基本上没有大冻。

海拔高度在60~550米之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

表1 主要柑橘品种的气候要求4.1.2 土壤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60厘米以上,pH5.5~6.5,地下水位1米以上。

4.2 规模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周边区域(县区或近邻县区)柑橘园面积5000亩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

4.3 环境质量果园空气、灌溉水无污染,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 5013-2006)的要求。

4.4 基础设施柑橘标准园基础设施要求达到园内水、电、路配套,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果园主干道硬化。

4.4.1 道路设施标准园要求交通便捷,要有完善的道路系统,设置有主干道、支道和生产作业道,主干道(路宽4.0~6.0米)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支道(路宽3.0~4.0米),连接主干道,通向各小区,生产作业道贯穿果园(路宽1.0~2.0米),坡缓平面形,坡陡阶梯形。

4.4.2 排灌设施果园内配有排灌沟渠,排水沟位于生产道两侧,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厘米、宽80厘米,沟底比降不低于0.3%。

山地果园则由坡顶到山脚,沟由浅到深(深30~60厘米、宽30~40厘米),且根据坡度和坡长设有跌水坑(深30~40厘米、宽30~40厘米),排水沟与果园围沟(深20~30厘米、宽20~30厘米)相接。

根据需要在果园配套修建沉沙池、蓄水池,沉沙池与建蓄水池相接,一般按每亩修建15~20立方米的蓄水池。

有条件的地区配套建设果园喷灌或滴灌系统。

4.4.3 其它基础设施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头,设施规范,便于机械作业。

选择与柑橘没有共生性病虫害的速生树种,营造防护林。

配套建设生产资料库房、简易果品预存仓库等基础设施。

有条件的山地果园还应配套建设索道运输系统等。

在标准园醒目的位置按照标准果园建设要求树立标牌。

4.5 经营主体要求柑橘标准园的经营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且拥有自己的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

4.6 园相和树相要求栽植密度合理,按每亩栽植的永久植株数计,橙类一般以40~60株为宜,株行距3×(4~5)米;宽皮柑橘60株以内,株行距3×4米;柚类20~40株,株行距(4~5米)×(5~6米)。

园相整齐一致,无缺株断垄;果园通风透光良好,行间间隔50~80厘米、株间间隔30~50厘米。

植株生长整齐,树势健壮,树冠大小、高度、树形基本一致。

严重病虫害树和弱小树总比例不超过5%,缺株率≤2%。

4.7 产量要求成龄柑橘标准园产量稳定在2000~4000千克/667m2,其中宽皮柑橘产量稳定在2500~4000千克/667m2,脐橙产量稳定在2000~3000千克/667m2。

无明显大小年现象,相邻年度产量变幅不得大于25%。

4.8 产品质量要求一级果以上的果实比例在85%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

产品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出口基地的柑橘果实安全卫生指标应达到附录B的要求。

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Brix 以上,早中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Brix以上,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Brix 以上,脐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Brix以上。

4.9 其它要求柑橘标准园应建立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果园人员培训、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主要设施设备管理等。

5 柑橘标准园建设5.1 新建果园5.1.1 园地整治与起垄平地及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推荐使用机械整地,沿栽植行翻耕2~3次,深达40厘米左右,施肥后再覆土回耕,以栽植行为中心,顺势起垄(平地垄高40~50厘米,坡地垄高30~40厘米,面宽80厘米,垄底宽150厘米),采用长方形栽植,栽植行为南北向。

坡度超过15°的山地、丘陵地实行等高栽植。

5.1.2 品种及砧木选择宜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性状优良、适销对路的品种。

同一果园,要求品种一致,纯度99%以上。

在湖北建议或推荐发展的品种有:温州蜜柑:特早熟品种有日南1号、宫本、大浦等,早熟品种有龟井、鄂柑2号、宫川、国庆1号、山下红、兴津、大分、市文、山川等。

椪柑:鄂柑一号、华柑二号、黔阳无核椪柑等。

脐橙:纽荷尔、红肉脐橙、伦晚、福本等。

杂柑:诺瓦、天草、不知火等。

砧木主要以枳和枳橙为主。

5.1.3 选用容器大苗标准园的苗木应使用无病毒容器苗木,所用苗木应符合GB5040-2003《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GB/T9659-1988《柑橘嫁接苗分级检验》。

苗木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苗高>60厘米,嫁接口上方2厘米处主干粗>0.8厘米,嫁接口高度>10厘米(枳橙砧>15厘米,枳砧>10厘米),有3个以上分枝,无曲颈,主根直,且根系分部均匀完整;推荐使用三年生容器大苗,苗高≥1米,主干10厘米处直径≥2.0厘米,有3个以上分枝,末级梢数≥50个,假植大苗带土团重量≥15千克。

5.1.4 适期栽植一般在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冬季有冻害威胁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干热河谷区宜在5~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

栽植前,在垄埂上挖长60厘米,宽40厘米,深30~40厘米的栽植穴,去除育苗容器,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米的树盘,浇足定根水。

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5~10厘米为宜。

5.2 老果园改造对于树冠高大且内膛空虚、近三年平均亩产低于1500公斤、外围新梢平均长度不足20厘米以及果园经营效益差的果园,应考虑整体进行更新改造。

5.2.1 郁闭园改造对于传统的计划密植果园,应该根据树体生长状况,彻底移出临时株或者间伐,确保果园密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密度适宜但树冠郁闭的果园,应通过大枝修剪进行改造。

对树冠中心部遮荫最重的直立骨干枝,从基部不留桩彻底删除,即开“天窗”;对树冠中上部遮光较重的直立枝或交叉枝从基部不留桩删除,必要时疏除部分中、大枝开“边窗”,以改善树冠内部和下部光照。

对于树与树之间交叉的枝叶要通过疏删、回缩等措施控制交叉,保持行间枝距1米左右,树体高度一般控制在300cm以下,冠幅控制在250cm 左右。

5.2.2 高接换种5.2.2.1 高接前的准备对于品种老化,而树势较强、树形较好,树龄在20年以内的果园,选择主推品种进行高接换种。

在高接换种的前一年,应抽槽改土,深施有机肥,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增强树势。

5.2.2.2 嫁接时期一般在春季树液流动后(3~4月)和秋季(8~9月)。

5.2.2.2 嫁接高度嫁接高度一般控制在0.6~1.5m左右为宜。

5.2.2.3 接头数量高接前选留好树体的骨架,并根据树体生长状况、树冠大小等决定骨架留头和接口数量, 10年生以下的树接6~7个接口,10年生左右的树接10~15个,20年生左右的树接20~25个。

5.2.2.4 剪砧及伤口保护对头年秋季腹接的树,分两段剪(锯)砧。

接芽萌发前在嫁接口上方留15~20cm剪(锯)前面的枝干;当新梢长到15~20cm时,再剪(锯)掉接口前多余的枝干。

对剪口过大的桩口,应将桩口表面削光滑,用凡士林(或桐油)+500倍多菌灵液+50ppm“九二○”的混合剂涂抹进行伤口保护。

5.2.2.6 接后管理高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土壤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分别在春、夏、秋梢抽发前和抽发后各施1次促梢肥和壮梢肥,每株每次的施肥量应为平常施肥的一半,头一年偏重于氮肥,第2年施肥要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如有腐熟的有机肥最好。

施肥方法以撒施、浇施为主,以免根系遭受伤害,头1~2年不要中耕。

枝梢抽出50cm~60cm时,对树体的主要骨干枝延长头设支柱保护,以确保新梢生长延伸方向和防止新梢折断。

同时适时抹梢、摘心促发分枝。

此外,4~5月起要对主要枝干进行涂白(生石灰6公斤+食盐1公斤+动物油0.25公斤+水18公斤混匀),以防日灼。

6 栽培管理技术6.1 生态种植模式在柑橘标准园建设沼气池,推广“猪—沼—果”的生态种植模式。

柑橘园每年使用沼液喷雾或浇灌的次数应在3次以上,沼渣应作为有机肥,全部施入柑橘园内,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果品质量。

6.2 土壤管理柑橘园土壤熟化改良宜通过深翻扩穴结合深施有机肥的方法来进行,土壤深翻一般在柑橘秋梢停长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米,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