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切换问题分析优化流程

切换问题分析优化流程

1 切换问题分析优化流程切换问题分析优化流程和其他问题的优化流程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详见下图。

1.1 切换问题搜集及优化目标切换问题的搜集途径一般有网管后台性能统计报表、DT路测、用户投诉信息分析等。

在赶赴工程现场后,需要和项目负责人(多数为办事处工程师)、运营商维护经理等相关人员开会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优化KPI指标(暂时参考小区移动性能报表中的统计项目)。

需要搜集的网络信息包括:1)了解整个网络的组网方式、结构,确定系统由哪些RNC、CN组成,然后可以根据这些组网信息,结合基站的分布和载频的配置情况,分析出哪些地方应该存在异频硬切换,哪些地方应该是同频硬切换。

2)运营信息。

包括用户数和用户分布信息,每天和每周的话务忙闲情况,以便数据修改尽量避开话务忙时,以免给在网用户造成大的冲击。

3)告警信息和运行记录等,保证MSC、SGSN、GGSN、HLR、VLR的设备稳定可靠,传输通畅,以便相应测试的进行。

4)工程参数总表。

此表包括基站位置、配置和频点信息,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还包含邻区列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结合组网信息和覆盖连续需求,确定各载频间的同频相邻关系、异频相邻关系和系统间相邻关系。

5)参数配置。

收集现网的信道功率配置、切换参数和算法开关等等数据配置信息。

切换优化的指标包括硬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等等,这些指标项和目标要求需要和局方讨论确定。

1.1.1 小区移动性能报表话统数据是网络优化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也是评价网络性能的主要依据。

与切换相关的话统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同频接力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同频接力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异频接力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异频接力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同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同频硬切换成功率(RNC间切换出)、异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异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

通过对以上和切换相关的指标的统计,既可以判断一个小区在切换上是否存在异常之处。

注意:统计事件最好在一周以上。

统计时间段可以按照忙时每小时进行统计,也可按天统计。

1.1.2 DT路测分析通行DT路过评估性的DT路测也是切换问题搜集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对于业务量不高或者尚未投入商用的TD-SCDMA无线网络而言。

注意:进测时,需要进行往返性切换测试。

1.1.3 用户投诉信息分析运维客服中心搜集到的用户投诉信息中,对于掉话较多的一些区域,切换掉话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需要对覆盖相应区域的小区重点进行切换分析。

特别是对于切换不及时或者乒乓切换等进行重点分析。

1.2 问题定位和原因分析对于切换问题的定位,路测是网络评估、优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全面的路测可以了解整体覆盖情况,发现漏配的邻区,可以了解实际的切换带是否与规划有大的出入,是否有越区覆盖等;局部的路测用于跟踪切换过程,采集切换失败和掉话的空口信令、无线链路的状态(C/I、RSCP、UE发射功率、BLER、相对时延等)数据,分析切换过程问题的原因。

全面路测一般用于优化前后的整体网络评估;而当发现了切换问题以后,一般采用局部路测来定位问题。

路测可以采集UE侧的信令消息,而RNC侧也可以跟踪指定IMSI的信令。

往往由于无线链路的不稳定和UE处理能力有限,可能导致部分消息丢失或没有被记录,因此,最好能结合路测的信令和RNC的信令消息进行分析,以定位切换问题。

1.3 优化调整切换问题优化调整的参数包括工程参数、小区参数和算法参数。

工程参数主要是指天线参数,包括方位角、下倾角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改变小区的覆盖,进而改变切换带的位置、大小等,优化切换问题。

小区参数包括小区使用的频率、信道功率配比、邻区关系等基本配置数据。

修改频点可以规避一些难以解决的同频切换问题;公共信道功率的调整同样可以达到调整小区覆盖的目的,以改变切换区域的位置和大小;漏配邻区关系是导致切换问题和掉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邻区列表的优化也是网络优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算法参数包括切换算法开关、各种切换的门限、磁滞、触发时延等。

算法参数的调整需要在对切换算法充分了解和对路测结果、信令等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1.4 优化验证在针对切换问题的参数调整之后,需要对调整结果进行验证:1、现场路测观察切换过程是否已经正常,路测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目标。

2、查看话统中切换相关的统计值是否正常,话统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目标。

3、观察网络运行一段时间看是否引起其他问题,是否有用户投诉。

如果以上都满足了要求,则切换问题优化结束;否则重新进行问题分析、定位、调整、验证过程。

最终优化调整结果需要得到项目负责人和运营商维护经理等相关人员的认可。

2 切换常见问题分析及案例切换失败问题可以分为切换选择问题和切换执行问题。

对于前者,主要是由于目标小区的信道资源、切换相关的无线参数设置不当、硬件故障等。

切换执行失败,主要是由于空口质量所致。

在性能指标上体现为切换失败率过高和切换掉话等现象。

2.1 切换失败常见问题分析2.1.1 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异常原因分析:由于TD-SCDMA采用多通道智能天线系统,而良好的赋形,首先需要各个通道之间功率校正的一致性。

如果功率校正通不过,将会导致赋形产生偏差,从而可能会导致系统切换失败。

测试手段:通过后台的通道校正进行检查,对于校正无法通过的需要及时处理。

优化建议:必要时更换系统硬件设备。

2.1.2 UE未收到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原因分析:通过RNC的信令跟踪发现已经下发RRC_PH_RECFG消息,而路测中并没有看到手机收到RRC_PH_RECFG消息,因而没有及时发起切换而导致掉话。

因为作为硬切换指示的物理信道重配置消息是在原信道上发下的,可能由于经过时间延迟、切换判决,RNC下发此消息的时候,源小区下行链路已经变得太差,UE无法收到RRC_PH_RECFG消息进行切换而最终掉话了。

优化思路:1)可以权衡将硬切换门限或磁滞、触发时间延迟等参数适当减小,相当于提早硬切换时机,使UE可以及时收到硬切换指示消息而完成切换。

2)加大源小区业务信道的下行发射功率以增强切换区的下行覆盖,保证下行链路的质量。

2.1.3 目标基站未收到重配置完成消息原因分析:物理信道重配置完成消息RRC_PH_RECFG_CMP是在目标小区信道上发送的。

这里分为两种情况:1)通过手机信令跟踪,确认是UE收到RRC_PH_RECFG指示而没有回RRC_PH_RECFG_CMP完成消息给RNC。

这可能是因为UE与目标小区同步失败或别的原因造成的硬切换失败而掉话。

2)通过信令跟踪,发现是UE已经切换并发送了RRC_PH_RECFG_CMP消息,而RNC侧没有收到此消息,说明是反向链路存在问题。

优化思路:1)针对第一种情况可以尝试调整天线或增加目标载频的信道功率以加强覆盖,或者提高硬切换判决门限,以保证硬切换的顺利进行。

2)针对第二种情况可以尝试调整上行功控参数,将相应业务最大上行发射功率调大,使在允许范围内UE的发射功率增大,增强反向链路质量。

2.1.4 同频同扰码小区越区覆盖导致切换异常原因分析:在专用模式下,UE发送的测量报告,是根据PCCPCH的使用频点以及扰码为标识来区分不同邻小区的。

如果两个小区的PCCPCH具有相同的频点和扰码,正常情况下,其复用距离应该足够大,不应存在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网络中,由于越区孤岛现象的存在,可能会出现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存在虚假邻小区信息,会导致系统发出切换指令,使得某些处于专用模式下的UE频频尝试向实际信号并不好的小区发出切换请求,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切换失败(也可能是乒乓切换)。

并导致孤岛覆盖周边小区的切出成功率大幅降低,而与孤岛小区具有相同PCCPCH使用频点和扰码的小区的切入成功率也会大幅降低,如下图。

图2-1 越区覆盖示意图在市区内,特别是密集市区,小区有效服务半径较小,复用距离较小,地形复杂,往往会存在越区孤岛现象。

测试手段:对于越区孤岛现象,凭借一般的路测UE是很难判断的,而需要可解出频点和相应扰码的扫频仪设备进行测试。

优化建议:对于具有明显偏高的站点,需注意其扇区天线下倾角的设置不要太小,且最好选用具有垂直上波瓣抑制特性的扇区天线。

以规避越区现象的出现。

2.1.5 越区孤岛切换问题原因分析:在环境比较复杂时,由于较近小区的信号由于阻挡产生一定损耗,而其他小区可能会从建筑物夹缝中透露出来,形成较强越区孤岛。

由于该区域的小区和该越区小区之间不会互配置邻小区,在干扰没有严重到导致下行失步时,UE将不会选择到该小区上。

但在服务小区信号较弱时,UE很可能会重选到该越区孤岛上。

当在该小区上通话(建立其他的DPCH也是一样)后,将会导致无法切换从而掉话的现象。

此类问题在切换指标上是无法显示出异常的,主要表现为掉话严重。

测试手段:可以通过DT路测进行分析定位;另外可以通过从信令仪中统计TA值,看是否存在TA过大的UE通话状态。

优化建议:适当加大相应越区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或者方向角进行抑制越区现象。

但是需要注意不会对本小区的服务区域造成影响;在孤岛形成的影响区域较小时,可以设置单边邻小区解决。

即在越区小区中的邻小区列表中增加该孤岛附近的小区,而孤岛附近小区的邻小区列表中不增加孤岛小区。

这样一旦UE驻留到该越区小区后,可以在附近小区信号强时,顺利切换出来,不会导致掉话。

在越区形成的影响区域较大时,如果频率和码的规划拓扑允许,可以通过互配邻小区的方式解决,不过此方法容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混乱,除非频率资源比较丰富,否则慎用。

2.1.6 目标邻小区负荷过高(或部分传输通道故障),导致切换失败原因分析:当目标邻小区的负荷过高时,切换将无法完成。

另外,当目标小区的部分传输通道由于误码较高或者频繁瞬断时,将会导致地面电路资源无法激活,从而引起切换(选择)失败。

如果是跨RNC时,由于源RNC不了解目标RNC的传输故障情况,因此只要有切换请求,就会尝试进行切换执行,而最终导致切换失败,这种情况要持续到源RNC收不到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为止。

测试手段:1.可以通过性能统计中对于目标小区的负荷统计进行分析,另外检查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是否合理;2.查看信令解码,了解其相应的原因值,看是否为“”。

3.查看告警信息,看是否存在传输告警(包括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

优化建议:1.如果是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过低,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是需要对该小区的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后确定,以免调整后,导致该小区产生拥塞现象。

2.对于传输故障,需要协调相关人员尽快解决传输质量问题。

2.1.7 目标小区上行同步失败导致切换失败原因分析:在切换过程中,UE和目标小区的同步根据切换模式(硬切换和接力切换)的不同分为两种:硬切换模式下的上行同步:1.目标小区上行UPPCH干扰严重,或者同时有其他UE的上行同步碰撞,导致和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失败;2.目标小区的UPPTS期望接收到的功率设置过小,功率步长、可能会导致同步无法完成、功率爬坡步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