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浅谈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浅谈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作者:赵丽英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会计环境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会计环境的构成因素,并从会计准则和会计目标两个方面剖析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从而针对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导向环境主体环境社会环境素质环境
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

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尽如意,虚假会计信息满天飞,虽然国家制定种种措施和办法,但仍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会计环境是主要根源。

一、会计环境
(一)会计环境的概念
会计环境指会计周围所处的各种条件与状况。

会计环境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不同人有不同认识。

会計同环境有紧密的联系,会计总是一定环境之下的会计。

经济是推动会计发生深刻变化的强大力量,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也深深牵动着会计。

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会计是不同的,会计与社会最直观的联系就是提供信息并获得反馈。

社会环境对会计信息规范的制定主体、规范的约束效力、会计信息目标及质量要求都有着必然的影响。

(二)会计环境的构成要素
1.会计人员素质环境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和对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

一名优秀会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1)依法行事,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处理的每一件事务都牵涉到各有关利益群体,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偏不倚地处理会计事务;(2)选择最合理的会计政策,直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3)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为内部管理服务;(4)保守商业秘密,恪守职业道德。

2.专业导向环境
作为会计重要专业环境之一的专业导向环境,原本只是在西方国家争论,但这些年,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已越来越多地被我国高层会计管理机构和会计理论研究者所关注。

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再次扩大坏账准备金计提范围和金额的同时,将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扩大到全部资产,并新增设“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核算原则,取消开办费五年摊销的规定等等,可以说新《企业会计制度》已在极大程度上消化了中西方会计政策上的差异,剩下只是操作程序上的不同而已。

3.会计主体环境
没有会计主体便没有会计行为,会计主体与会计实践这种“主仆关系”决定了会计主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程度:(1)会计主体的构造差异决定着会计工作的复杂程度;(2)会计主体的性质差异影响着会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

二、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会计环境是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历史条件及特定情况。

中国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杨教授指出:“会计环境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享德里克森指出:“会计环境对会计的目标及根据逻辑导出的各种会计原则和规则有着直接影响,但并不是社会经济的所有方面都与会计相关,有些方面明显相关,有些方面只是间接相关,而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则是直接相关,某些在一定时期是相关的,在另一时期则可能是不相关的,反之亦然。


1.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各种会计模式下会计目标的具体差别可归结为会计环境不同所致。

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有“决策有用观”和“经营责任观”之争。

决策有用观依存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而经营责任观立足于直接往来形成的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

比较而言,经营责任观所依存的会计环境与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

2.对会计准则的影响,体现在技术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1)技术性。

会计准则被认为是一种纯客观的约束机制,一种纯技术的规范手段,其目的是使会计实务处理能够科学、合理、一致;(2)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平竞争,一切市场经济参与者都不能因权利地位不同而形成等级差别。

三、政策建议
我国会计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除了会计自身的原因外,与我国会计环境不无关系。

要使我国会计得到迅速发展,必须改善我国的会计环境,其途径有: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

影响会计环境的首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越高,会计越容易得到发展。

要发展我国生产力,就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完整的市场组织;加快财税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分税制和利税分流;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要增加企业债券,建立公平、高效、开放的证券市场;实行金融债券全国通兑,使金融资产多样化。

(二)国家对企业实行间接的宏观调控。

应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

政府机构应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在企业经营的外围维护市场秩序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协调各种成分的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各经济杠杆部门与经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知识。

一方面,应改变那种不顾社会效益,只图自身的经济利益,无组织地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的现象;另一方面,应鼓励那些有实力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大中专院校举办各种会计职业培训班,使我国的会计职业培训步入正常的轨迹。


参考文献:
1. 温素彬.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J].会计文苑,2010(4):16-18
2.张云.论会计信息失真与三大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J].现代财经,2010(4):73-75
3.徐泓,朱小平.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J].财务与会计,2010(4):227
4.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10(6):75-79
5.高林柱.多途径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J].财经问题研究,2010(8):48-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