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8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8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8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8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知道印度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基本概况。

(2)知道巴拿马运河收回的情况。

(3)了解新加坡和韩国的崛起。

(4)了解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2、能力培养:
(1)结合地图,指出印度、韩国、新加坡、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

(2)探究印巴冲突不断的根源,锻炼学生分析探究能力。

(3)比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国情,锻炼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是促使西方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亚非拉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振兴和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体现了亚非拉人民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与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印度的独立与振兴,非洲独立年,巴拿马运河的收回。

(2)难点:“蒙巴顿方案”,新加坡、韩国崛起的原因。

三、教学、学法
图片欣赏、地图识别、分析对比、分析阐述、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四、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设计
导入新课:新航路开辟以来,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先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饱受殖民压迫与掠夺之苦。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新课教授: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发展:(板书)
创设情境:印度与巴基斯坦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两个主要邻国(结合地图),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与这两个国家相关的新闻报道。

设置问题:实际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武装冲突几乎没有中断过;那么二战结束以来,什么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主要诱因?该问题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克什米尔问题,“蒙巴顿方案”)
教师讲解:“蒙巴顿方案”既是印度民众长期民族解放斗争的成果;又是造成印巴冲突不断的主要根源。

印度民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长期斗争,到1947年终于结束了厄运时代;这年8月英国被迫出台“蒙巴顿方案”,承认印度自治领的独立地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1947年8月,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与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板书)。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

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合作探究:假如你是联合国处理国际争端、冲突的官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提出一套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方案?(小组讨论)
过渡:独立后的印度是怎样发展民族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呢?
设置问题:20世纪初期(20世纪50—80年代)印度实行怎样的经济发展战略?90年代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战略又做了怎样的调整?
2、独立后印度的民族振兴之路(板书):
初期——实施内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板书):发展国有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限制外国资本和商品进入印度,鼓励垄断,压制竞争;导致印度经济发展落后于东北亚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

90年代以来——实行开放和经济“自由化”政策(板书):该政策的实行,使印度扭转了长期停滞落后的状况,综合国力有了较大增强,成为亚洲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印度现在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在新兴的信息软件产业领域,其实力仅次于美国,在全
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6.7%的份额,其软件开发出口占了美国市场的60%以上。

军事方面,印度已发展成为拥有航空母舰和核武器的亚洲军事强国。

但是,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矛盾复杂及周边局势紧张等因素却严重阻碍了印度的和谐健康发展。

3、新加坡、韩国的崛起(板书):
过渡:印度独立后,亚洲的中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等也先后宣告独立;其中新加坡、韩国两国独立后的民族振兴之路最值得我们关注;从60年代开始,它们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图片展示新加坡、韩国两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
历史比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一时期两国经济腾飞称为“70年代奇迹”;那么同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怎样?是否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学以致用:结合教材98页小字部分新加坡、韩国飞跃发展的原因,谈谈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的经济腾飞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即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板书)
过渡: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下,非洲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
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以下问题提示试着总结出非洲国家民族解放斗争进程中的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

问题设置:什么历史事件点燃了非洲国家民族独立斗争的燎原之火?哪一年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期?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非洲国家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
1、点燃:埃及“七月革命”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2、高潮:1960年——“非洲独立年”。

(板书)
3、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

(板书)(三)、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板书)
过渡:二战后,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巴西、墨西哥等国曾出现过“经济奇迹”;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亲美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古巴革命的影响下,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不断加强:教师讲授: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纵贯巴拿马地峡。

全长约81千
米,宽152~304米,最高处高出海面25米。

有船闸6座(结合地图、图片)。

运河使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航程缩短1万多千米。

可通5万吨海轮。

通过运河需要8~9个小时,平均每天有40多艘船只通过。

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

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年正式开放。

运河区对宽16.1千米,在美国的控制下成为“国中之国”。

60余年间,美国共获利45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

二战后,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及运河区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经过谈判,1974年2月,美国被迫宣布废除1903年签订的《巴美条约》1977年9月,美国与巴拿马政府签订了归还运河的新条约,取消美国永久占领运河的特权,规定到1999年年终巴拿马完全控制运河区。

1999年12月31日,美国把运河及运河区正式交还巴拿马政府;(板书)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印度独立和振兴、新加坡和韩国崛起、非洲国家民族独立斗争、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斗争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是促使西方殖民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亚非拉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体现了亚非拉人民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