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合同大全 (335).pdf

各种合同大全 (335).pdf

(四)赔偿的范围

如上所述,违约损害赔偿分为约定损害赔偿和法定损害赔偿两种。在这两种损害赔偿中,赔偿范围的确定是不尽相同的。

1.完全赔偿的原则

所谓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完全赔偿是对受害人的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来看,由于违约当事人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当事人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完全赔偿是指对受害人遭受的全部财产损失予以赔偿,同时此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由于损害赔偿旨在充分弥补受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因此赔偿的范围主要取决于财产损失的后果,而不应取决于违约方主观过错的程度。完全赔偿为违约后的损害赔偿确定了一项重要原则,也为违约当事人的赔偿责任确定了一个标准。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实际损失,还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这些都是完全赔偿原则的具体体现。

我国法律也采纳了完全赔偿原则。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也就是指因违约所造成的全部财产损失。

损害赔偿的目的是要补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但这种损失必须是合理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实践,在运用完全赔偿原则损害计算损害赔偿时应遵循如下要求:

(1)损害赔偿旨在弥补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实际损失,而并不赔偿其因从事一项不成功的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如果不成功的交易所带来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则是将全部风险转给违约方,使违约方实际上充当了非违约方的保险人。例如:当事人订立买卖某一型号钢材的合同,合同规定每吨价格为4000元,履行期到来时,市场价格为3000元,卖方迟延10天交付货物,支付时已跌至2500元,那么损害赔偿额应以每吨3000元减去2500元(即每吨500元)为基点来计算。因为合同若按期履行,市场价格为3000元,货物从4000元跌至3000元,就是买受人应承担的经营风险(商业风险)。

(2)在标的物价格不断波动的情况下,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应该是受害人在合同完全履行情况下所应取得的各种利益。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应该根据期待利益(可得利益)作为赔偿的标准来补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失。按期待利益标准赔偿,就已经使受害人获得了他应该取得的全部利益。

(3)受害人有权就他依照合同本来应该获得的可得利益要求赔偿,但是可得利益必须是纯利润,而不应包括为取得这些利益所支付的费用。例如:甲乙双方订立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后,承租人又与第三人订立了转租合同。在订立转租合同期间,承租人支付了广告等各项费用达5000元。在出租人违约后,承租人要求赔偿原合同租金与转租合同租金的差额,同时要求赔偿因转租所支付的5000元的费用。显然,这笔费用就不应计算在损害赔偿额中,因为该费用是为获得转租利益所支付的必要代价,并可通过转租利润的取得而获得必要补偿。要获得转租利润,就不能主张费用损失;要主张费用损失,就不能主张利润,否则必然导致重复计算。

(4)受害人有权就其因为对方的违约所遭受的各种费用支出要求赔偿。如为了准备合同的履行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如果受害人能够证明这些费用通过合同履行可以得到补偿,就应当予以赔偿。也就是说,这些费用在合同得以如期履行情况下本来是可以得到补偿的,因为违约方的违约而使这些费用没有得到补偿。另外,一方违约时对方为防止扩大损失而支出的费用,也应由违约方承担。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费用支出必须是合理的。

(5)受害人要求获得利润损失必须有确凿的证据。

(6)损害赔偿不能以违约方违约所获得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赔偿额。

2.约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对于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的损害赔偿,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是有效的,因此应当按照约定办理。约定有赔偿计算办法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办法计算赔偿范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双方没有约定损害赔偿,而约定了违约金,也应当按照约定的违约金进行赔偿。至于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在约定损害赔偿时,可以参照法定损害赔偿的办法来约定。

3.法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1)损失的分类

违约方赔偿的损失,包括对方当事人因违约所遭受的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所谓积极损失是指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有关费用的支出。它是一种现实的财产损失。积极损失,通常情况下,也就是直接损失。而可得利益的损失是本来应该得到的利益而没有得到。两种损失的区别表现在:

①积极损失是指因违约造成现有财产的减损灭失和费用支出。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在停止运货、运输和运回已交的货物、保管货物等方面所花费的商业费用,以及因出卖人违约使买受人在检验、接收、运输、保管出卖人所交付的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所花费的合理费用等,也应属于积极损失的范畴。至于可得利益的损失则不是一种现实利益的损失,而是一种未来的、期待的利益的损失。

②积极损失与可得利益的损失相比较更为确定。对积极损失的赔偿,在法律上一般不宜明确限定,也就是说,对积极损失都应予以赔偿。但对于可得利益的损失来说,因为它是未来所要取得的利益,所以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对可得利益的赔偿,立法上通常要有所限定。

③在赔偿的范围上,积极损失的赔偿是要使受害人达到合同订立以前的状态。违约使受害人所处的现有状态与订约前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违约方所应赔偿的积极损失的范围。而可得利益的赔偿加上对积极损失的赔偿则是使受害人处于合同如期履行情况下的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属于财产责任的一种,所以,赔偿金责任的范围也只能是赔偿当事人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财产上的损失;至于非财产上的损失,如人身伤害、荣誉损失、信誉损失等,不属于违约赔偿范围(在责任竞合情况下可以与侵权一并赔偿)。

(2)赔偿额的限定

对于积极损失(或者直接损失),无论多少,违约方都必须赔偿。而对于可得利益的损失赔偿,应依法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确定赔偿额(见下述)。但无论如何,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连同积极损失的赔偿,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是由违约损害赔偿的补偿性所决定的,即通过赔偿以弥补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

(3)经营者欺诈时的赔偿范围

在特殊情况下,即在合同一方当事人为经营者(而非生产者)对消费者(对方当事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当事人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赔偿。经营者欺诈时的赔偿,属于法定赔偿。它与一般违约损害赔偿的区别在于:一般损害赔偿以违约造成的损失为准,而经营者欺诈时赔偿则可超过这种损失,即可以不受上述赔偿范围的限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除了赔偿消费者因欺诈而受到的实际损失(含可得利益损失)外,还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损失,该增加赔偿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