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种合同大全 (91).pdf

各种合同大全 (91).pdf

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一)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所谓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又称为合同消灭,是指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不复存在,合同债权和合同债务归于消灭。

合同为有期限的民事法律关系,它不能永久存续。

因而,合同关系为一动态关系,是存在于时间过程上的一种程序,有着从发生到消灭的必然历程。

(二)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相关概念的区别1.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合同解除合同解除不同于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可以作多种解释。

其一,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是指合同失去效力,而合同解除只是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一种情况,或者说,合同解除是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一种原因。

其二,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可以指持续性合同履行效力向将来消灭的情况,而合同解除一般是溯及既往地消灭合同的履行效力。

其三,合同可以自然终止,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期届至,不需要当事人为意思表示,合同履行效力自然消灭,而合同解除需要一方向对方为合同的解除的意思表示或双方就合同解除达成合意。

2.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合同履行的终止如果把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看作是合同履行的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则合同就不再继续履行了。

如果把终止理解为面向将来消灭合同的效力的话,那么把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认为是合同履行的终止并无不可。

这种观点只强调“合同停止履行”,对合同停止履行后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明晰地表现出来。

3.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债的消灭把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看作是债的消灭。

这种观点,很难令人苟同。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不再履行合同义务,合同不再有效。

但是,这并不等于债的法律关系不存在。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了,债并未消灭。

换言之,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由合同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必然消灭。

负有合同责任的一方,仍有可能承担给付(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的义务。

无过错的一方,仍有可能承担返还财产的义务。

因此,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并不等于债的终止。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与债的终止是两个有原则区别的法律概念。

4.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合同的无效与撤销合同无效能否成为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在立法上,已经把合同无效作为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之一。

这里所说的终止,应当理解为履行的停止。

因为无效合同是违法或缺少法律实质要件的合同,当事人已经履行的,应当停止履行;没有履行的,不得继续履行。

无效合同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因无效的合意依法形成的,不属合意之债而属法定之债。

合同虽然必须停止履行,但因订立无效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并没有消失。

对订立无效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即有缔约责任的一方,仍负有赔偿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只能解为履行的终止了。

不过,这样使用终止的概念,容易增加认识上的混乱。

(三)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即导致合同关系消灭的事由或者因素。

合同虽然是有期限的,但并不是可以任意终止的。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是基于当事人的约定,例如免除、合意解除等;二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只有当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原因出现时,当事人方可终止合同。

没有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事由出现的,合同不得终止。

从上述规定看出,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有:(1)清偿。

清偿,是指债务已经按合同约定履行,实现了债权的目的。

合同当事人利益的实现,为合同的本来目的。

债务已经履行,债权即因到达目的而消灭。

因此,清偿必然导致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它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原因。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按照约定交付了出卖物,买受人按照约定支付价款,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终止。

清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含义:一是合同约定的债权得到清偿。

履行部分债务,或者只有当事人部分债权得到清偿的,不能因清偿而导致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例如,甲借乙6000元,只还了5000元,乙的债权并没有清偿完毕。

二是当事人双方各自的债权都得到清偿。

在双务合同(合同一般是双务合同)中,每方当事人的债权得到清偿,才能终止合同。

如果仅有一方的债权实现了,而另一方的债权没有实现或者部分得到清偿,则合同关系不得终止。

当然,在单务合同中,如赠与合同,则不存在双方履行债务的问题。

有关债务履行或者债权清偿问题,已在合同履行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2)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之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也随之消灭。

这是现实生活中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债务抵销。

当事人之间互负的债务相互抵销,也是导致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4)提存。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后,视为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对债权人不再承担债务。

因此,提存的,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也终止。

(5)债务免除,即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

债务人的债务因债权人免除而消灭,从而也导致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6)混同,即债权债务同归一人。

此时,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也消灭。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例如,如前所述,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解除条件或者附终止期限,当该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满时,合同自动失效,此时,合同也随之终止。

例如,甲与乙约定,乙使用甲的专利技术5年,5年期满后,该技术使用合同即告失效或者终止。

再如,双方当事人都已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又没有继承人的,其合同也终止。

(四)抵销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为抵销的债权,即债务人的债权,称为主动债权、抵销债权或反对债权。

被抵销的债权,即债权人的债权,叫做被动债权或主债权。

1.抵销的分类抵销依其产生根据不同,可分为法定抵销与合意抵销两种。

法定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同种类的债务,且债务均已届清偿期时,为使相互间所负相当额之债务同归消灭的一方的意思表示。

法定抵销由法律规定其构成要件,性质上为形成权,有抵销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效力。

抵销当事人之间相互所负债务,可依订立的抵销契约而消灭。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合意抵销因重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的限制,当事人只须就抵销达成合意,即可发生效力。

2.抵销的要件在法定抵销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1)须二人互负债务,互享债权。

抵销系以在对等额内使双方债权消灭为目的,故以双方债权的存在为必要前提。

抵销权的产生,在于当事人对于他方既负有债务,同时又享有债权。

只有债务而无债权或者只有债权而无债务,均不发生抵销问题。

当事人双方存在的两个债权债务关系,须均为合法存在。

其中任何一个债为不法(例如赌债),均不得主张抵销。

债发生的原因行为不成立或无效时,其债权不能有效存在,故当然不能抵销。

超过消灭时效期间的债权,不得作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否则无异于强使他方债务人履行自然债务。

在附条件的债权中,如所附条件为停止条件,在条件成就前,债权尚不发生效力,自不得为抵销。

附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债权,不得以其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否则即为剥夺他方当事人的抗辩权。

第三人的债权,即使取得该第三人的同意,也不能以其为抵销。

可作为例外的是,连带债务人以他对于债权人的债权,就其应分担部分为限,得主张抵销;债权让与时,债务人对原债权人享有债权的,得向债权受让人主张抵销;主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保证人得主张抵销。

(2)须双方债的标的种类相同。

适于抵销者,以金钱和种类物居多。

此时双方所负债务的标的经济目的同一,以此债权抵销彼债权,相互间仍可获得满足。

如果双方互负债务的标的种类不同,双方各有其经济目的,如许抵销,则不免使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目的难以实现,因而要求用以抵销的债的标的种类须相同,如金钱与金钱抵销,相同品质的大米相互抵销等。

如果种类相同而品质不同,在法理上,品质较高者为主动债权,当其主张与品质较差者抵销时,对于被抵销人并无不利,故应允许。

但是合同法的规定要求标的物种类、品质都相同。

如果一方或双方的债权标的为特定物,则原则上不许抵销,尤其是以种类物债权抵销特定物债权时,更不允许。

(3)须双方债务均届清偿期。

抵销具有相互清偿的作用,自应双方债务均届清偿期,始得为抵销。

债务未到清偿期,债权人尚不能请求履行,因而不能以自己的债权用作抵销,否则无异于强令债务人提前清偿。

但如清偿期限利益系为债务人所设时,原则上债务人得提前清偿。

此时债务人主张以自己的未届清偿期的债务与对方当事人已届清偿期的债务抵销,可认为系放弃期限利益,应允许其主张抵销。

应该指出的是,在破产程序中,破产债权人对其享有的债权,无论是否已届履行期限,无论是否附有期限或解除条件,均得抵销(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三十一条)。

(4)双方债务须均非不能抵销的债务一是非法律上规定不得抵销者。

法律规定不得抵销者有:①禁止强制执行的债务。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决定扣留、提取劳动收入时,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应当保留被执行人他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②因故意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债务。

故意实施侵权行为的债务人,不得主张抵销。

此种债务如允许抵销,则意味着债权人可任意侵犯债务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这显然有违公序良俗。

③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债务。

第三人请求债务人履行时,债务人不得以自己对于他方当事人享有债权而主张抵销;他方当事人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时,债务人也不得以第三人对自己负有债务而主张抵销。

④违约金、赔偿金债务,不得用自行扣发货物或扣除货款等方式作为充抵。

二是非性质上不得抵销者。

依债务的性质,非清偿不能达债的目的者,如互相抵销,即会违反成立债务的本旨,因此,此类债务必须相互清偿,不得抵销。

例如不作为债务、提供劳务的债务以及已约定不得抵销的债务等。

另外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债务,如抚恤金、退休金、抚养费债务等,也不得抵销。

在合意抵销中,不管双方债务的标的物是否种类相同,均可以协商一致,相互抵销。

3.抵销的程序根据合同法规定,在法定抵销时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

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

抵销的通知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在约定抵销时,双方通过抵销合同约定。

4.抵销的效力抵销的效力有以下表现:双方互负债务按照抵销数额而终止。

双方债务数额相同时,其互负债务均归消灭。

双方债务数额不等时,债务数额较小之一方的债务消灭;债务数额较大者仅消灭债务之一部,效果与一部清偿同。

对未被抵销之债务数额,该方债务人仍应负清偿责任。

债的关系溯及最初可为抵销时终止。

最初得为抵销时,即抵销权发生之时。

因此,双方债务的清偿期有先后者,当以在后的清偿期届至时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