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人物环境描写、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随文识字、朗读交流等活动,“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借助图片、想象朗读交流等活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评价任务二:
1.快速默读课文,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样奇迹的?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的含义,并说一说,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

评价任务三:
学生从课文中至少找出一句话,或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不会老”。

能否说出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的品质的方法。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