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者:06教育技术一班肖鑫雨20062801100
摘要: 校园网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一
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人们对它倾注了极大了热情和期望。

然而,当校园网建成后,很多问题应运而生,如:设计目标无法实现、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后续的维护费用不堪承受等等。

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在校园网建设前没有作出合理的、总体的校园网建设规划,没有全面地、仔细地考虑校园网的应用问题。

本文就建设一个既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学校网络化办公、管理高效等要求的实用型校园网建设基本要素,结介已建校园网应用调研实际的回顾,针对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

关键词: 校园网建设应用教育信息化
引言: 校园网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服务器、各种网络设备连在一起构成一个
局域网络,就是校园网。

真正的校园网应该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的一个能与internet接轨的高速校园网络信息系统。

它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各种教育行政事务管理等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和充分共享的网络环境,是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终身教育”提供了解信息的渠道和应用平台,更是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的关键。

这样的校园网络才符合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即“以网络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1.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对校园网认识上存在误区
校园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不成熟,人们对校园网普遍缺乏全面深人的理解和认识,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偏见。

有的学校将校园网的建设作为一种目的、手段(如为了进人省级或市级重点学校等),而没有重视网络的运用问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2缺乏科学的规划方案
由于初期的校园网建设规划方案由系统集成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单方面制定。

学校决策者又苦于不懂网络技术,只好轻信网络承建商对规划方案的所谓先进性的宣扬和承若,对规划方案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论证,当然,所建校园网不能满足教学应用需要。

有的需要升级或再投入改造后才能正常使用;有的在应用领域仅局限基本信息交流和学校管理,忽视了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其次才是考虑兼顾教育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需要。

容易造成资金重复投入和浪费,更谈不上实用和应用效益。

几十甚至几百万的先进设备也就成为供检查、参观时的摆设。

1.3盲目攀比不切实际
一些学校为了赶教育信息化时髦或为了提升学校“档次”,把评省(市)重点学校、炫耀学校实力和招揽生源作为建校园网目的,盲目上马。

有的学校在建设校园网时初衷是好的,想一步到位。

把本校的校园网建成全当今技术和设备最先进、档次最高的现代校园网络。

于是,在设计、规划校园网建设方案时,虽然也了解了兄弟学校的网络建设情况,但没从其经
济、实用的角度去研究和论证。

是去和兄弟学校攀比!不从应用实际和自身经济实力及教学应用实际出发,在设备的选型上追求高档、服务器的数量力求多(各种功能服务器一样不少),为了一步到位,甚至举债建设。

这样做的后果是既增加了学校的还债压力,又没达到够用、实用、好用的目的。

1.4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应用
在对已建校园网应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校存在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网络轻应用的现象。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校资金暂时紧张或规划建设方案时就根本没有把应用系统软件和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纳入建设规划中,想的是先把网络建好再说,下一步有了资金再搞软件建设。

这样做的后果是网络虽建好了,但由于没有相关软件作教学应用的支撑,步入“有路无车”的尴尬!造成网络建成后无法用于教学实际或应用水平欠佳。

其原因就是在硬件装备、软件(含教学资源)投入、人员培训等几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

通常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投资理想比例为硬件、软件(含教学资源)、培训三者为3,;、5,;、4/;,然而多数学校其资金投入比例失衡。

所建校园网因种种原因就成为了一个办公网络。

他们都忽略了建校园网的最终目的是用于教育教学。

1.5忽略教学资源的建设
从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工作。

但这往往被一些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忽略。

他们有的在市场上随便购买一套廉价的教学资源库挂在网上,根本不管其构架、功能模块、有效资源的实用性如何;有的不重视校本资源(如本校的特、高级教师的优质课实录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思品教育)的建设;有的不重视潜件(即人的素质培养)资源建设,没有对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的系统培训。

总之,没有形成一个既有路(网络)又有车(应用系统)还有货(教学资源)的完整网络体系。

当然无法调动使用者的应用积极性。

2.校园网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正确把握建网时机,先培训后建网
教育部启动“校校通”工程时明确指出:“校校通”并不等于“校校网”,各校要根据自身的财力、规模、应用水平来确定是否建网和在什么时机建网。

建网决不是为了赶时髦,装门面,而是要使其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做到物有所值。

建校园网对中小学来说涉及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建网的时机除资金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应用水平。

建网与应用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即建网能促进师生应用水平的提高。

但这并不等于建网就能充分应用好网。

建网过早,价格贵,师生应用水平低,校园网利用率低,而设备一般3—5年更新换代,投入产出比较低,会造成极大浪费。

建网的时机一定要与师生的应用水平相适应,建网前先建一些多功能电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应用系统,提前培训,让师生熟练掌握一般计算机操作应用,这样在实践中就会产生对网络的强烈需求,这时建网最为适宜。

建网过迟则滞后于形势发展,在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落伍掉队的危险。

2.2由学校提出需求,公司做技术方案,并给予适当建议
方案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往往要经过多次酝酿。

通常做法是由学校提出需求,公司做技术方案,辅之以公司提建议供学校参考,进行选择取舍。

选择的公司最好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对网络在学校中的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相应的行业资质和建设校园网的成功案例,能提供快速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学校在建网前参观1—2个校园网,吸取其经验教训,再结合本校情况提出自己的要求。

中小学自身技术力量薄弱,方案应尽量请几位业内专家把关。

方案确定后,工程建设一定要以方案为蓝本,严格遵守方案、执行方案。

2.3建网涉及若干技术问题的对策
2.3.1选择主流、实用、性价比高的技术,合理配置硬件设备
2.3.2综合布线要一次性布好。

同时应尽可能采用名牌正品的线材,获取供应商15—20年的质保
2.3.3硬件软件建设“两手硬”
2.3.4高度重视资源库建设
2.3.5妥善保存技术文档
2.4加强学校对校园网的应用能力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校园网不仅包括技术应用而且还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

笔者认为,加强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2.4.1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培训校园网要充分应用,人员素质是关键。

校园网应用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学校必须在建校园网之前有周密的考虑与长远的规划。

2.4.2做好教学资源和应用平台的建设工作校园网的建设
从表面上看只是硬件设施的投人问题,似乎有钱就可以解决,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只追求设备的高档而不考虑应用软件的配置,就会出现“有车无货”现象,就会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我们在校园网建设时应该对校园网软、硬件如何结合做深人研究,形成特色的建网思想,采取以软件建网、软件先行的建网策略,这样将有利于学校校园网的长远建设。

2.5根据需要不断完善网络系统
我们说校园网建设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最先进之说;笔者认为够用、实用、好用就是“完美”的校园网络。

而要到达到够用、实用、好用的目的,就要根据教学使用和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对其硬件设备(如添加功能服务器、加大硬盘容量等)进行添加、增容、升级更新;对其软件(如添加应用系统软件、添加、更新教学资源等)进行添加、更新。

这样才能使校园网络按需持续发展、完善,满足学校的教学、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
[2] 李克东.基于web学习模式的研究
[3] 陈明新.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应用思考
[4] 桑世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的若干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