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
处暑的由来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
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个天结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相关。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

所以,从这个时间开始,人们往往能够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以上二十四节气处暑的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