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这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地表、地下连通性强,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低,一旦受到破坏后就难以恢复。

由于喀斯特地区土层瘠薄,保水能力低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低下,常处于超载状态。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球化学过程塑造出许多成因独特、风景秀丽的地貌、水文景观,它们往往成为品位较高、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大多已开发成著名的风景区。

旅游开发固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过大的旅游接待规模容易对景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贵州现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11个分布在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近年来,这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但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旅游业发展造成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常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给旅游地的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现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例------------------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景观,其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阳)(果树)贵黄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

景区筹建于1977年,1980年6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982年8月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3 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区”、“中国最美的地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景区规划面积1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900米,年平均温度为16摄氏度,景区内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两万八千个以上,素有“天然大氧吧”之称。

景区接待设施完善,是休闲、度假、观光、疗养、吸氧“洗肺”的理想胜地。

黄果树大瀑布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

其中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大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石头寨景区、天星桥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霸陵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陡坡塘景区、郎宫景区等几大景区。

近年来,由于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

二调查的目的为使黄果树景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黄果树景区旅游环境承载量,旨在为黄果树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深入研究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体系,在实践中可为当地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的内容及结果通过多次前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实地考察作出如下分析:(一)黄果树景区实施道路封闭管理近年来,黄果树开始在景区内实施交通封闭式运行管理,所有进入黄果树景区游览的自驾车将禁止驶入景区内各交通要道,自驾车辆都将在指定停车场内进行停放。

在陡坡塘停车场,我们看到,景区已在原停车场的基础上修建了面积约为17000平方米的新停车场,专门用于自驾车辆的停放工作,据介绍,该停车场可以停放800余辆自驾车。

同时,游客在购买景区门票后,可凭门票免费换乘景区专用的导运车辆进入景区各点参观游览,为了确保所有游客在节假日期间能安全有序进入景区游览,景区在节前就做足了功课。

据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道祥介绍“除了我们景区35台观光车外,我们还向三家大巴车营运公司租了60多台大巴,来确保景区运营,一共90多台大巴完全能确保小长假期间的运力,使游客安全有序进入景区”。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和黄果树景区的名誉度日益提升,自驾游正逐渐成为黄果树景区游客的“主力军”,每天进入景区的机动车辆猛增,景区内道路及相关附属服务设施超负荷运转,环境和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确保景区交通秩序顺畅、服务规范、安全有序,实现“安全、健康、秩序、质量” 四统一目标,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形象,黄果树景区从小长假开始进行交通封闭运行管理工作,并逐步实施工作常态化。

目前,景区已新修建了两个停车场,可容纳1500多辆自驾车停放。

但每天进入景区的车辆随着接待能力的提高而剧增,致使景区的承载量不断增加。

(二)从环境承载量看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国际统计资料研究表明:人均年收入500-800美元,旅游需求会逐年增多。

特别是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和每年十多天的休假制后,短途和周末旅游机会大大增加,长途和中途旅游成为可能,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旅游热了,生态保护问题作为同旅游发展相矛盾的一面便日益突出。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风景旅游点必须确定合适的环境承载量。

环境承载量是直接影响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一定阶段内可容纳的游客量的最上限额指标,是决定风景区对外交通、供水、供电和其它旅游设施以及景区景点建设快慢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依据。

环境承载量定量分析,则是对风景名胜区合理环境承载量进行确定的一项重要程序。

一份完整的环境承载定量分析包括:(1)根据生态规律和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旅游客体和景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考证景区旅游对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不同影响;(3)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景区不同时期及不同阶段进行环境承载量的评估统计;(4)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目标决策规划方法来合理规划景区旅游和管理策略。

环境承载量分析要求景点在有效保护自然景物资源能持续、稳定保持的前提下,在规划旅游产品和设施的长远目标上,一定要高起点,富有超前性、科学性,又着眼于现实的可操作性。

确定合理的环境承载量有益于景点生态系统的协调和正常循环,从而正常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寨沟是我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早期景区旅游规划,环境承载量是按景区内道路每十米一人的方法测算出来的。

曾经的九寨沟由于过量的游客涌入而导致景区内出现程度不一的水土流失。

环境承载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面积容量法;二是路线容量法。

权威专家指出正确的环境承载量计算应由旅游对生态系统机制影响来决定,同时还取决于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而这些因素还具有着动态性,即在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环境承载量也会相差很大。

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景点游客疏散畅通性,以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游客在景区景点的滞留时间。

现实中的环境承载量会因景点等级高低而有所不同。

景点等级高低是依据旅游资源评价得出的,一般从景点的观赏特征、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环境条件等各方面依据愉悦度、奇特度、完整度采用非尔特法打分,一般以得分在80分以上作为一级景点,80-60分作为二级景点,60分以下作为三级景点。

景点等级不同势必造成景点同一时间游客通量的不同,另外景区的区块层次结构,一般分为中心区、次中心区、片区,各区性质不同,游客容量也会有所不同,景区主管部门应依据景区总体规划,多方论证,慎重行事。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表现,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陶冶情操的高雅活动。

如今,随着各地众多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兴办、开放,使得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益显强,短时期内景区游客通容量达到最大值便是经营利润达到最大值的时候。

商家只考虑市场经营中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增加人为景点,增辟路线,明显忽略了给景点旅游开发留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后路。

合理的环境承载量的确会使得景点生态系统发育良好,能基本保护自然与次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而且要求对风景区采取有效而严格的管理措施,封山育林,严禁挖掘草根,有步骤分批补植阳性阔叶林和色叶林,逐步增添常绿树种;并从景点的生态平衡诸多因素的综合发展出发,营林和调整两方面相结合,以期达到森林生态群落平衡,生物物种多样性;此外,要注重景点生存能力,开发旅游景点时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自然保护,以确保景区合适的环境承载量的永久持续性,并形成市场稳固且迅速增长的格局。

景区负责人在项目增设过程中,还必须加入环保论证,项目在得到可实施性论证后才得以施行。

分布有珍稀树种的观光路线要适时施行疏少游客量等措施,景区外围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场,旅游从业人员应以正确的生态观来指导景区旅游开发。

现实市场经济下,消费者持理性的消费态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旅游已不仅仅停留在旅游的表面,看重的是旅游深入地一面:生态环境。

旅游给景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环境压力,景区经营者必须以环保来稳固自己经营的旅游景区质量,以便赢得更持久的客源量。

总之,确保风景名胜区合理的环境承载量,需要做到“四个限”:限发展比例,限挖掘深度,限游客容量,限规模过大。

经营管理者应摒弃地毯式的开发,加大力度制定景点环境维持和保护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达到景点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和谐,旅游景点才能达到恰到好处发挥开发作用。

不切实际的投入,只会导致惨重性的损失。

强化旅游开发的质量意识,加大环境承载量计算,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带动旅游观光人员的环保进步意识,不失为保护风景旅游点生态的一个良好措施。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贵州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闻名的省份,山地国土占全省的61.9%。

其拥有极为丰富的观赏石、矿物晶体石、古生物化石资源,民间藏石、赏石之风盛行,独树一帜的石文化更成为当地的一大地域特色。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贯通全境,景区筹建于1977年,1980年省政府批准成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9年10月,黄果树携手华铁传媒开通上海到贵阳的旅游品牌专列,为迎接世博做了充足的准备。

目前,世博期间,国内外大量游客涌入,黄果树趁此良机,借联盟旅游企业、护送客源东风,拓展旅游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