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一村一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秋季陈闯内容摘要:农家乐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鱼塘、果园、农场等场地,在一些城郊和旅游景点的周边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集游览、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分析了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为农家乐的发展寻找对策。
关键词:农家乐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目录一、农家乐的发展意义(一)增加农民收入(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四)满足观光、休闲新需求二、农家乐的发展现状三、现阶段农家乐存在的问题(一)特色不浓(二)盲目开办(三)服务滞后(四)品位不高(五)环境受损(六)管理不善四、发展农家乐的对策(一)开办论证要从多角度入手(二)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农家乐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鱼塘、果园、农场等场地,在一些城郊和旅游景点的周边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集游览、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分析了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为农家乐的发展寻找对策。
一、农家乐的发展意义(一)增加农民收入农家乐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如XX的XX,在高海拔的山地发展云雾茶、中药材、干果和草食动物,开发绿色食品;在低海拔山地和平地种植粮、棉、油、烟、果和饲养肉猪、肉禽;在风景游览区则发展为旅游服务的蔬菜、花卉、禽蛋、奶品业,并饲养和种植观赏性的动、植物,使农家乐的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7%,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
又如XX衡山县龙凤乡,利用楠竹资源,开办了旅游竹笋食品和竹雕、竹帽、竹席等20多种产品,使60%的农民有了乡村别墅,并有90户农民当上了小老板。
(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家乐具有分流、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农家乐需要一整套的设施,如需要住宿、饮食、商场、交通等基础设施,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还需要服务人员和导游等等,能吸收利用大量劳动力就业。
况且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没有年龄限制,大部分在30~50岁,这部分人往往是处于“种地难增收,出门无技术”的境地,而农家乐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平台,而且也可获得丰厚的回报。
(三)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农家乐还由于其开放性、动态性,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流往来,旅游带来了人流、物流,更有意识流、思想流。
旅游的开办不仅给旅游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更给旅游地带来全新的观念和思想。
因此,农家乐是新的思想观念的“催化剂”。
农民通过经营实践、耳闻目染,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正在逐渐向城里人靠拢。
这样,有利于消除农村不良的陈规陋习和转变农民的生活观念,同时,农家乐旅游还为农村带来全新的服务观念,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扩大农民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从而提高农村的社会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
(四)满足观光、休闲新需求以开阔视野、增加见识、锻炼健身、增强毅力、怡情益智、陶冶情操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高消费的精神文化行为。
这种行为主要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大类型活动,一是以“动”为主的观光活动,二是以“静”为主的休闲活动,但无论哪种活动方式,都追求新、奇、特、趣。
旅游作为一种高消费的精神文化行为,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因此,旅游活动的展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钱”,二要有“闲”。
农家乐的社会生命力就在于它适应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旅游方式和内容更新换代的新品,既可供观光,又可供休闲。
那里清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森林的野趣、田园的风光、别致的农居、丰收的喜悦、农民的朴实、民俗的风情、新鲜的土特产品、古老的民间工艺以及丰富的农业文化等,都有华夏独具的魅力和令人崇尚的韵味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去欣赏、去探秘、去寻源、去享受。
二、农家乐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农家乐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推动、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现阶段的农家乐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规模大,种类多,但各地的产品相对单一。
各地政府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开办了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农家乐。
但同一地区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和服务特色雷同的问题严重,导致同一地方农家乐产品出现相对供过于求,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
这很不利于我国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二是各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由予农家乐初期发展阶段的成功示X效应,各地地方政府也把农家乐作为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地方经济的手段,加以大力推广。
有的地方政府出面进行农家乐整体规划;有的拨入专项资金扶持当地农家乐的发展;有的甚至进行直接投资等,以此来推动当地农家乐的发展。
三是经营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农家乐还停留在家庭自主经营阶段,缺乏统一的经营品牌和现代经营观念,提供的食宿卫生条件差,等等,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农家乐还存在经营服务水平偏低、急需提高的现实。
只有提高农家乐的整体经营服务水平,我国的农家乐才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现阶段农家乐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农家乐尚处于初兴阶段,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的势头很好,速度在不断加快,面积在不断扩大,分布区域在不断延伸,开办的潜力在不断挖掘,并已在农业和旅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赋予了显著的中国特色,但现阶段农家乐的市场定位还不很准确,经营水平还不很高,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一)特色不浓农业旅游是农家乐的一大功能。
农家乐有农业的产业依托、有开阔的田园风光、有地方的土特产品、有参与的农事活动、有鲜美的农家小吃、有独特的乡村风情、有直感的返璞归真……正是有这些特色才对国内外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并为农业经济增添了效益。
然而,农民的思维特征是实用理性,他们重模仿,缺乏创新,所以经营理念雷同化的倾向严重,体现在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室内陈设、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都比较趋同,缺乏个性化色彩。
此外,并非所有农村地区都具备开办农家乐的优势,而要从当地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系列、乡村民俗的可展示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因此,目前我国现有的农家乐,自身应有的特色优势发挥得不尽如人意,或是因仿效城市化模式而淡化了乡间的韵味;或是因被零落的村舍所切割而丧失田园风光的开阔感;或是因别具一格的木屋茅舍被混凝土结构的新居所取代而失去地方民族格调;或是因缺少可参与的农事安排而无法给游客有当一天农民的快感;或是因环境卫生不佳而令人生畏;或是虽有土特产可供游购但缺少礼品化的精致包装而感到遗憾。
农家乐应俗而不凡、简而不土、特而不俗。
要引导建设精品主导产业园或特色农业农家乐。
为推进主导产业建设和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政府应在城镇周围引导、规划、建设一批高品位、高规格的精品主导产业或特色农业农家乐,生产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深化产业链,形成对上对口接待,对下龙头示X的集观光、休闲、参观、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人物质文化所需和市场所需,而且是推进我国农业向纵深发展的样板模式。
发展农家乐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突出“农”家特色的培育,注重农家乐动态的开办。
许多地方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要注重把这些特色资源培育转化,以有利于开办独特的旅游产品,提高当地农家乐的不可替代性,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农家乐的产品设计要突出生态性、自然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加强其自然乡土气息的营造和农村风俗文化环境的渲染,少点“洋气”,多点“农趣”。
用创意创造特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打造精品。
充分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农家乐的品牌形象,提高农家乐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从而增强农家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盲目开办我国幅员广阔,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于发展农家乐。
农家乐的生存与发展是有条件的,如资源条件、交通条件、接待条件和市场需求等。
一些农家乐经营农户缺乏对地理位置、自身资源、本地政策、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等的研究,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
大多数中小城市地区对农家乐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缺乏对当地农业、资源基础、自然景观、乡村民俗等方面进行合理论证而盲目开办项目。
没有一定的开办条件就没有可行性,势必投资越大,效益越差,这是目前我国许多农家乐项目效益不佳、亏损严重甚至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是有效的战略举措。
但违背因地制宜原则的农家乐并不少见,如无山造山、无水造湖、不用露地搞温室、放弃野菜种洋菜、有地可种却要无土栽培等,这样既加大了开办成本,又堵截了回归自然的美好感受。
温室、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不是不可取用,洋菜也不是不可引种,但是要量力而行、量需而择,简单的搬用、盲目的追新,势必适得其反,何况农家乐更需要的是自然本色和经济实惠。
(三)服务滞后农业旅游和其他内容的旅游一样,都是属于精神文化行为,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讲究心情愉快,荣辱两忘;追求怡情益智,陶冶情操。
没有周到又热情的旅游服务,给人游乐和生活自如的方便,是难有物我交融和宾至如归的意境的。
然而,服务滞后是许多行业的通病,旅游业也不例外,其中农业旅游尤为突出。
大多数农家乐还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如基础设施欠缺,食宿卫生欠佳,从业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导游知识浅薄,服务程序不规X,服务质量不过关,交通不方便,安全存在隐患,活动单调而游而不乐等等。
服务滞后已成为发展农家乐的限制因素。
(四)品位不高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家乐还未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还缺少品牌,缺少富有特色的文化品位。
尤其是有农业产业功能的农家乐,格调单一,缺乏可供旅游消费的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和人文景观及文化内涵较高的休闲项目,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等满足游客的物质欲望,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的浅层面上;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缺乏娱乐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其中农耕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花文化、鸟文化、服饰文化、装饰文化、戏曲文化和古传工艺文化等都是盏世之宝,而且大量蕴藏在民间,可供农业旅游的开办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