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⑴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用于交换。
⑵基本属性: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说,二者不可兼得。
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的质量上,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的价格上。
比如:物美价廉、优质优价。
2.货币的产生过程、本质、基本职能、正确金钱观⑴产生过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①物物交换阶段;②一般等价物产生阶段;③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阶段。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诞生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⑵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货币本质决定货币职能,货币职能体现货币本质。
(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货款分离)⑶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即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国家不能多发行纸币的原因(有权发行;但必须遵循规律)⑴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⑵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货币量公式:二者的实质都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二者都会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人民都不利;二者都可以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通货膨胀采用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货紧缩采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根本方法是发展生产,通货紧缩的根本方法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4.信用卡的含义及作用⑴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⑵作用: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支票的含义、分类⑴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金钩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⑵分类: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6.外汇、汇率的含义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有什么意义?⑴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⑶汇率的表示方法: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表示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⑷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资、不利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外汇储备缩水、导致以外币结算的劳务工资缩水。
积极影响: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增强对外投资能力,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有利于降低出国旅⑵价值决定价格。
生产成本增加,价值量增大,价格上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降低,价格下跌。
⑶纸币发行量影响价格。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⑷价格还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另外,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质量、品牌等。
8.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⑴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地说,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⑵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降低,价格下降。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
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量与社会有关,价值总量与个别有关,商品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⑶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中实现的,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⑵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需求量的影响不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的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的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注意:弹性系数)⑶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不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替代品的需价格上涨—获利增加—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⑶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拓展思维: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⑵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⑶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⑷人们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⑸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消费水平和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⑹物价影响消费水平——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⑺国家政策。
13. 消费的类型⑴按交易方式看,消费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把握各自的特点、适用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变更情况)注意: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6.绿色消费的含义、原因和措施分别是什么?⑴含义: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⑵原因:①必要性: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我们应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
②意义: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⑶措施“5R”:①节约资源,减少污染;②绿色生活,环保选购;③重复使用,多次利用;④分类回收,循环再生;⑤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⑵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为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再生产的四环节及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⑴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⑵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⑶必须加快科技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⑵为什么:①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⑶怎么办:①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创造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⑵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⑶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⑷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⑵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⑵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公司的含义、形式、组织机构、优点⑴含义: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⑵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
⑶组织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决策机构,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济管理事宜;董事会聘用的经理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监事会是监督机构,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组织机构的优点: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⑶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⑷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⑸通过企业兼并、强强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⑹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⑺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⑻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9.企业兼并有什么意义?⑴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意义:⑴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⑵就业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⑶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⑷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⑴党和政府:①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⑵劳动者:①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②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③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
●劳动和劳动者的地位: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1.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为什么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如何维护?⑴内容: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⑵为什么: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前提);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保证;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