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经济学第一章(新)——概述

工程经济学第一章(新)——概述






课程的简要说明


1 本课程是工科专业的经济理论公共选修课 2课时:32学时(课堂讲授) 3考核方式 :考试(50%) +平时表现(50%) 4 教程及参考资料
(1)《工程经济学》第一版. 贾湖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2) 《工程经济学》第三版.黄渝祥、邢爱芳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3)《工程经济学》第二版. 刘晓君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3 产权经济理论



诞生于20世纪初,创始人罗纳德· 科斯。 “交易成本”是其基础,产权理论把“产权” 作为资源配置过程的核心。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分 析产权界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取决于产权界 区的清晰度。 对现代产权理论有两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是使用权、收益 权、转让权等多种权力的组合,或者说是一种 多种权力的结构。持这种观点的大都是改革开 放以来比较多的接触过现代经济学的年轻一代 经济学家 。 市场经济中先前那种由财产所有者直接经营财 产的方式转变财产交给专门经营财产的法人组 织,自己仅仅获得一张财产所有证书,如:股 票或股权证,并按此获得一定的收入。他的财 产所有权就转化为独立的产权,由产权主体即 法人组织占有、支配、使用和处置这些财产。
工程技术的两重性

先进性:能够创造落后技术所不能创造的产品和劳务,
例如宇宙航行技术、海底资源开发技术、原子能利用
技术等等;能够用更少的物力和人力创造出相同的产品 和劳务。

经济性:对于任何一种技术,在一般的情况之下,都不 能不考虑经济效果的问题。脱离了经济效果的标准,
技术是好、是坏、是先进、是落后,都无从加以判断。

课程的简要说明
1.学什么——工程经济学
2.学了干什么——用途
3.怎么学——方法
工程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经济学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权衡与选择的学问。 两利相权择其重,两害相权择其轻。 工程经济学——工程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核心过程
是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
1.3.4 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作用理论




17世纪初弗· 培根提出了技术的重要意义。 提出技术是生产力要素,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等社会学家进一步明确了技 术在文明中的地位。 1928年,前苏联学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长波理 论”。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和“经 济周期理论”,提出经济周期分为三种:长波(50 年)、中波(10年)、短波(40个月)。
最佳方案。
工程经济学也称为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工程项目的经济效
果和经济效益的科学,以寻求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与方法的科 学。
工程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工程经济学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目标——项目规划中设定的项目应达到一系列经济
、技术上的指标
费用——对实现目标起削弱作用
效益——对目标起促进作用。
理工p9


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教授菲什著《工程经济学》… 戈尔德曼教授在《财务工程学》中提出了复利的计算 方法。 格兰特(Eugene L.Grant) 在1930年发表了被誉为工
程经济学经典之作的《工程经济原理》,首创了工程经济 的评价理论和原则,使得工程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化学科, 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发展(195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程经济学受凯恩斯主义经济理
论的影响,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程费用效益分析扩大到 市场供求和投资分配领域、从而取得重大进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程经济学(包括公司理财学)研
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决策敏感性分析和市场不确定 性因素分析等三个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德加莫、 卡纳达和塔奎因教授。


1、萌芽与形成(1887-1950)
1887年,威灵顿(Arthar M.Welington)的《铁路布局的经 济理论》的出版。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威灵顿认为资本化 的成本分析法,可应用于铁路最佳长度或路线曲率的选择。 从而开创了工程领域中的经济评价工作。工程经济(学)破土 萌芽了。什么是工程经济呢?威灵顿认为,不把工程学简单 地理解和定义为建筑艺术是很有好处的.工程经济并不是建 造艺术,而是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工程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费用——效益如何比较?时间差——时间价值——利率
今年投入100万,10年收益150万,效益如何(投资效果
如何)?
超速行驶案 玫瑰花悬案 东厂西迁问题
工程经济学的用途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
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
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 价参数》三部分。 ——科研,项目后评价等
3. 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任何一项新技术一定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 条件。 手段和方法 工程技术(进步) 目的和动力 经济(发展)

工程(技术)和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存在于生产建设过 程中,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 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

水,包子,…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边
际生产力理论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 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种方法。

在新古典理论中,一般用生产函数来表明这种 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关系。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有两要素形式和多要素形式来说明生 产要素的需求量。 1 两要素是指总资本和总劳动,在这种形式下生产函 数的形式是 Y=F(L,K) L——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量 K——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 2 多要素形式是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等因素加入 到生产函数中 Y=F(L,K,T,I,E……) 3 新古典理论又把生产函数扩展到宏观总量生产函数 Y=F(L,K,t),t代表着时间。
观点2:


另一种观点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它是某个 主体拥有作为财产的某个客体(即拥有对某个 客体的所有)所得到的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 它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归属的法律用语。是将 产权等同于所有权。 两种产权理论,其内涵有很大的区别,一种是 市场经济运行中权利的契约关系;一种是制度 分析中财产的法律归属关系。如果仅仅是在对 财产权利的意义上来理解,一种是在经济活动 中实施经营活动的权利;一种是对财产的实际 拥有的权利。
I( v m) II c
v——可变资本 m——剩余价值 C——不变资本 Ⅰ——第一部类企业 Ⅱ——第一部类企业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公式为
I( v m) II c
理工p6
1.3.2 边际效用理论和边际生产力理论

消费者又叫居民户,是指经济中能做出统一的消 费决策的单位,它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消费者 做出决策,目的是为了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消费 上,以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研究在消 费者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 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 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 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 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
“技术”解释
1 人的技能(技术高超、技术表演赛)
2 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中应用的专门知识(电子技术、建筑 技术)
3 劳动工具的总称(包括工具、设备、厂房、道路等)(材 料技术供应、技术装备) 技术是劳动技能、专门知识和劳动工具的总和。

技术包括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自然技术包含生产活动和生 活活动的技术,社会技术包含管理方法、决策方法、计划方 法、组织方法、交换方法、推销方法、流通方法等。其存在 于所有领域。
如何学
1、重视课堂效率,坚持上课; 2、勤于思考,一定要动手做练习,作业。 3、对各种方法分类对比,经常查阅资料分析各种方 法对应的案例,对课本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1 绪论

1.1工程经济学概述 1.1.1技术与经济
1. 技术的概念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技术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
边际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在 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 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 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 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 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

否 否
是否满意
确定最 优方案

取消项目
1.2.4 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 实事求是的作风

2 遵纪守法的意识
3 市场调查的方法 4 科学预测的能力
中建p9


1.3 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3.1 剩余价值理论和扩大再生产理论
19世纪中后期,卡尔· 马克思提出了是资本再生产的公式。 简单的再生产公式为
2.经济的含义:
(1)指生产关系(如经济基础)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指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
(2)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现象和过程, (如经济增长、经济繁荣) (3)指一国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 (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等) (4)指节约(如某工程比较经济、经济实惠) 指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在经济学中,经济 ——从 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相关主题